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執(zhí)法必嚴,靠著這一招,諸葛亮穩(wěn)住了益州內(nèi)部的人心,然后就有了可戰(zhàn)之兵。

屯田漢中,興修水利,勸農(nóng)講學,這就為蜀漢北伐大軍,提供了充足的糧草補給。同時,也讓益州內(nèi)部,不必再為大軍北伐的糧草問題,承受那么大的負擔。
但如果想要北伐打仗的話,光是有人有糧還不行,你還得有武器裝備!
而武器裝備的制造,那就需要用錢來解決了。

所以,到底該去哪里搞錢呢?
這就是諸葛亮治蜀期間,要著重處理的第三部分內(nèi)容了。
對于一般的古代統(tǒng)治者來說,想要搞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加稅??蓡栴}是,加稅這種事,向來都是很容易激起民憤的。此時的諸葛亮,又正是需要凝聚益州人心的時候,他根本就用不了這個辦法。

那么,在不加稅的情況下,到底該去哪里搞錢呢?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智慧,似乎是真的超越了時代!很快,他就想到了兩個好辦法。
這兩個辦法,分別叫做‘貨幣戰(zhàn)爭’和‘貿(mào)易順差’。

請注意,接下來的內(nèi)容,將會涉及到一些經(jīng)濟學的理論。我們盡量用最直白的話,來解釋當時諸葛亮的操作。不過,因為這部分內(nèi)容過于燒腦,非經(jīng)濟領域的歷史愛好者,可以選擇繞道了。
先說貨幣問題。
當年在漢朝的時候,從漢武帝時代開始,漢朝就開始使用一種特殊的錢幣,叫做‘五銖錢’。

這種五銖錢,本身用銅制作,屬于一種銅幣。因為銅幣上面,有‘五銖’這兩個字,由此而得名。
貨幣這種東西,古已有之。但是在漫長的先秦歷史上,各國使用的貨幣標準都不一樣。到了秦朝之后,秦朝雖然規(guī)定了一個錢幣標準,但因為秦朝歷史太短,這套標準對后世的影響力,并沒有那么大。
而到了漢朝開國之后,因為漢朝初期執(zhí)行了‘郡縣封國雙軌制’,所以那些老劉家的諸侯國,自己也有合法鑄幣的權力。

直到漢武帝時代,在漢武帝的鐵腕改革下,漢朝這才徹底收回了鑄幣權。然后,漢朝可以憑借中央的名義,統(tǒng)一鑄造貨幣,統(tǒng)一發(fā)行五銖錢。
這樣一來,全國的貨幣,就全都長成一個樣子了。
從漢武帝時代,一直到東漢滅亡,五銖錢都是大家最認可的一種貨幣。當年王莽篡漢的時候,曾經(jīng)想過改革五銖錢的貨幣體系。但結果,王莽非但沒能成功,反倒是讓自己倒臺了。

而到了東漢末年,劉備入蜀的時候,各地依然在使用五銖錢,益州也一樣。
但接下來,隨著劉備入蜀,如何搞錢的問題,就逐漸開始困擾蜀漢高層。當時劉備在前線打贏了仗,按照正常管理,需要給下面的士兵發(fā)獎金。但是劉備把整個成都的府庫,全都搜刮了一遍,也沒能湊出足夠多的錢。
就是在這個時候,當時有一個叫劉巴的人,帶頭給劉備出了一個主意。

我們可以重新發(fā)行貨幣?。?/p>
簡單來說,劉巴的計劃是這樣的:他想把之前益州流通的五銖錢,全部收回來,重新進行鑄造。然后,用原本鑄造一枚五銖錢的銅,去鑄造一種新的錢。這種錢,后世稱作是‘直百錢’。
而這種新錢鑄造出來之后,我們以官方的名義宣布,一枚直百錢的購買力,等于之前一百枚五銖錢的價格!

就這樣,蜀漢官方只是把原有的貨幣,變了一個樣式,一塊錢就變成一百塊錢了。
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很簡單,但卻存在一個致命的漏洞!
萬一老百姓不認,那該怎么辦呢?
要知道,古代的金、銀、銅等金屬,之所以能被做成貨幣,主要是因為其自身有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大家都認可!之前漢武帝發(fā)行的五銖錢,之所以能用幾百年,也不是因為漢武帝本人命令那么好使。而是因為五銖錢的幣值,基本約等于同時期銅的價值!

