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海軍新型相控陣雷達驅逐艦“崔賢”號服役,這是朝鮮海軍水面艦艇里程碑式的發(fā)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朝鮮新聞報道

從優(yōu)缺點兩方談談:

(一)優(yōu)點

其一,排水量大,自持力久。朝海軍從自主建造2000多噸的隱身護衛(wèi)艦,到現(xiàn)在可以建造滿載5000噸級的驅逐艦。艦艇排水量翻了一倍還多,武器裝備和生活物資就裝的更多,在海上作戰(zhàn)部署時間就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型驅逐艦1

其二,較為豐富和先進的電子設備。這是朝鮮海軍第一款裝備四面大型相控陣雷達的作戰(zhàn)艦艇,具有較強的對空和對海探測能力,以及引導艦艇內多款艦對空防空導彈。艦艇上還裝備各型艦炮指揮雷達,以及對海對空補盲探測雷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電子設備多

該型艦艇最開始是想把大型相控陣雷達裝在艦艇指揮臺下面,類似中美“宙斯盾”艦艇的雷達位置,朝鮮海軍大概率解決不了相關問題,俄羅斯水面艦艇專家到了朝鮮后提供了相關解決辦法,把相控陣雷達部署到艦島指揮臺上面,造成該艦艇重心偏高。部署高的好處是,因為地球曲率影響,對空對海探測更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俄羅斯相控陣雷達護衛(wèi)艦,看雷達布置位置

其三,武器裝備較多。該艦垂直發(fā)射單元一共有4種共74個發(fā)射單元,裝備有防空導彈、反潛導彈、反艦導彈、還有對陸打擊的艦載彈道導彈。發(fā)射單元多說明朝軍無法解決各型導彈的“共架”問題,不能“一坑多用”,艦艇維護和保養(yǎng)繁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型艦艇2

艦艇武器有濃濃的“俄式”味道,前端的主炮明顯是130毫米口徑,非常像俄羅斯生產的AK-130艦炮的仿制型,朝軍對其炮體進行隱身化修形。后部有仿俄制“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tǒng),用來打擊低空慢速目標。艦艇艦體兩側還分別裝備兩座防俄制AK-630M速射炮,可以對艦艇兩弦對空對海低空低速目標進行打擊。還裝備有干擾彈發(fā)射裝置,以及新型反坦克導彈艦載發(fā)射版本,主要對海打擊敵方小型艦艇或無人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主炮明顯

(二)缺點

該型艦艇最大的缺點是反潛能力弱,艦艇尾部反潛直升機機庫被艦載對陸打擊彈道導彈占用,艦艇不能長時間部署反潛直升機,高海況情況下更不能使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艦艇尾部

艦艇尾部艦島預留了小艇下放裝置,卻沒有在兩舷都部署有反潛魚雷發(fā)射裝置,只有左側有反雷達探測遮蔽簾。艦艇尾部沒有部署有拖拽聲吶,依靠艦艇前部“球鼻”探測聲吶反潛,能力相當有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下水現(xiàn)場

(三)以陸制海思想未變

朝鮮海軍相控陣雷達驅逐艦對海對空打擊能力強,反潛能力弱,限制了該艦遠海作戰(zhàn)能力。更多是在近海附近支援陸軍突擊作戰(zhàn),增大朝軍對海對空防御縱深能力,該艦依托陸上保障系統(tǒng)展開近岸防御作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弦號51

朝鮮能以依托自身工業(yè)體系,外加裝備和技術引進,造出如此先進的艦艇,還是了不起的成就,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