
軍心瓦解,臺獨不得人心
2024年,臺灣軍官離職人數(shù)達到了1565人,是2020年的4倍,成為臺軍軍心瓦解的晴雨表。
這些離職的不是混日子的老兵,而是年輕、能力強,有晉升空間的軍官,其中不乏放棄升職中將的少將,提前離職。
放棄多年的努力,選擇走人和跑路,其實是表達了一種態(tài)度,怕打仗,怕打不義之仗,更怕替臺獨分子當炮灰。
臺獨不得人心。
賴清德將無兵可用。
古今中外一切反動派的下場皆如此這般。

扛槍打仗,為了誰?
把臺軍變成臺獨的工具人,賴清德心懷鬼胎,要求士兵簽署所謂保證書,和遺書的性質(zhì)是一樣,目的就是要臺灣軍人為臺獨當炮灰。
而當解決臺灣問題成為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延續(xù),臺軍的出路只剩下一條,要么投降,要么滅亡。
為了誰?
早在1931年的古田會議決議中,毛主席解決了紅軍為了誰的問題。
1950年,為了保家衛(wèi)國,志愿軍出生入死,為了祖國和人民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其中有一支國民黨改編部隊即曾澤生的50軍,在戰(zhàn)斗中不怕流血犧牲,打出了解放軍的軍魂,為什么?
正如歌里唱的“人是昨天的人,槍是昨天的槍,毛主席來了,領(lǐng)導我們打勝仗?!?/p>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是解決了人民軍隊依靠誰、為了誰、解放誰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然后才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

蔣介石的國軍、美國軍隊、目前的臺軍,為誰扛槍?為誰打仗?
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為了誰?
臺灣軍人為了誰?
如果他們?yōu)榱瞬皇且粯拥恼l,結(jié)果如何?
上下不一致;
官兵不一致;
然后呢?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當年解放戰(zhàn)爭中兵敗如山倒的昨日重現(xiàn)——臺灣軍隊敗像已露,部分軍官未戰(zhàn)先逃。
臺軍已成疲憊之師。臺軍的“工作量”:戰(zhàn)備執(zhí)勤1個月要240小時,等于1天8小時,整月無休,全年無休。
臺軍官流行焦慮癥:抗抑郁藥、提神飲料成為軍人的“標配”。
面對解放軍軍演,沒有通告的軍演,臺軍已經(jīng)成為驚弓之鳥。
壓力山大的臺軍,1面對緊張戰(zhàn)備,2面臨政治審查,3承受訓練壓力和戰(zhàn)爭風險,4擔心未來安危,這得有多大的心臟?
36計,走為上。
不得以而為之。
豁出軍人這碗飯不吃了,也不為臺獨賣命,不失為明智之舉——
我們是在保護臺灣?
還是在服務于某些政治人物的權(quán)力游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