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的那次交鋒,注定是歷史上的高光時刻。

一個是帶領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領袖,一個是手握軍政大權的國府主席,兩人針鋒相對,較量的不僅是智慧,更是對未來中國的主導權。

那場談判,表面上是和平協(xié)商,實則暗流涌動,每一步都暗藏殺機。

尤其是蔣介石最后那句“肺腑之言”,看似誠懇,實則別有深意。

那么,他到底說了什么?毛澤東又是如何回應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全國上下本該歡慶,但真正坐立難安的,反而是蔣介石。

因為他發(fā)現(xiàn),八年抗戰(zhàn)下來,共產黨不僅沒被削弱,反而壯大了。

解放區(qū)從戰(zhàn)前的幾十個縣擴大到一百多個,軍隊也成長到了百萬之眾。

而國民黨雖然有美式裝備加持,但內部腐敗、軍心渙散,打起仗來未必能穩(wěn)贏。

更要命的是,全國各地都在喊“要和平,不要內戰(zhàn)”,蔣介石若是貿然動武,恐怕連美國都不好交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他來了個“陽謀”——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

如果毛澤東不去,那正好扣個“不愿和平”的帽子;如果去了,蔣介石就能掌握主動權,甚至在必要時來個釜底抽薪,直接扣押毛澤東,讓共產黨群龍無首。

不得不說,這一招確實夠狠。

但毛澤東偏偏敢接招,他不僅答應了,而且親自去了重慶。

周恩來、王若飛隨行,甚至連“萬一回不來”的安排都做好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重慶之行危機四伏,但毛澤東卻顯得異常輕松。

他到重慶的第一天,街頭巷尾都是歡呼的群眾,見到他的人無不興奮。

相比之下,蔣介石的態(tài)度卻耐人尋味——既然是隆重邀請,按理說他該親自去機場迎接,可他卻只派了輛車,連人影都不露。

到了晚宴上,又特意在毛澤東座位上放了高級香煙,似乎有意拉近關系。

毛澤東看了一眼,笑了笑,卻一根也沒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為他知道,老蔣不抽煙,自己要是抽了,反倒顯得別扭。

談判桌上,蔣介石提出的條件可不怎么友好。

軍隊問題上,他希望共產黨軍隊縮編到國民黨的七分之一,解放區(qū)的官員也得由國民黨審核同意才能留任。

換句話說,就是共產黨可以存在,但得在國民黨的框架里活動。

這明顯是要架空中共,徹底掌控全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恩來據理力爭,毛澤東更是步步為營,但蔣介石始終咬死不放,談判陷入僵局。

就在一次休會時,蔣介石突然對毛澤東說:“潤之啊,我有幾句肺腑之言想對你說。

毛澤東笑了笑,示意他請講。

蔣介石語重心長地說:“共產黨可以把軍隊交給國家,你們搞政治就好。”話里話外的意思很明顯,共產黨如果交出軍權,就可以和平共處,否則談判就很難繼續(xù)。

毛澤東聽完,依舊笑著,語氣平靜地回了一句:“蔣先生此言甚是有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貴黨也可以先把軍隊交給國家,這樣咱們都可以專心搞政治了?!?/p>

一句話,直接把蔣介石的“肺腑之言”給堵了回去。

如果共產黨要交軍權,那國民黨是不是也該交?如果蔣介石不同意,那這個建議本身就站不住腳。

蔣介石沒想到毛澤東會這樣回話,臉色瞬間變了,愣了一下,隨即冷冷地丟下一句:“那就先這樣吧。”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蔣介石當然不會交出軍權,這個道理他比誰都清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孫中山在世時,手中沒有一支真正屬于自己的軍隊,所以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最終落入了袁世凱手中。

而蔣介石正是靠著黃埔軍校和自己的嫡系部隊,才一步步穩(wěn)固了大權。

軍隊在手,才有話語權,否則就只能任人擺布。

讓共產黨交出軍隊,等于讓他們自廢武功,這種事,毛澤東怎么可能答應?

談判最終還是破裂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澤東雖安然無恙地回到了延安,但雙方的矛盾已然不可調和。

蔣介石很快撕下和平的偽裝,全面進攻解放區(qū)。

而毛澤東也指揮人民軍隊,歷經三年血戰(zhàn),徹底顛覆了蔣家王朝。

有人說,重慶談判是毛澤東和蔣介石的一場巔峰對決,一個試圖用政治手段化解危機,一個則想用談判拖延時間,伺機反撲。

但最終,真正掌握歷史主動權的,還是那個笑著回答“交軍權”的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