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政府無差別的關稅大戰(zhàn)引發(fā)全球憤怒,其走勢及結果,仍存懸念。不過,無論關稅戰(zhàn)結局如何,美國內外的深層次矛盾并未消解。海浪終將過去,我們不必關心它的高度,而是要注意月球引力、暴風、地震、火山這些決定性因素。特朗普是關稅大戰(zhàn)的變量因素,美國國內外深層次矛盾則是常量因素,而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

特朗普試圖力挽狂瀾,將自己塑造為名垂青史的英雄。但是,他的做法無法擺脫嚴重的美國財政危機,甚至會加劇衰退趨勢,這一次,特朗普的美國不會再擁有羅斯福和里根時代的好運。

美國分配不公的社會深淵

美國分配不公的社會深淵

美國掀起新一輪關稅大戰(zhàn),當然有特朗普的個性因素,他多次公開說“關稅是字典里最美麗的詞”。但是,我們不能忽略,關稅大戰(zhàn)是美國政府行為而非特朗普個人行為。

橋水基金創(chuàng)始人瑞·達利歐提醒人們,不要被“關稅”這樣的戲劇性新聞轉移注意力,真正需要關注的是,“我們正在見證的是全球主要的貨幣秩序、政治秩序和地緣政治秩序的典型崩解”。

那美國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這是美國面臨嚴重財政危機的結果。

關稅戰(zhàn)表面理由是為了應付貿易赤字。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總額從2006年7635.3億美元提高到9184億美元。不過,這和美國經(jīng)濟規(guī)模擴大有關,美國貿易逆差占GDP比重2006年為5.53%,而2024年降為3.15%。換句話說,美國貿易逆差趨勢實際上有所改善,至于中國順差有所擴大,那是因為中國商品競爭力提高分了其他國家的蛋糕。

關稅戰(zhàn)另一理由是制造業(yè)回流。其實,美國制造業(yè)并不弱,產(chǎn)值僅次于中國,占據(jù)附加值最高的航天航空、信息技術、生物制藥、汽車制造等領域。正因為附加值高,美元再強勢,也不影響這些科技產(chǎn)品出口。

美國汽車制造工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汽車制造工廠

中美貿易格局實際上是產(chǎn)業(yè)差異化的結果。有學者指出,從宏觀層面來看,貿易逆差大幅度推動美國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與升級,為美國服務業(yè)、信息產(chǎn)業(yè)快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大量進口商品則彌補美國國內供給缺口,保持了美國在增長中的低通脹水平(劉建江,2007)。更重要的是,貿易是逆差還是順差,并不能揭示全球價值鏈背后的利益分配格局。

這就牽出下一個問題,既然美國經(jīng)濟高歌猛進,又有科技優(yōu)勢和美元霸權,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嚴重的財政危機呢?

美國聯(lián)邦政府債務達36萬億美元,源于每年財政赤字不斷攀升。2024財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支出6.75萬億美元,收入4.92萬億美元,赤字為1.83萬億美元。

既然入不敷出,就要開源節(jié)流,這是每個正常人都懂的常識??墒?,美國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花了近3萬億美元;在阿富汗20年戰(zhàn)爭中投入2.3萬億美元;在烏克蘭投入 1750億美元;截至2023年1月,77年時間美國累計援助以色列1586億美元。

這就是美國的財務賬本。這賬本不但在經(jīng)濟上一塌糊涂,而且?guī)Ыo世界多少血淚。

美國財政支出結構也是畸形的,2024財年健康支出14%,醫(yī)保支出和國防支出均達到13%。相比于本世紀初,國防預算比例上升1倍以上,屢屢爆出天價采購丑聞。美國醫(yī)療支出比例比其他發(fā)達國家高1倍,但效果更差。2024年底,曼吉奧內槍殺醫(yī)保集團高管贏得民眾叫好,就是折射美國人民憤怒的典型例子。

槍殺醫(yī)保集團高管的路易吉·曼吉奧內,獲得民眾支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槍殺醫(yī)保集團高管的路易吉·曼吉奧內,獲得民眾支持

也就是說,但凡美國政府在醫(yī)保和軍費方面回歸合理支出水平,可望每年節(jié)約上萬億美元,足以支付國債利息。特朗普宣稱,美國政府將削減開支超1萬億美元,卻把對象瞄準公務員階層而不是資本家。

