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一襲賒刀客,踏遍人間身如影。世情民意皆洞察,賒賣預言隱其蹤。

說起賒刀人,都是神秘莫測,是文學里忠肝義膽的俠客,是現實里慷慨賒刀的商人……還是鬼谷子的門人故舊。

其實,這些是過度解讀,同其它商人相同,賒刀人根本目的還是牟利獲益,只不過過程中戴著面具。

近期,就有賒刀人重現江湖,背著剪刀、菜刀和鐵鍋等,走街串巷深入農村,按照只賒不賣的原則銷售。

而且,還留下極度夸張的預言,說只有小麥能達到3元1斤,再回來收取錢財,要不然,是分文都不收取,免費贈送使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賒刀人特點

雖然賒刀人并不常見,但具備特點很明顯,分別是行蹤、銷售方法和銷售語言。

蹤跡難覓。賒刀人的外形大都傳統(tǒng),沒有標新立異,沒有特立獨行,雖然衣著樸素,但總是能給人世外高人的感覺。

最大的特點就是神秘,行蹤飄忽不定,沒有固定的居所,大部分都不是當地居民,是遠隔千里的外地人。

只賒不賣。相較其它的商家,賒刀人只賒不賣,想要獲得商品,就要簽署協議,直到某種預言達成,再回收款項。

過去比較出名的預言,如豬過千,牛過萬,玉米一斤一塊半,娶個媳婦幾十萬,意思是只要預言實現,賒刀人就要重現,收取貨款。

話語含糊。銷售過程使用的語言含糊隱晦,是捉摸不透,語言簡單,但仔細思考,就能知道富含著深意。

就是這種含糊的語言,能吸引消費者的好奇心理,注意力和關注度提高,銷售貨物的數量就能增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賒刀生意本質

賒刀如何包裝,根本還是門生意,講究價值交換,同現實購物區(qū)別就是“賒銷”,購銷雙方按照約定延期收款。

首先,是先用后付。消費者購買貨物最怕質量問題糾紛,而先從賒刀人手里購買的貨物,用完再付款,就無糾紛和矛盾。

因此,這就決定了賒刀人售賣的商品品質要達標,如快速報銷損毀,就無法收回貨款,造成血本無歸。

其次,是預言協議。賒銷特點就是要在固定時期,根據約定支付相應的貨款,而賒刀人的協議就是預言。

只要能合理的設置預言,適當提高貨品銷售價格,預言達成,收取貨款,還是能獲利獲益的,避免虧損的。

再次,是促銷提量。過去的經濟落后,交通閉塞,大部分人溫飽都不能保證,就算需要生活用品,購買能力都不夠。

賒刀人通過賒銷,實際就是把成本轉嫁給自己,付出較高的經營成本,優(yōu)點是促銷效果明顯,缺點是信用風險和債務風險增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賒刀預言真假

賒刀人說到的預言,大部分還是基于現實的推測,能否實現的不確定性大,就算實現,實現需要的周期都極長。

這個周期長到,部分賒刀人年邁體衰,身體素質降低,不能動彈,甚至完全忘記賒過刀的地區(qū),還有的是欠條遺失,追溯困難。

這次提的小麥3元1斤,再回收貨款,短期還是很難實現:一方面小麥是口糧,口糧的價格要穩(wěn)定,過高和過低,都不利幸福指數提高。

目前,國內面粉企業(yè)的小麥收購價格不過是1.23-1.25元,呈現出橫盤震蕩態(tài)勢,漲漲跌跌,無單邊行情趨勢。

雖說天天都在漲,但想實現大幅提漲阻力很大,儲備糧輪換銷售壓力,新季小麥的產情動態(tài)等,都可能成為漲價阻力。

另一方面是政策宏觀調控,既然是國內重要的糧食作物,就要受到調控,以確保消費者都能購買得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若小麥價格真的漲到3元一斤,那意味著產業(yè)鏈相關產品都要漲價,面粉、掛面、面包等都要成為高消費品,無益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

因此,無巨大變化的前提下,消費人員完全不用恐慌麥價能漲到3元1斤,糧食價格的基本穩(wěn)定是恒定不變的,糧穩(wěn)安天下,食飽守四方。

最后要說,隨著國內經濟和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日益透明,賒刀生意利潤空間大幅縮減,逐漸地沒落,成為歷史。

更關鍵的是,越來越多的網購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崛起,貨物的種類豐富,還都能幫助消費者實現先用后付,消費便利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