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LPL第二賽段激戰(zhàn)正酣,BLG戰(zhàn)隊卻深陷輿論漩渦。作為去年S14全球總決賽亞軍,BLG目前雖然以3-3的戰(zhàn)績排名第五,但從比賽的內容來看,這個成績非常不穩(wěn)定,而矛頭幾乎全數指向打野選手Wei,“涅槃”甚至成為其代名詞。在粉絲“斬殺打野”的聲浪中,多方爆料證實BLG正在推進打野換人計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Wei的困境:數據與輿論的撕裂

從數據層面看,Wei并非一無是處,根據賽事數據統(tǒng)計,截止4月23日,他在分均真眼、15分鐘前場均擊殺、傷害轉化率等七項核心數據中均位列LPL打野第一,這與其“操作拉胯”“節(jié)奏崩壞”的輿論形象形成強烈反差。但更深層矛盾在于幾個方面。

首先是團隊適配性缺失,Wei以控圖支援見長,但BLG當前版本依賴上中野進攻聯動,其穩(wěn)健風格與隊伍需求脫節(jié)。

其次是指揮權問題:原RNG系選手Wei習慣決策主導權,而BLG現有體系由雙C主導資源分配,導致中后期團戰(zhàn)決策混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破局能力”,相較于前打野Xun,Wei在關鍵局缺乏破局能力,遇到一些弱勢的隊伍可能還好,但面對強隊,他往往會畏手畏腳,很多時候不敢操作。

賽季中期換人?道聽途說還是確有其事?

根據圈內人的爆料,BLG似乎有意在推進與一支登峰組戰(zhàn)隊互換打野這個事情,當然這事只是傳聞,但如果傳聞是真的,那么先不說賽季中期換人對于一支隊伍來說是否是好事,就說換誰,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既然傳聞是登峰組,那么我不妨來分析下潛在的幾個可能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登峰組上位區(qū)的隊伍基本排除在外,畢竟人家現在成績不錯,團隊協(xié)作也很契合,而在下位圈中,NIP也是排除的,因為aki的能力并不值得BLG拿wei去換,所以這么一圈排除下來,只剩下四個隊伍,fpx tt we wbg,也就是shadow、beichuan、monki、tian。

如果將這四個選手再去篩選,我個人覺得會先排除shadow和monki,一方面是最近這兩隊勢頭不錯,另外一個原因跟aki差不多,不值得。

那么打到決勝圈的就剩下beichuan和tian了,beichuan能力不錯,但賽場上太過沖動,且他作為涵藝經紀公司旗下選手,轉會談判阻力較小(涵藝曾主導多筆LPL重磅交易)。另外,這次關于這種選手交換的爆料,其他人比涵義早,說明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beichuan還有小天,Tian激進的前期入侵風格可激活BLG上中兩路對線優(yōu)勢,而Wei的控圖能力可彌補WBG視野短板,加上wei與WBG上單Breathe、中單Xiaohu均為前RNG隊友,據說小明也會在近期加入WBG教練組,如果能達成的話,那么團隊默契度天然優(yōu)勢顯著。

換人真的有效嗎?BLG的“系統(tǒng)性危機

可能在很多BLG粉絲看來,更換打野是解決BLG近期狀態(tài)不佳的最優(yōu)答案,但我們也必須要提醒大家,正所謂高風險高回報,賽季中期的人員輪換是非常有風險的一件事,即便更換打野,BLG仍面臨三大結構性難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教練組失能,主教練茂凱的BP屢現“逆版本”操作,戰(zhàn)術儲備明顯落后;三線狀態(tài)滑坡,上單Bin坦克英雄熟練度不足,中單Knight對線壓制力下滑,AD Elk團戰(zhàn)暴斃率攀升等等;最后是版本理解偏差:當前強調中野輔聯動的版本中,BLG仍依賴“上路單帶+下路大核”的過時打法,導致資源爭奪屢處下風。

BLG的困局折射出LPL頂級俱樂部的通病——過度依賴明星選手而忽視體系化建設。無論Wei最終是否離隊,俱樂部亟需正視三個核心問題,如何培養(yǎng)新生代選手而非“拆東墻補西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