財政節(jié)約固然很重要,但這無法解釋明明經(jīng)濟發(fā)達的美國政府為什么沒錢。2001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收入1.99萬億美元。2024年美國GDP是2001年3倍,理論上聯(lián)邦財政收入應達到6萬億美元,實際不到5萬億美元。這就是減稅和偷稅漏稅的后果。

2021年,美國財政部網(wǎng)站數(shù)據(jù)顯示,最富有的1%人口每年逃稅達1630億美元。據(jù)此推算,美國富豪在過去40多年逃稅規(guī)模超過6萬億美元。注意,這不包括減稅部分,如拜登政府美國聯(lián)邦稅改法案在10年內凈減少企業(yè)所得稅收入5610億美元。

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美國階層分化越來越嚴重。美聯(lián)儲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4年底,美國最富有的0.1%家庭擁有13.8%的國家財富,最底層50%家庭僅擁有全國財富的2.5%。

美國最富有的0.1%家庭,擁有13.8%的國家財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最富有的0.1%家庭,擁有13.8%的國家財富

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美國政府沒錢。如前所述,如果開源1萬億美元,節(jié)流1萬億美元,美國財政能維持平衡甚至盈余。為什么結果相反呢?美國是一個向上分配的國家。這是分配體系出現(xiàn)了問題,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體現(xiàn)。3億美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巨大財富,但國家將絕大多數(shù)財富分配給1%的富有家庭,難怪邁克爾·帕倫蒂感嘆美國是“少數(shù)人的民主”。

美國依舊繁榮,中國從來沒有偷走美國的繁榮,真相是美國政府配合資本家偷走了本屬于美國人民的繁榮。美國當然不會承認國內的階級矛盾,貿易赤字、制造業(yè)回流都是用來轉移矛盾的話語術,用民粹主義敘事煽動藍領階層仇恨無辜的“替罪羊”。

中國為什么既憤怒又冷靜

中國為什么既憤怒又冷靜

在中國,有些政治立場傾向于西方的人總認為中國可以妥協(xié),經(jīng)濟利益上向美國適當讓步也不是大問題。2018年初,特朗普在第一任總統(tǒng)任期內發(fā)起貿易戰(zhàn)時,中國輿論場甚至出現(xiàn)了精英分子萬字“勸降書”,認為中國打不過美國,不如妥協(xié)。這一次,當特朗普發(fā)起關稅大戰(zhàn)時,極端悲觀的聲音從中國輿論場消失了,因為投降主義沒有市場了。

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非常冷靜。某種程度上,我們要感謝特朗普,他為中國經(jīng)濟也為中國社會做了完美的壓力測試。

中國的冷靜不是怯懦,而是源自實力的信心,連普通中國人都不再因崇敬或擔心而仰望美國的面孔。2025年,注定是恐美心理從中國輿論場消失的標志性年份。股市也是窺探中美實力消長的窗口,中國股市長期被恐美情緒所左右,但是,如今中國的政治表態(tài)或DeepSeek這樣的科技進步也能重挫美國股市了。

DeepSeek重挫美股,2025年1月27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shù)大幅下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DeepSeek重挫美股,2025年1月27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shù)大幅下跌

中國的冷靜源于實力,中國的憤怒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實力。畢竟,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2021年3月中旬,楊潔篪在安克雷奇對美方鏗鏘有力的發(fā)言至今回旋在中國人心頭,“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fā)同中國講話。”

不過,中國的憤怒不完全是因為實力,更不能將關稅問題簡單等同于經(jīng)濟利益,而是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問題。西方給近代中國留下了屈辱烙印,復興的中國絕對不能也絕對不會讓這一幕重演,哪怕是一點點可能產(chǎn)生屈辱聯(lián)想的退步或妥協(xié)。商務部發(fā)言人強調“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xié)也得不到尊重”。

無論中國人還是西方人,不明白這一點,就是歷史不合格和外交政治不合格。顯而易見,美國政客在利欲熏心和過分自負的心理驅動下,作出了政治經(jīng)濟上的誤判。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崇尚隱忍克制,官方公開發(fā)言向來很克制。香港特區(qū)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地區(qū),最近發(fā)聲大不一樣,給我們提供了不一樣的觀察機會和解讀空間。

