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蘇巖礁建起龐然大物,引發(fā)韓國強烈反應。面對中方強大的海洋開發(fā)實力,韓方被迫重返談判桌,中韓海洋劃界博弈進入新階段。

【美媒稱中方大型“海上建筑”已經基本完工】
近日,在黃海中部蘇巖礁附近,中國“拔地而起”的一座巨型鉆井平臺,引發(fā)了外界的廣泛關注。這座壯觀的“自升式鉆井平臺”,其規(guī)模之大,裝備之精良,讓人驚嘆不已,也讓韓國頗感不安。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大家伙”。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這座鉆井平臺長約100米,寬約90米,高出海面約50米,總面積相當于一個標準足球場的水平。它不僅高大,還能靈活地根據需要在黃海機動。
報道指出,它被設計成一個超級兼容的設施:三個龐大的樁腳和組合式升降機構,確保它在惡劣天氣下穩(wěn)如磐石,甚至可以抵御12級以上的風暴。
這樣的設計不僅是為了安全,更是為了長遠的戰(zhàn)略目的。這家伙的駐守能力,顯然是其他海上平臺難以匹敵的。

【美媒宣稱該大型建筑為“自升式鉆井平臺”】
不過,這樣的“海上巨無霸”自然不是單純?yōu)榱诵慵∪猓?strong>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美媒分析認為,除了能夠探查海底的油氣資源,它還配備了大型直升機停機坪、生活艙和后勤保障艙室,堪稱海上的“小城市”。
此外,多種衛(wèi)星通訊和數據接收系統,讓它能快速傳遞實時數據,進行全面的海域環(huán)境監(jiān)測。更有炒作聲稱,這就是中國的一個前哨基地。
可以說現如今,中韓兩國因這一平臺的出現而博弈不斷。為何?一切都源于蘇巖礁及其周邊海域豐富的油氣資源潛力。對于資源的勘探、獲取,無論是出于經濟利益還是國防需求,都讓相關國家不得不打起精神。
從背景來看,這并非中韓在此海域的首次較量。此前,韓國就曾在相關海域進行了底下能源勘探,顯然有“自己先下手”的意圖。而中國這一次的行動,更像是一次公開的回應:這里不止是你家后花園。這種力量展示無疑給對方敲響了警鐘。

【韓國海洋水產部長官康徒衡宣稱要捍衛(wèi)所謂的“主權”】
不可否認,韓國對此感到焦慮,并公開表示所謂的“擔憂”。韓國海洋水產部長官,康徒衡更是宣稱,他們將采取必要措施來捍衛(wèi)所謂的“海洋主權”。說白了,他們是不希望看到中方,在這片爭議水域繼續(xù)拓展影響力。
然而,從事實層面來看,中國在特定區(qū)域建設漁業(yè)養(yǎng)殖設施,完全合乎《中韓漁業(yè)協定》。這種協定本是一紙雙贏的文件,旨在協調兩國在專屬經濟區(qū)重疊水域的漁業(yè)活動,促進資源合理利用。中方的行動反倒是一種對協定內容的積極踐行,而不是韓方所描述的那樣侵犯其主權。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已經做出明確回應:中韓兩國海洋權益重疊,劃界談判正在進行。這就是一種耐心與合作的態(tài)度,讓我們坐下來,慢慢聊。

【外交部表示中韓雙方正在推進海域劃界談判】
要知道,韓國在海上石油開采與鉆探領域的,技術實力和資源調配能力,與中國相比存在顯著差距。面對中國在相關海域開展的勘探活動,韓國既缺乏有效的阻止手段,也難以在正面進行實質性的對抗。
如今,隨著中國在蘇巖礁區(qū)域,成功建設起規(guī)模宏大的勘探平臺,韓國才不得不重新審視局勢,坐回到與中國進行對話與協商的談判桌前。
而話又說回來,韓方此前之所以反應激烈,主要是有兩方面考量:
1.試圖借此問題轉移國內視線。韓國當前正面臨經濟發(fā)展瓶頸,和社會矛盾加劇等內部挑戰(zhàn),對外制造“威脅感”,無疑是一種經典的政治策略,通過營造“共同敵人”來統一國內視線。
2.從國際動態(tài)來看,美國近些年持續(xù)在亞太地區(qū),推行所謂“遏制中國”的戰(zhàn)略布局。身為美國的緊密盟友,韓國被推至臺前,充當其展現忠誠度的“棋子”。

【為向美國示好韓方刻意制造中韓矛盾】
韓國在海洋權益爭議問題上,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此舉明顯是在向美國示好,妄圖借此獲取美國在政治與軍事層面,更多的支持與扶持。
不過,韓國方面需要明白,如果真的出于安全考量,那么停止在亞太地區(qū)進行武力挑釁才是明智之舉。指責中國的民用設備將對美韓的軍事力量構成威脅,這種說法未免有些反諷。究竟是誰在威脅誰,誰在煽動事端,明眼人不難看出。
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中國并不希望進一步激化矛盾,而是一直秉持著開放合作的態(tài)度,希望與韓國在相關領域務實合作,實現雙贏。但如果韓方繼續(xù)雙標行事,中方必定會采取快速有力的反制措施,保持地區(qū)的平衡和穩(wěn)定。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