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淡人”成為一種流行的社交人設和生活態(tài)度。從“搭子文化”到“孤獨經(jīng)濟”,從“社交恐懼癥”到“淡淡綜合癥”,以“弱聯(lián)系”為特征的人際關系形成了當代社會中一種顯著群體現(xiàn)象。
4月26日,展覽“充電指南”在McaM明當代美術館開幕,用藝術的方式重新審視個體與集體的邊界,在新的技術背景下探索可能的替代性社交模式以及為有需要的人在快節(jié)奏的城市日常和高強度的社交生活中,建造一座“能量充電站”的可能性。

展覽“充電指南”將電子設備的運行模式作為策展框架,劃分成“省電模式”“勿擾模式”和“睡眠模式”三個板塊,集中呈現(xiàn)巴瑞云、蘇永健、丁世偉等27組藝術家的30件當代藝術作品。


“省電模式”
體現(xiàn)的是被動狀態(tài)下應對“社交電量不足”的靈活策略。這一板塊的藝術作品將身體自然收緊的反應、話語間延長的空白、人群中保持的安全距離等日常生活和社交中存在的微妙“省電”時刻,展現(xiàn)在參觀者面前,啟發(fā)對于選擇更節(jié)能的存在頻率,用最低能耗維持必要的社會連接的人生智慧的思考。
“勿擾模式”
展現(xiàn)的是主動切斷社交信號、專注自我獨處的生活方式。藝術家們在不同空間中探索專注的深度:或棲居于房間的褶皺里,直到四壁褪去意義,成為純粹的形狀;或臥游于數(shù)字山水間,在水墨與技術的留白處重建隱居的寓言;或懸浮于城市光影中,在光怪陸離的景觀中感受存在的輕盈。
“睡眠模式”
象征著快速充電的過程,為“滿血復活”后的再次出發(fā)積蓄能量。在藝術家的作品中,能量以隱秘的方式流轉著,比如,用微生物般的低語編織成催眠的夜曲,靜止的雨滴凝結為閃爍的節(jié)奏,被撕碎的注意力和被透支的同理心也在黑暗中進行著光合作用,最終在破曉時刻轉化為覺醒者的清澈能量。


展覽“充電指南”由明園集團、McaM明當代美術館主辦,將持續(xù)展出至8月31日。


展覽“充電指南”
時間:4月26日至8月31日,每周二至周日10:00—18:00(周一閉館),最后入場時間為17:30
地址: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靜安區(qū)永和東路436號)

記者:邢蓓琳
圖片:邢蓓琳
視頻:樓英俊
編輯:陳攻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