4月9日,外交部駐港公署發(fā)言人在給香港媒體的公開信中明確表示:“我們要正告美方:妄圖揮舞關稅大棒逼迫世界各國打電話認輸?shù)囊靶U人永遠不要指望等到中國的電話?!?/p>

4月15日是“國家安全教育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對香港發(fā)表視頻講話時以較大篇幅講到關稅問題。他說,香港作為自由港,對包括美國商品在內的所有商品實行零關稅,美國依然對香港加征關稅的做法是“蠻橫霸道、無恥之極”,“它不是要我們的‘稅’,而是要我們的‘命’”。

夏寶龍對香港發(fā)表視頻講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夏寶龍對香港發(fā)表視頻講話

夏寶龍慷慨陳詞:“中國人民從苦難中一路走來,誰妄圖讓我們重回積貧積弱,誰就是我們的敵人。外部勢力妄圖搞亂香港,讓香港回到過去的動蕩不安,那是癡心妄想。外部勢力妄圖阻礙我們過上美好生活,讓我們回到過去的一窮二白,那是癡心妄想。外部勢力妄圖遲滯甚至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我們回到過去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那是癡心妄想。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對香港進行遏制打壓,換來的只能是其在香港的代理人的加速滅亡,最終必將反噬其自身。讓美國那些‘鄉(xiāng)巴佬們’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面前去哀鳴吧!”

毫無疑問,對習慣了溫和外交辭令的中國人來說,這樣的講話可謂振聾發(fā)聵。其實,這很正常,香港恰恰是我們理解中國近代敘事的最佳窗口。

晚清中國擁有龐大的貿易順差,白銀嘩啦啦流向中國,西方殖民國家在貿易上并沒有優(yōu)勢。英國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輸送鴉片,不惜以殘害中國國民的方式扭轉貿易頹勢。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無恥的一頁,連英國國內正派人士也反對這一做法,馬克思也在文章中為中國伸張正義譴責西方。

因此,夏寶龍斥責外部勢力的三個“癡心妄想”排比句,不僅是說給香港人民聽的也是說給美國這樣的霸權國家說的,不僅是代表香港說的也是代表中國說的,不僅是對霸凌主義的警告也是中國必將復興的宣言。

美國和世界的未來

美國和世界的未來

美國確實病了,而且病入膏肓。一方面,它的增長模式出了問題,是資本繁榮,是虛假繁榮;另一方面,它的繁榮是資本家的繁榮,而普通美國人無從分享繁榮。前者制造經(jīng)濟危機,后者制造社會危機,歸根結底是政治危機。

為什么說美國經(jīng)濟是虛假繁榮呢?2016年,張晨等人在研究中指出,盡管華爾街次貸危機是金融海嘯罪魁禍首,奇怪的是,金融部門在危機之后卻恢復很快。金融本身并不創(chuàng)造價值,不以制造業(yè)恢復為基礎的金融增長,只能是“龐氏游戲”。這種“食利型增長”模式走在通往新危機而不是新繁榮的道路上。(張 晨 馮志軒,2016,政治經(jīng)濟學評論)

特朗普關稅大戰(zhàn)帶來美國蛋荒危機,超市雞蛋售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關稅大戰(zhàn)帶來美國蛋荒危機,超市雞蛋售罄

要命的是,美國人民不能分享國家發(fā)展的成果卻必須承擔資本造成的風險?!兜赖陆?jīng)》說“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美國不是沒有錢,而是錢到了不該去的地方和不該拿的人手里。連堅定不移鼓吹資本主義的美國政治學者福山也承認,美國成了政治衰敗的國家。

美國人民并不無知。近日,美國獨立新聞博主金·艾弗森在視頻中評價,中國的體制是“經(jīng)濟服務于國家”,而美國的體制是“經(jīng)濟服務于股東”。

但是,美國人民缺乏政治上的覺醒和變革的力量。工人階級力量早已被削弱,羅斯福用福利方式緩解勞資矛盾,里根和撒切爾夫人則用鐵腕手段壓制工會力量。有意思的是,從羅斯福到里根大概是50年,如今距里根又是50年,這是美國勞資矛盾尖銳化的周期律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或許意味著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迎來又一個關鍵節(jié)點。

