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紙本,縱47.7、橫333.5厘米,正文凡25行,每行最多7字。
趙孟頫(公元1234—1322年),元代最偉大的書畫家,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此作書于至治元年12月,時年趙氏68歲。

這幅作品不一般,為什么?
高僧祖瑛,曾住持杭州萬壽寺, 昌國 州即今之浙江定海。為送祖瑛住持隆教寺,趙氏特書此疏。這又是趙較為少見的大字行書作品。

作為趙孟頫生平最后一幅大作,此卷吸引了眾多學者的關注。關于趙氏一生對書法的追求及其書風的演變,明初 宋濂 在跋趙書《浮山遠公傳》中云:『趙魏公之書凡三變,初臨思陵(宋高宗),中學鐘繇及羲、獻,晚乃學李北海。』此言影響較大,但這只能說是趙氏書法發(fā)展的大概軌跡。



趙孟頫自己所述的學書心得和自己的藝術作品才是其走過的書學道路的最好寫照。書家的創(chuàng)作實踐,總是和他的藝術追求分不開的。一個人的審美取向,一個人的美學價值觀念,對藝術創(chuàng)作會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這一點在本作品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作品無拘無束,信筆書來,行中夾草,方圓并用,別有一番筆墨,別有一種風格,別有一番意趣。它在趙氏的書作中是極為罕見的,趙氏在其晚年,于諸多江南名流面前,又著實顯露了一次非凡的藝術才華,同時也使自己的書法藝術攀上又一新的高峰。


擱筆半年后,這顆書畫巨星便隕落了。難怪書中所列江南名流 胡長孺 發(fā)出如下感嘆:『子昂書,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這種評價,對子昂并不為過。難道不是這樣嗎?自元至明清的幾百年間,再沒有哪位書家的藝術成就能與子昂相比?

這是趙氏晚年爐火純青的書法藝術在自己一生中空前絕后的展示,也可說是在近60年書畫創(chuàng)作舞臺上,乃至在中國延綿數(shù)千年的繽紛書壇上,最后一次完美謝幕。
圖文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