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這共享單車算是沒法騎了。

最近,在小紅書上,有位網(wǎng)友分享了一張電動車車座的照片,幽默地問道:“北京的樹為什么會尿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小紅書@Burgundy(已授權(quán))

在評論區(qū)也有不少網(wǎng)友吐槽說掃了輛共享單車,剛坐上去就感覺不對勁——車座居然是黏的!

摸一把,手指能拉絲,聞一聞,居然有股詭異的甜味。

不只是共享單車“臟了”,有網(wǎng)友表示,自己停在樹下的汽車也粘上了黏黏的東西,還有網(wǎng)友提到,夏天在大樹下散步時,總能感覺到“水滴”不時落在臉上和頭發(fā)上,甚至剛巧滴自己嘴巴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小紅書截圖

問題來了,這種“不明液體”到底從何而來?

蟲蟲們的代謝狂歡

實際上,這種液體的成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蚜蟲的分泌物,也被稱作“蜜露”,另一種則是蟬的尿液。

蚜蟲,是一種身長不足5毫米的小蟲,但它卻堪稱自然界最有效率的“糖分提取器”。蚜蟲就像是自然界的“糖分吸血鬼”,它們用針狀口器刺入樹葉,吸食樹汁,每天能吸食相當于自身體重30倍的植物汁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視覺中國

植物汁液的營養(yǎng)成分太稀薄,蚜蟲必須過濾掉大量水分和糖分才能獲取足夠的蛋白質(zhì)。

“過濾”后的殘?zhí)且簳难料x肛門排出,在28℃以上的高溫時,每平方厘米葉片上聚集的蚜蟲每天能產(chǎn)生約0.2毫升蜜露,根據(jù)化學(xué)分析,其中含有70%以上的糖分。一棵成年梧桐樹上的蚜蟲群,盛夏時節(jié)每天可分泌近500毫升蜜露,差不多整整一瓶礦泉水的量。

這種蜜露早在古代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蘇東坡在《物類相感志》中就曾提到過這種液體,形容它像飴糖一樣黏稠:“此露天降,著草木上,如飴糖。”而蜜露之謎在明朝已有解釋,學(xué)者考證后得出:“此多蟲之所,葉下必多露,味甘,乃是蟲之尿也?!闭f的就是蚜蟲聚眾尿尿“降甘霖”的場景。

與蚜蟲精細的“過濾”不同,蟬的排尿則顯得簡單粗暴,這些夏日歌星需要用吸管般的口器持續(xù)抽取樹汁降溫,它們幾乎是“開閘放水”般地將多余的水分從體內(nèi)排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參考文獻[2]

2024年,美國佐治亞理工學(xué)院的Elio J. Challita 與 M. Saad Bhamla 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xué)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即使是體形微小的蟬,也能以驚人的效率進行排尿:它們每秒可以將尿液噴出3米遠,每分鐘排出的液體可達300微升,換算下來,其單位體重下的排尿速度竟然是人類的10倍。

有網(wǎng)友在小紅書上分享照片,并調(diào)侃道:“希望你永遠不知道這灘水是什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小紅書@好理想(已授權(quán))

實際上,這一攤攤水,正是聚集在樹上的蟬群所排泄的尿。盛夏時節(jié),走在這棵樹下即可享受天降大雨的奇觀。

幾滴蟬尿或蜜露滴在身上,雖然它們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但那種“被洗禮”的感覺,還是有可能讓人感到不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小紅書截圖

甜蜜的煩惱

雖然從成分上來看,蜜露和蟬尿?qū)θ梭w似乎都沒有什么直接傷害,但從生物學(xué)的角度,“不明液體”也是個不小的問題。

蚜蟲會群集在植物的嫩葉、嫩莖、花蕾等部位,通過刺吸植物的汁液來獲取營養(yǎng),從而導(dǎo)致植物葉片退綠、卷曲、皺縮、枯萎等,使植物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進而影響植物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蚜蟲在刺吸植物汁液時也會破壞植物的組織,導(dǎo)致植物出現(xiàn)蟲、腫瘤等癥狀。蚜蟲危害植物后,會使植物的葉片和花朵上產(chǎn)生黃色或黑色的分泌物,影響植物的觀賞價值。

