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晚情 來源 | 傾我們所能去生活
3年前的一個春天,也是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幾個朋友選了一處度假山莊,陪朋友L過最后的單身夜。
那天,就著如星火般的夜燈,我們幾乎聊到凌晨。
如所有待嫁新娘一般,L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
不知道結(jié)婚后的日子是怎么樣的?只希望一切平安順遂。
然后,她給我們講了她婆婆的故事。
她說婆婆的娘家非常窮,以前的人都是20歲不到就結(jié)婚了,但婆婆直到二十好幾才嫁給公公。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娘家太窮了,所以太婆婆才看不上婆婆,一直都對她不好。
婆婆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兒,這導致了太婆婆更加不滿,覺得她是一個無福之人,動輒得咎,幾乎天天都要挨罵。
婆婆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一直謹小慎微、伏低做小。
所以她拼命想生兒子,覺得生了兒子才能在這個家站穩(wěn)腳跟。
兩年后,L的老公出生了,但她希望靠兒子站穩(wěn)腳跟的愿望落空了。
太婆婆喜歡孫子,但還是不喜歡她,對她帶孩子就更加看不慣,不是嫌她沒有把孩子照顧好,就是嫌她根本不會照顧。
日常生活中,菜咸了淡了都能被數(shù)落好久。

有時候,L的老公看不慣奶奶這么對媽媽,會出言維護,太婆婆就會遷怒她,認為是她在教唆孩子,日子就變得更不好過。
直到一年前,太婆婆年事已高,突然患了重病,治了幾個月,依然毫無起色,沒多久,便去世了。
L的婆婆日子才算好了起來,但這時候兒子快要結(jié)婚了,這一年基本都在忙活孩子的婚事。
L充滿同情地和我們說:
我婆婆太可憐了,這輩子就沒有過過幾天順心的日子,等我結(jié)婚后,我一直會好好對她,讓她有個舒服的晚年。
我輕聲問她:你打算和婆婆一起住嗎?
L理所當然地點點頭:
是啊,我婆婆是個存在感很低的人,她脾氣很好,基本都是默默在做事,她這輩子太苦了,我想她跟著我們享幾年福。
朋友S比較年長,她當下提出反對:
L,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勸你,千萬別和婆婆同住,哪怕你婆婆人再好,同住總有諸多不便。
你真想對她好,周末多去看看她,逢年過節(jié)多去陪陪她就可以了,沒必要同住的。
L攤攤手說:
可是我話已經(jīng)說出口了,這時候再出爾反爾不太好,我知道你們關心我,但天下婆媳關系好的也不少,未必會出現(xiàn)你們擔心的狀況,放心吧,我有數(shù)的。
見她如此,我們也不好多說什么,說得多了,顯得心理陰暗,挑撥離間了。

3年后,依然是春風和煦的日子,L靜靜地告訴我們她的決定:
我打算提出離婚,這樣的日子我不想過了。
我們有點意外,卻又覺得并不突然,大家都是成年人,并沒有多勸,只是聽L講她這三年來的婚姻生活。
剛結(jié)婚的第一年,她主動提出和婆婆同住,不管是老公還是婆婆,都很感激她,覺得現(xiàn)在的年輕人愿意和老人同住的實在不多,覺得她真是一個好媳婦。
老公對她的感情前所未有的熾熱,總說娶到她是自己最大的福分,她是天下最好的老婆。
婆婆也夸她是個好孩子,生性善良,心地淳厚。
她知道婆婆以前的日子苦,所以對她很好。
看到婆婆這輩子連一件首飾都沒有,心里覺得很不忍,就帶著婆婆去商場,給她買金耳環(huán),金鐲子,說老年人身上得戴點金器,這樣看著才有福氣。
平時也經(jīng)常給婆婆買東西,四季衣衫,生活用品,毫不吝嗇。
L的想法很美好,也很單純,婆婆也是媽,至少她是老公的親媽,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和和睦睦的,其他都不重要。
但是一年后,細微的變化開始產(chǎn)生了。

