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演藝界,有這樣一位特立獨行的表演藝術家。

他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宰相劉羅鍋》中剛正不阿的劉墉、《神醫(yī)喜來樂》中妙手仁心的喜郎中,這些經典角色至今仍被觀眾津津樂道。

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位老戲骨在演藝生涯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他拒絕商業(yè)代言,缺席兒子的婚禮,與某些當紅演員保持距離。

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選擇,讓他在浮華的娛樂圈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究竟是什么讓這位表演藝術家如此堅持己見?

是性格使然,還是對藝術有著更高層次的追求?讓我們走近這位演藝界的"獨行俠",探尋他特立獨行背后的故事與堅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窮小子到表演藝術家

1946年,李保田出生在江蘇徐州一個普通家庭。誰能想到,這個家境貧寒的男孩日后會成為中國影視界的標桿人物?13歲那年,他做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進入徐州梆子劇團學戲,主攻丑角。

正是這段梨園經歷,鑄就了他"戲比天大"的職業(yè)信條。

1983年,37歲的李保田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報考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這個年紀上大學,在旁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也是這個決定,讓他完成了從戲曲演員到影視表演藝術家的華麗轉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羅鍋"讓他爆紅,也讓他"得罪人"

1996年,一部《宰相劉羅鍋》橫空出世,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這部由李保田、張國立、王剛主演的古裝喜劇,以其詼諧幽默的劇情和三位主演的精湛演技,開創(chuàng)了內地"戲說歷史劇"的先河,成為當年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

劇中,李保田飾演的劉墉駝背卻正直、機智幽默;張國立飾演的乾隆皇帝風度翩翩,顛覆了傳統(tǒng)嚴肅的帝王形象;王剛則塑造了一個溜須拍馬卻又滑稽可愛的和珅。

三人的精彩演出讓觀眾印象深刻,被媒體和觀眾親切地稱為"鐵三角"。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部大獲成功的劇集之后,這組"鐵三角"卻再未同臺合作。

李保田與張國立、王剛分道揚鑣,而張國立后來與王剛、張鐵林組成了新的"鐵三角",拍攝了《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多年來,關于三人為何不再合作的原因眾說紛紜,成為娛樂圈的一個謎團。

從多方采訪和報道來看,李保田與張國立、王剛的分歧主要源于藝術理念的不同。

李保田是一位對表演極為嚴謹的演員,在拍攝《宰相劉羅鍋》時,他為了塑造劉墉的駝背形象,全程彎腰駝背,導致腰酸背痛,卻從不抱怨。

此外,他對劇本和表演要求極高,甚至會對服裝、化妝、道具等細節(jié)提出意見,因此也被稱為"編外藝術指導"。

相比之下,張國立和王剛的表演風格更為松弛。據傳在拍攝期間,二人都曾因為個人原因,影響了正常拍攝。

這些行為讓追求完美的李保田感到不滿。

他在后來的采訪中直言:"有些人不可能再合作",并將原因歸結為"性格差異"和"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不一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羅鍋大火后,制作方希望趁熱打鐵拍攝續(xù)集,張國立和王剛都表示愿意繼續(xù)合作,但李保田卻斷然拒絕。

他看過續(xù)集劇本后,認為這是"粗制濫造、狗尾續(xù)貂的圈錢之作",不僅自己不演,還勸張國立和王剛也不要接。這一舉動無疑得罪了制作方和兩位搭檔。

李保田后來解釋,他拒絕續(xù)集是因為"宮廷戲說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不能反映老百姓心聲,沒有新故事,升華不出新高度"。

他堅持認為演員應該不斷挑戰(zhàn)新角色,而不是在同一個形象上"吃老本"。

這種藝術至上的態(tài)度,與當時正熱衷于"戲說"系列劇的張國立形成了鮮明對比——張國立后來連續(xù)拍攝了《康熙微服私訪記》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等類似題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娛樂圈的"格格不入

在娛樂圈,李保田是出了名的"三不"演員:不接廣告、不參加兒子婚禮、不和某些演員合作。這些頗有些特立獨行的選擇也讓他飽受爭議。

就比如,2010年,演員李保田的兒子李彧在北京舉辦婚禮。

現(xiàn)場賓客滿座,唯獨卻少了一個關鍵人物——李彧的父親李保田。

這一缺席引發(fā)了外界諸多猜測,有人批評李保田冷血無情,連兒子的終身大事都不愿參與;但也有人對他的職業(yè)精神表示敬佩,認為他堅守了“戲比天大”的原則。

面對質疑,李彧主動為父親解釋:“父親當時在拍戲,他不愿意因為私事影響工作?!?/strong>

據悉,李保田當時正在拍攝電視劇《永不回頭》,作為主演,他的戲份繁重。

劇組工作人員曾表示可以調整拍攝計劃,讓他參加婚禮,但李保田堅決拒絕,認為演員的首要職責是完成作品,不能因個人原因耽誤整個劇組的進度。

這種敬業(yè)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理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拍攝《神醫(yī)喜來樂》時,為了演好郎中角色,他專門去學了三個月中醫(yī)把脈,自己都明白了簡單的醫(yī)理。

拍《夜鶯》時,為體驗盲人生活,他連續(xù)數月蒙著眼睛生活。這種近乎偏執(zhí)的敬業(yè)精神,讓很多導演都贊嘆有加。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李保田的很多做法顯得格格不入。

當其他老戲骨紛紛參加綜藝保持曝光度時,他幾乎從不在娛樂節(jié)目露面;當明星們爭相代言撈金時,他依然堅守不接廣告的原則。

更讓人唏噓的是,因為多次因劇本質量問題與制片方發(fā)生沖突,甚至對簿公堂,他一度遭到業(yè)內"封殺"。但李保田從不后悔:"我的每一個選擇,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今77歲的李保田很少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但他的作品依然在被觀眾反復觀看。從《宰相劉羅鍋》到《神醫(yī)喜來樂》,從《夜鶯》到《鳳凰琴》,他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經得起時間考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真正的藝術家該是什么樣子?

在這個炒作成風、流量至上的娛樂圈,李保田就像一股清流。他不迎合、不妥協(xié)、不隨波逐流,用最純粹的態(tài)度對待表演這門藝術。

有人說他固執(zhí),有人說他清高,但不得不承認,正是這種"不合群",讓他成為了真正的表演藝術家,而不是轉瞬即逝的明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李保田用自己的人生告訴我們:堅守原則比追逐名利更需要勇氣。

或許正如他自己所說:"演員最后拼的不是演技,而是人品。"這句話,值得整個娛樂圈深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參考資料:

《丑角爸爸》李保田:丑角折射大美.新浪娛樂2012-06-13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揭曉 《外交風云》獲最佳電視劇獎.新華網 2020-10-18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