不僅如此,蚜蟲還能傳播病毒病,造成病毒病的大面積發(fā)生。這些病毒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和發(fā)育,導(dǎo)致植物出現(xiàn)黃化、花葉、畸形等癥狀,嚴重時會導(dǎo)致植物死亡。

樹下也同樣遭殃。共享單車、私家車和路面上都粘滿了黏黏糊糊的蜜露,而蜜露與空氣中的灰塵混合后,變成了煤污菌的溫床。這些黑色的細菌在表面上迅速蔓延,形成一層難以去除的黏糊糊的網(wǎ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小紅書@(已授權(quán))

而一些常見的綠化植物,如泡桐樹、欒樹,它們的汁液尤其受到蟬的青睞,大量的蟬聚集在一起,不但會產(chǎn)生巨大的噪聲,蟬尿也會給在樹下行走的人們帶來困擾。

面對這場甜蜜的煩惱,城市管理者也很頭疼。

蟬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肩負著傳播花粉、促進植物繁殖的重要使命。雖說“蟬尿”聽起來讓人感覺不太舒服,但實際上這種液體無毒無害,主要成分是水,只是經(jīng)過了蟬的消化。從某種程度上講,它甚至比自然降落的雨滴更干凈。

而且,蟬鳴也有提示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程度的作用,對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而若想防治蚜蟲這種害蟲,需要考慮到其本身超強的繁殖能力,以及采用傳統(tǒng)的噴藥方式有可能會誤傷蜜蜂等益蟲,因此管理者們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在蚜蟲初發(fā)期的早春,按照“見蟲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則,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xué)防治等方式進行。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天敵和生態(tài)平衡。

而對于我們——每個可能隨時會受到蟲蟲襲擊的人,如果不想成為樹下的幸運兒,可以隨身帶上濕巾,停車時也可以選擇不停在盆架子、臺灣欒樹等樹下面,以防車漆受到黏液的腐蝕。

“蜜糖灑路”聽起來或許像是一場浪漫的奇遇,但了解了其中的“甜蜜煩惱”后,下次路過樹蔭時,不妨加快腳步,遠離蟲蟲們的代謝“盛宴”。

參考文獻:

[1]牟玉杰,蘇柳,劉海瑛,陳申寬,孫秀殿,苗金田.北方地區(qū)常見蚜蟲及綜合防治[J].內(nèi)蒙古林業(yè)調(diào)查設(shè)計,2023,46(4):33-3560

[2]Challita E J, Bhamla M S. Unifying fluidic excretion across life from cicadas to elephant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121(13): e2317878121.

[3]潘明真,張毅,曹賀賀,王杏杏,劉同先.我國主要農(nóng)作物蚜蟲生物防治的研究進展、應(yīng)用與展望[J].植物保護學(xué)報,2022,49(1):146-172

[4](法)羅曼·卡魯斯特(ROMAIN GARROUSTE).昆蟲.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16

[5]Daniel,A(2024).Scientistsstudiedhowcicadaspee.Theirinsightscouldshedlightonfluiddynamics.NPR.Retrieved

[6]張廣學(xué),鐘鐵森.中國經(jīng)濟昆蟲志.第二十五冊:同翅目, 蚜蟲類[M].科學(xué)出版社,1983.

[7]陳其瑚,俞水炎.蚜蟲及其防治[M].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8.

[8]張蓓蓓,張澤龍,何海芳,等.昆蟲蜜露研究方法[J].應(yīng)用昆蟲學(xué)報,2020,57(02):466-473.

[9]張蓓蓓,李靜靜,盧少華,等.植食性刺吸式昆蟲蜜露的研究進展[J].華中昆蟲研究,2019,15(00):33-41.

作者:敏敏 遲遲

編輯:田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