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真的“沒什么”,無非就是每去一次,就更喜歡一點。
這座東南名山,最高點與最低點的落差,高達993米!相當于664層樓!不僅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更以“丹霞地貌”的奇觀,聞名天下。
36峰、72洞、99巖、氣勢磅礴的青龍大瀑布、動靜結合的月亮灣、還有沁人心脾的烏龍茶。無不訴說著,這片山脈的神奇與靈性。

1869年5月,英國人約翰·湯姆森,攜帶古老的銀版照相機,踏入了這片秘境。當時,太平天國運動結束不久,東南余波尚未平息。
武夷山也沒有商業(yè)開發(fā),茶農身背竹簍攀巖采青,九曲溪上竹筏涌動。許多景點,還保持著原始自然的狀態(tài)。
今天,我們就通湯姆森拍攝的照片,來看看150多年前的武夷山,到底是什么樣?。ㄕ掌瓰楹诎咨?,經過高清修復)

△仙源溪,位于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的東北腳下,岸邊開有農田,溪流中間還架有一座木橋。

△武夷山西南麓的村落,茶農聚在一起剔揀“巖茶”。
武夷之名始于漢武帝,唐太宗時期,被冊封為名山大川。
這里常年溫度18°左右,山體遍布懸崖與野樹,能避免太陽直照,形成了適合巖茶生長的“高濕度、漫射光”環(huán)境。

△武夷山北嶺的一片茶園

△兜鍪峰,坐落于九曲溪旁,因外形酷似古代武士的頭盔而得名。半山腰處,有一幅摩崖石刻“勝景兜鍪峰”

△武夷山腳下的農田

△溪流邊的村落,修在一個土坡上,既方便取水,又能抵御山洪。

△大王峰,雄踞九曲溪一曲溪北側,巍峨雄拔,四壁如削,氣勢不凡。

△城高巖,這是武夷山的99巖之一,位于七曲溪南側。

△小藏峰,這里是觀賞九曲溪的絕佳位置,東側還有兩墩3800多年前,古越人的“架壑船棺”

△向西傾斜的單斜山,這是武夷山中,最常見的山峰構造。
6500萬多年前,武夷湖盆突然回訪擠壓,導致武夷山巖層東側翹升。
因此三十六峰和九十九巖,80%都是昂首向東,向西傾斜。

△仙還巖

△山腳下的稻田,從這個角度看,武夷山的山峰和桂林山水,很有些類似

△山路上的房屋,根據約翰·湯姆森的記載,這條山路是通往山中的一座寺廟。

△馬頭巖

△玉女峰,武夷山的“顏值擔當”,高約80米,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陪伴在九曲溪旁,是86版《西游記》取景地之一。

△曬布巖

△九曲溪,全長9.5公里,山挾溪轉,溪繞山行,景色秀麗,是武夷山的靈魂所在。
傳說洪荒時代,洪水在閩地肆虐,彭祖帶著彭武、彭夷兩個兒子,劈山開道,硬把暴躁的九曲河,治成了溫順的翡翠綢帶。
為了紀念他們,此山名也被命名為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三十六峰之首勝,雖然只有400多米高,卻猶如一塊翡翠巨屏,忽然拔地而起。山路陡峭險峻,令人望而生畏。

△李仙巖

△品石巖

△小九曲

△磨盤峰
1869年的武夷山雖然不要門票,但是沒有商店和餐廳,也沒有觀光車和步道。
如今的武夷山,景區(qū)巴士直達茶園,大紅袍母樹旁立著解說碑,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非常便捷。
兩相對比,你更喜歡哪個狀態(tài)的武夷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