事實上,羅斯福新政也好,里根自由主義改革也好,都是因為資本主義不可調和的內部矛盾即將爆發(fā),不得不想辦法緩和。特朗普關稅大戰(zhàn),是一次對內調和矛盾對外轉嫁矛盾的新嘗試。

無論如何,特朗普本人和美國都很難再有羅斯福、里根那樣的好運。2008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直言,中國將贏得貿易戰(zhàn)。美國很難找到中國商品的替代品,背刺盟友缺乏信用。“失去實際GDP固然糟糕,但遠不如失去靈魂重要。事實上,我們似乎正走在兩者兼而有之的道路上。”

2007-2022年,中國對美國進出口總額變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7-2022年,中國對美國進出口總額變化

理論上,美元貶值可以減少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代價是其他國家不再買入美元,美元霸權隨之瓦解。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曾天真地以為,美元升值幅度將大到足以抵消通貨膨脹的影響。然而,事與愿違,關稅政策出臺導致美元走弱。這說明各國在重估美元真實價值。

既不加稅,又不削弱美元,就只有開辟新稅源。據(jù)估算,如增速達到5-6%,美國可能在10年內實現(xiàn)財政平衡,可這樣的增速談何容易。

可見,經(jīng)典經(jīng)濟學方案都不現(xiàn)實,特朗普對外發(fā)起關稅大戰(zhàn)對內挑起精兵簡政,真是窮途末路不得已的選擇。痛斥特朗普政府為“草臺班子”,實際上是不了解美國苦衷的說法。換個角度來看,經(jīng)典經(jīng)濟學方案的集體失靈,恰恰說明美國病根在于政治。

美國會被世界拋棄嗎?法國經(jīng)濟學家、《21世紀資本論》作者托馬斯·皮凱蒂在《設想一個沒有美國的世界》的評論中認為,特朗普本質上是一個受挫的殖民主義式領袖,通過強占烏克蘭礦產(chǎn)資源(甚至企圖掠奪格陵蘭和巴拿馬資源)填補國庫空虛,此舉正在瓦解美國領導地位賴以維系的道德與政治威望。皮凱蒂建議,全球南方國家應建立新的社會與環(huán)境多邊主義,以取代失效的自由主義多邊主義,歐洲應支持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治理體系進行徹底改革。

林賽·格雷厄姆表示,烏克蘭有“價值10到12萬億美元的重要礦產(chǎ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賽·格雷厄姆表示,烏克蘭有“價值10到12萬億美元的重要礦產(chǎn)”

然而,設想沒有美國的世界是不現(xiàn)實的,在這個假設之上提出新設想就更不現(xiàn)實。

我們也沒必要被同情歐洲的聲音干擾。歐洲的憤怒不是出于道義,也不是為了全球發(fā)展需要,而是對美國改變全球利益分配格局(或者說分贓不均)不滿的自私算計。從煤鋼共同體到歐共體再到歐盟,為對抗美元而推出歐元,歐洲的確不甘心被美國長期掠奪。然而,歐洲那游移不定的心情和小資產(chǎn)階級在革命時期的政治搖擺一樣,在很長時期內仍無法擺脫作為美國附庸的地位。

東方正在回歸文明軸心時代,亞洲價值觀將取代西方普世價值。面對這一趨勢,老歐洲心態(tài)是矛盾的,既不愿在美國面前引頸就戮,也不愿放棄俯視姿態(tài)平視東方。有的歷史學者認為,分裂的歐洲其實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中國很像。不過,今天的世界既不需要合縱也不需要連橫,“合眾弱以攻一強”或“事一強以攻眾弱”都是零和思維。歐洲終將明白,合作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共同的出路。

一旦歐洲轉向東方,被世界孤立的就是美國,而美國資本絕不愿退出全球化回到孤立主義。于是,美國政府必然參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哪怕是有限地參與。

世界大同,不是制度之同,也不是文化之同,而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新天下秩序不是封建社會的朝貢體系,也不是寡頭統(tǒng)治下的某國優(yōu)先,而是全世界人民共治天下,共享繁榮和平美麗的新世界。

作者 | 肖郎平

編輯 | 李少威

值班主編 | 吳擎

排版 |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