也就是說,大家看似是在用五銖錢在做交易,實際上其實就是在用銅幣做交易。
可如今,你們下一個命令,就要讓原來一枚銅幣,換一個形象,價值就上升百倍?
真當老百姓不會算賬嗎?
當然,想要讓政府一聲令下,就直接改變貨幣的幣值,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就比如后世的紙幣,如果用國家信用做背書的話,確實可以決定一張紙的價值。不過,這張紙發(fā)行之后,具體能買多少東西,那就得看市場了。
所以,一個國家發(fā)行紙幣之后,如果想要穩(wěn)住這個紙幣的價值,就必須得錨定某個特殊東西。

這個被錨定的特殊東西,可以是黃金,可以是石油,也可以是某個大國的貨幣,還可以是本國生產(chǎn)出來的各種物資。
總之,這種貨幣拿出去,必須得能買到相對應的東西。不能是你隨便一拍腦袋,就決定這個新銅幣值多少錢。你可以拍板,但是下面的市場也可以不認。
而對于當時的劉備集團來說,通過發(fā)行直百錢,解決燃眉之急,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只是簡單重鑄一下,一枚錢的購買力,就變成了原本一百枚錢的購買力,這就相當于政府憑空多了九十九枚錢。多出來的那九十九枚錢,劉備就可以拿出去,給下面的士兵發(fā)獎金了。

可是接下來,當市場開始運作之后,如果大家逐漸發(fā)現(xiàn),一枚直百錢的實際價值,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錢,那該怎么辦呢?
這個時候,老百姓就會集體憤怒起來,繼而有可能會起義,直接推翻劉備集團。
所以,通過發(fā)行直百錢,給蜀漢政府搞錢,這個辦法是劉巴提出來的。但是接下來,如何穩(wěn)住直百錢的幣值,如何讓蜀漢的百姓,都認可一枚直百錢的價格,確實等于一百枚五銖錢的購買力……這個問題,就落到了諸葛亮的頭上。

按照當時的經(jīng)濟學水平,這個問題幾乎無解。因為在那個年代,大家對于貨幣和通貨膨脹,根本就沒有概念。我們也不能指望從小編草鞋的劉備,打了一輩子的仗,忽然就在經(jīng)濟領域開了竅,然后搞出一整套適配的經(jīng)濟政策。
但是諸葛亮接班之后,他卻敏銳的意識到了一個貨幣學概念。
一個貨幣的價值,其實是可以直接由政府來決定的。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老百姓拿著這種錢,得從你的手里,買到相對應的東西。這種東西,必須是大家都認可的的硬通貨,價值也是大家公認的。

比如后世的黃金,或者石油,就是這種東西。在經(jīng)濟學領域,這種東西,我們稱作是‘貨幣錨定物’。
而當時的諸葛亮,就找到了一種非常合適的錨定物。
這種錨定物,叫做蜀錦。
蜀錦是一種益州特產(chǎn)的桑蠶絲制品。在三國時期,蜀錦屬于是典型的奢侈品,而且只有益州能夠生產(chǎn)。就算拿到魏國和東吳那邊,那也是硬通貨。魏國和東吳的達官顯貴,更是爭相以穿戴蜀錦為榮。

于是,諸葛亮就下令,以后益州所有的蜀錦,一律全部官營。只有國家,才有權銷售蜀錦。
而這樣一來,當國家壟斷了某一種特定物資的銷售時,這種物資的價格,就可以直接由國家來決定了。
然后,諸葛亮再下令,一枚直百錢,可以買到一百枚五銖錢對應的蜀錦!你不認可直百錢的價格沒關系,你可以拿著直百錢,直接來找政府買蜀錦!
蜀錦總是硬通貨吧?這東西的價值,天下人都認!

就這樣,靠著和蜀錦貿(mào)易掛鉤,直百錢的幣值,就被暫時穩(wěn)住了。而這樣一來,諸葛亮就可以繼續(xù)把原有的五銖錢,鑄造成新的直百錢。
然后,多出來的那九十九枚五銖錢,就可以被諸葛亮購買金屬和材料,給工匠士兵發(fā)工資,制作各種武器裝備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