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開了。
通榆縣包拉溫都的杏花,向來是守時的。每年的4月中下旬,包拉溫都的萬畝野生杏樹林“趕趟”似的相繼開放。漫山遍野,香氣四溢,仿佛一幅巨大的春意盎然的畫卷正在這片黑土地上徐徐鋪展開來。

迎著日出,踏入杏林,賞花之人如織。一叢叢、一樹樹、一片片杏花迎著微風(fēng)肆意綻放,姹紫嫣紅,仿若天邊云霞,又似縹緲薄紗,絢爛奪目。微風(fēng)吹過,婆娑的杏樹輕輕搖曳,細碎的花瓣不時飄落,輕輕掠過臉頰,滑至鼻尖,帶來一種如癡如醉的美妙感覺。

包拉溫都杏樹林位于通榆縣城西南90公里,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接壤的包拉溫都蒙古族鄉(xiāng)境內(nèi),早在1986年,包拉溫都杏樹林就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為全省27個旅游景點之一。2002年,這里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在東西連綿起伏的沙丘上生長著一百多萬株占地24435畝天然山杏樹。仲春時節(jié),杏花競放;初夏時節(jié),青杏滿枝;秋霜浸染,杏葉似火;冬季樹干裸露出晶瑩閃亮的紫色身軀,這里便成了“紫色的山崗”,即蒙語譯為“包拉溫都”。

山杏樹滿身都是寶,它的根是根雕材料中的上品,山杏核可以加工杏仁罐頭、杏仁油、杏脯、美容霜等。相傳很多年前,一隊人馬路過此地。一陣狂風(fēng)吹落了他們行囊里的杏核。第二年春天,漫山遍野冒出許多嫩芽,后來竟長成了這片杏林。老輩人說,這是老天賜給鶴鄉(xiāng)人的厚禮。如今,每到杏林盛花期,仍有牧民騎著心愛的駿馬在杏林里肆意馳騁,頗有當(dāng)年將士征戰(zhàn)沙場的風(fēng)度與氣概。

每年的四月,漫山遍野的杏花便競相綻放,花香四溢,令人陶醉。在這片花的海洋中,少不了當(dāng)?shù)睾每偷拿晒抛宕迕?。熱情的民族舞蹈、悠揚的馬頭琴、動人的草原歌曲以及傳統(tǒng)的蒙古族長調(diào)交織成一曲曲美妙的樂章。游客們也身著盛裝,與當(dāng)?shù)厝艘煌瑲g歌起舞,盡情享受著這歡樂的花海之旅。

站在觀賞臺向下望,你會發(fā)現(xiàn):這花海并非一色。先開的白中透粉,像是少女的臉頰;后開的粉里帶紅,宛如晚霞的碎片。偶有幾株老樹虬枝,雖未盛開,倒顯得格外精神。杏花花瓣很小,五片湊成一朵,白色的花,黃色的蕊,羨煞旁人。

杏花的生命極為短暫,有“杏花七日”之說。通常,一朵杏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只需7天,整株杏樹從開花到凋謝也不過10天左右,這便造就了杏花花開花落的獨特景觀。杏花的凋謝有些凄美,它并非慢慢枯萎凋零,往往是在幾日熱烈抱團盛放之后,便隨一陣微風(fēng)化作落英繽紛的“杏花雨”,宛如仙女散花一般翩然而去。

日頭偏西,草坪上已鋪滿了一層厚厚的粉紅花瓣,山坡上仿佛蓋上了一床粉紅色的柔軟地毯。
(攝影:劉宇卓 邱馨銳 , 視頻素材由通榆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剪輯:張磊 尹雪)
來源:彩練新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