剛開始同住的時候,婆婆是很拘束的,連走路都不敢發(fā)出太大的聲音,后來看到L對她真的很好,慢慢地,就不再拘束了。
L以為是好事,婆婆終于習慣了。
然而,習慣后的婆婆,底氣漸漸足了起來,說話不再輕聲細語,聲音漸漸大了起來。
這種變化如溫水煮青蛙,L甚至想不起來婆婆第一次大聲說話是什么時候,第一次在家里發(fā)脾氣是什么時候。
當她漸漸感覺到一切都不一樣時,婆婆已經(jīng)蛻變成一個囂張跋扈的老人,這時候,她終于感覺到問題來了。
以前L加班回來晚了,婆婆也會出來看一眼,但從來不會說什么,但是現(xiàn)在婆婆就會問她上哪去了,為什么回來這么晚,工作真的這么忙嗎?
L和老公說了婆婆的變化,L老公說我媽被我奶奶壓制了一輩子,現(xiàn)在我奶奶去了,沒人壓迫她了,她在我們這里住得開心,自然會和以前有些不一樣。
但是后面的發(fā)展讓L覺得有點恐怖。
婆婆開始對她管頭管腳,經(jīng)常寒著臉說話,有時候她甚至能在婆婆的表情里看到一絲猙獰和狠厲。
兩人有了時不時的爭吵,婆婆經(jīng)常說的話是:
我這樣的婆婆已經(jīng)很好了,你要是見過你太婆婆,就會發(fā)現(xiàn)我有多好。
L把這話告訴了老公,老公卻說:
我媽說得沒錯,和我奶奶相比,她真的已經(jīng)算很不錯了。
L覺得很無語,這有什么可比性嗎?

見兒子也沒有站在老婆這邊,婆婆就更加放飛自我了,經(jīng)常在家發(fā)脾氣,L自問對婆婆已經(jīng)夠好了,但婆婆依然時不時地挑刺。
而最終的導火線就是L結(jié)婚3年還沒有孩子。
事實上,兩人的事業(yè)都在上升期,打算5年之后再要孩子,但婆婆認為一定是L不想生孩子,L和她解釋了很多次,但她根本不信。
L叫老公和婆婆說,結(jié)果老公回來說,其實我們年紀也差不多了,提早要孩子也是可以考慮的。
L難以置信,當初不是商量好的嗎?
今年是自己事業(yè)的關鍵期,能不能做上核心崗位就看今年了,她已經(jīng)和領導保證這兩年是不會要孩子的,如果一旦懷孕,晉升是肯定無望了,所以L不答應。
這一來,婆婆就確定了,果然是你不想生孩子,還騙我說是我兒子也不想要孩子。
至此,兩人的戰(zhàn)爭就開始明面化了。
磕磕碰碰了大半年,L覺得身心俱疲,實在不想過了,尤其是想到婆婆那惡狠狠的嘴臉,回想起3年前,恍如隔世。
L問我,她婆婆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幾年時間就會變成這樣?

我想了想說:
也許你婆婆根本沒有變,只是面對的人不同,就造就了她不同的表現(xiàn)。
如果在我二十多歲時,看見你婆婆這樣的人,我也會心生同情,想要好好地對她,但是現(xiàn)在就變得比較理智了。
如果從人性的角度來分析,可能就比較好理解了。
一個人如果經(jīng)常被別人欺負壓迫,主要有兩個原因:
- 一種是生性善良,沒有反抗的意識。
- 另一種是生性軟弱,無力反抗。
一個善良的人,被欺負多了,也容易黑化,想想那些電視劇里原本挺善良的人,但因為一些遭遇,最后變成了一個狠厲的人,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還有一種是生性軟弱,遇到厲害的人,她就不敢反抗,只會一味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來保護自己;
而她的內(nèi)心早就積壓了很多不良心態(tài),而這些不良情緒需要一個發(fā)泄口。
所以當她遇到對她好的,可以讓她欺負的人,她內(nèi)心的魔鬼就會跑出來。
總的來說,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如此,但大多數(shù)人的一生會有一個能量守恒的原則。
這就是為什么有那句至理名言: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
總而言之,就是對一個還沒有建立自我價值體系,且心性不穩(wěn)定的人好,要慎重!
最后,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古時候,有一個窮人,他不滿富人對大家的欺壓,帶領所有人殺了富人,奪了富人的一切,當時,所有跟隨他的人,都以為好日子要來了。
結(jié)果,當他掌握了一切后,對其他人的壓迫,比曾經(jīng)的富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你在這個故事中,有悟出點什么嗎?
晚情:百萬暢銷書作家,編劇,云意軒珠寶創(chuàng)始人,專注女性的自我成長,認為成長比經(jīng)營更重要。代表作《做一個剛剛好的女子》,新書《越自律 越自由》正在熱銷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