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原來幾處局部熱戰(zhàn)還沒冷卻,印巴這對老冤家又掐起架來了。印方更是二話不說,第一次拉閘斬流,斷對方國家的水,巴基斯坦也快速反應,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24小時內,雙方已經兩次交火了!
但為什么兩個國家又起摩擦呢?其實源頭還是印巴地區(qū)的常規(guī)炒作——恐怖襲擊。

4月22日,有印巴歷史遺留問題的克什米爾地區(qū)爆發(fā)了恐襲,死亡人數近30人。而這種恐襲規(guī)模已近快6年沒有在克什米爾地區(qū)發(fā)生,引發(fā)了安全檢查和管控警戒。
原本在第三視角看來,這就是一次普通恐怖襲擊事件,連中俄和唯恐天下不亂的美國都罕見地放下恩怨一致表態(tài),一起反對恐襲而不是互相扯皮。

但印度可不這么想,盤算著怎么找借口把鍋甩給老對手,企圖上升到政治層面。
尤其是印度總理,煞有介事地從沙特國事訪問中趕回來,一邊譴責一邊安撫民眾。政府這邊更是給兇手直接扣上巴基斯坦國籍,指控巴方操縱本次事件,玩轉厚黑學。

但已經有恐怖組織挺身而出認罪,直言這次的目的是反抗印度在克什米爾收留外國人的舉措,把本來就有歷史遺留問題的該地弄得更是治安混亂,民不聊生。

但印度根本不理會這個組織的指責,等不及要制裁巴基斯坦,把幾十年都不用的壓箱底大招都開出來狠狠進攻巴基斯坦。
在上世紀60年代,印巴簽訂了《印度河河水條約》,確保巴基斯坦可以隨意使用上流在印度的幾條河,這也保障了兩國掐架的時候,巴基斯坦的水資源命脈不會被掐斷。
但在23日,印度就宣布暫停水資源條約,打嚴重缺水的巴基斯坦七寸,看準了巴基斯坦不能失去這些河流的供應。

還有一些關閉邊境口岸,不準巴基斯坦人進出印度的配套措施,想以追究恐襲為由全面圍攻巴基斯坦。
雖然印巴沖突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是暫停水資源條約這種做法卻未曾真的上桌,只是偶爾拿出來威脅一下,讓印度過過嘴癮。
但在印度真的痛下殺手之后,巴基斯坦有關部門直言這是印度用水資源開戰(zhàn)。一些專家甚至建議要把條約送給國際法庭,來拿回巴方應該擁有的水資源。

而印度這邊可能還覺得一點資源和外交上的限制只是給巴基斯坦的開胃前菜,于是又猛火現炒了幾道硬菜送給巴基斯坦,企圖噎死對方。
印度稱,24日晚上,巴方先用輕武器在克什米爾地區(qū)挑釁印方,印方回擊,雙方在該地發(fā)生沖突。但印度還聲明此事沒有威脅到平民,有種傷害“僅巴基斯坦可見”的暗示。

而就在同一天,聯合國那邊還喊話兩個火槍手管好自己,做些有意義的交流,不要再把局面弄得更糟。但結果來看,顯然雙方都不在意喊話內容。
這種這種直接開打、為熱戰(zhàn)再添一桶油的意氣之舉實在是不合時宜。畢竟現在俄烏和中東已經剎不住車,再來兩個飆車黨,世界很快就遍地是車毀人亡的慘劇,沒有人是贏家。

但巴基斯坦顯然也察覺到局勢升級會帶來的危害。巴方國防部長警告,印巴此次沖突可能從低強度沖突變成全面開戰(zhàn),作為擁核國家十分危險,巴方更傾向于對話解決問題。
同時他回擊了印度散布的巴方主謀消息,指控印度是幕后黑手,并強調巴方軍隊已經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這更類似于中國的解決手段,熱愛談判但不懼戰(zhàn)爭,比印度更加理智客觀。

但理智客觀不代表巴基斯坦就是被隨意欺負的軟柿子,巴基斯坦隨即的反擊如同貿易戰(zhàn)中的中國一般快狠準。
在24日,巴方聲明,已在在國安會議上表明反對恐怖主義和印度污蔑的立場,外交上禁用通商口岸,作廢印方的一些簽證;交通上禁飛印度民航;經濟上暫停印度相關貿易;政治上排擠印度在巴基斯坦的官員。

這樣一看,巴基斯坦的反擊相對印度更加全面,印度即使有所補充,也是慢人一步,要承受更多損失。
而在印巴打得正酣的時候,美國和中國也和印巴有一些來往。而中美這兩個舉足輕重的國家,也在或多或少地影響這場沖突。
4月21日,美國訪問印度,圍繞貿易問題進行磋商并制定正式條例,并商討美印經濟優(yōu)先事項。

就在當天,印度上調鋼鐵制品的關稅,對中國鋼鐵制品的進口進行遏制。而對美國,印度一邊降稅討好,一邊開單采購,一副要抱大腿的諂媚模樣。
而這次和巴基斯坦的沖突在美印談判這4天之中,很難不讓人猜測印度是不是為了爭取多點關稅的好處,為了看起來實力更強,籌碼更多,在美國面前孔雀開屏,讓美國更加重視自己,給更多好處。

而美國雖然對印巴涉及的恐襲表示反對,而對更大規(guī)模的兩國沖突卻表示默許,一改“太平洋警察”的插手習慣。這也能看出美國其實也在觀察著印度能走到哪一步,甚至在盤算著自己能撈到的好處。

而中國除了按照慣例,聽取了印度的恐怖襲擊通報并譴責恐怖主義,還沒有直接表明對印巴沖突的立場。不過,一向是巴基斯坦好伙伴的中國還是用訪問隱晦地暗示了一下大方向。
上海市長在4月25號接見了巴基斯坦友城的市長,強調了中巴友誼,希望可以進一步多方面的合作和攜手并進。這就可以以小見大的看出,中巴仍然會站在一起親密無間地合作。

而且中國也是一個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國家,不會支持任何非正義戰(zhàn)爭,并且秉承以對話和談判解決爭端的原則。
即便沖突升級成為戰(zhàn)爭,中國也會以人道主義幫助正義的一方和無辜的平民,成為戰(zhàn)爭的制止者而不是促進者。
如果印度仍然掐著水資源不放,秉承著展現實力的想法,同時進一步制裁巴基斯坦,已經戰(zhàn)備的兩國極大可能展開局部熱戰(zhàn),兩國人民也會遭受進一步損失。

只有放下單方面掠奪打壓的想法,停止熱沖突,和平對話,合理表達訴求,印巴沖突才會真正熄火。戰(zhàn)場上沒有真正的贏家,和平來之不易。如何解決本次事件,鑰匙掌握在印巴自己手上。
消息來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