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88歲的羅馬教皇方濟各在梵蒂岡圣瑪爾大之家逝世,死因為中風導致心力衰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在前一天,也就是4月20日,方濟各還會見了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

誰能想到,這場僅持續(xù)約20分鐘的會面竟然成為他生前最后的政治交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位以謙遜和改革著稱的宗教領袖,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還在堅持履行職責,讓人充滿敬佩。

在會見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時,雙方的觀念中有分歧。

萬斯主張大規(guī)模驅逐非法移民,先保障美國人,也就是自身的利益,才能夠將所謂的愛普及到全世界。

而方濟各始終以包容邊緣群體為核心立場,認為教義大愛是建立一個對所有人開放的兄弟情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場短暫的對話,成為宗教價值觀與政治現(xiàn)實的縮影。

這令人想起2015年方濟各在美國國會的著名演講。

面對滿堂政要,方濟各直言不諱“地球資源足夠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永遠填不滿某些人的貪婪?!?/p>

他譴責戰(zhàn)爭,譴責種族滅絕,對美國的反移民政策,公開予以反對。

這也是他備受尊敬的原因吧。

而方濟各去世后,萬斯還沒回國,特朗普和夫人將親自去梵蒂岡,參加教皇方濟各的葬禮。這一舉動也被網(wǎng)友諷刺為“籌謀新的葬禮外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方濟各是首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皇,也是推動中梵關系改善的關鍵人物。

他在任期間多次表達對中國的尊重與祝福,稱中國不僅是“偉大的國家”,更是“文化與智慧的聚集地”。

在中梵關系的堅冰上,他展現(xiàn)出驚人的政治智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8年,方濟各推動簽署《中梵主教任命臨時協(xié)議》,首次承認中國政府對主教任命的話語權,打破了半個世紀的外交僵局。

該協(xié)議在2020年、2022年、2023年三次續(xù)簽,方濟各頂住美國壓力,堅持協(xié)議延期,稱其“符合國際社會的公益”,被《外交事務》雜志稱為“世紀性突破”。

他多次公開表示:“中國是承諾與希望”,并在2014年飛越中國領空時特意發(fā)電致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3年飛越中國領空時,他還特意向中國人民發(fā)送祝福。

方濟各也曾多次公開表達訪問中國的愿望,但始終未能踏上這片令他神往的東方土地,充滿遺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方濟各或許是有史以來最親民,也最開明的教皇。

他呼吁信徒傾聽弱勢者的聲音,自己也保持對于弱勢群體的關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要屬他在一次5萬人公開演說時,看到有一位患有神經(jīng)纖維瘤的病人,這個人滿臉都是瘤子。

教皇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把他緊緊抱在胸口,并親吻他的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教皇用行動展現(xiàn)出了同樣嵌在人類基因中的東西:愛和悲憫。

教皇的這個擁抱,征服了全世界,引爆了社交媒體,也讓很多無神論者對他路轉粉。

正是這樣的慈悲和善良,讓很多人追隨他。

據(jù)梵蒂岡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在其任內(nèi)全球天主教徒增加1.2億,其中70%增長來自亞非地區(qū)。

他很多行為顛覆了傳統(tǒng)形象,比如他親自為無家可歸者洗腳,深夜和陌生人電話聊天,不反對同性戀。

方濟各還在宗教與科學間尋求平衡,在尊重教義的基礎上推動開放與現(xiàn)代化。

比如,他2014年在教皇科學院演講中承認大爆炸理論和進化論。

他也被《時代》雜志譽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方濟各(本名豪爾赫?馬里奧?貝戈利奧)1936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意大利移民家庭,父親是鐵路工人。

21歲時因嚴重肺部感染切除部分右肺,這場生死考驗促使他選擇神職道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3年3月13日,76歲的他成為1200年來首位非歐洲籍教皇,也是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皇。

上任后他立即推行改革。

拒絕入住宗座宮,選擇普通客房;取消專車改乘普通轎車;穿著黑色舊皮鞋而非傳統(tǒng)紅鞋;拒絕黃金權杖而選擇木質十字架。

當英國首相卡梅倫來訪時,人們發(fā)現(xiàn)教皇的皮鞋居然比政客的還破舊。

教皇只說:“我們需要一個貧窮的教會,一個為窮人服務的教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舉動都在踐行他“貧窮的教會”理念。

據(jù)《紐約時報》報道,其個人財產(chǎn)僅剩一塊舊手表和一副老花鏡。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世界沉浸在悼念與敬仰中。

而歷史,終將銘記這位為弱者代言、勇于改革的教皇——方濟各。

(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