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wǎng)

以語言為橋,讓文化交流跨越山?!?/p>

2025年“國際中文日”活動在斯德哥爾摩成功舉辦

人民網(wǎng)斯德哥爾摩4月26日電(記者殷淼)4月26日,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2025年“國際中文日”活動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中國駐瑞典大使崔愛民、使館負責教育文化事務的參贊黃立瓊和李蕊、瑞典“聚焦中國”雜志主編傅永安、著名畫家比麗塔·穆爾等教育文化界人士,以及學校師生百余人參加了活動。

本次活動以“中文:穿越時空的禮物”為主題,通過知識講座、藝術對話和文化體驗等形式,向與會嘉賓展現(xiàn)中國語言文化的深厚歷史與當代活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駐瑞典大使崔愛民致辭。人民網(wǎng)記者 殷淼攝

崔愛民致辭時表示,中文是古人傳承至今的文明智慧,也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人文瑰寶,更是全人類互學互鑒、共生共榮的精神財富。希望越來越多的瑞典朋友通過學習與實踐,探索中文的魅力,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蘊與思想內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斯德哥爾摩大學訪問學者徐英春博士作專題講座。人民網(wǎng)記者 殷淼攝

斯德哥爾摩大學訪問學者、吉林大學副教授徐英春博士以“中文、漢語與普通話”為題,通過豐富案例系統(tǒng)闡述了中國語言文字的歷史沿革。她指出,中國的語言文字跨越時空,在政治與社會變遷中不斷演進,是聯(lián)系中華民族血脈的重要載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瑞典“聚焦中國”雜志主編傅永安發(fā)言。人民網(wǎng)記者 殷淼攝

瑞典“聚焦中國”雜志主編傅永安說:“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最初正是被漢字的獨特魅力所吸引?!彼麖娬{,文化交流的關鍵在于找到吸引年輕人接觸中國文化的切入點,而語言正是最直接的橋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瑞典著名畫家比麗塔·穆爾作藝術講座。人民網(wǎng)記者 殷淼攝

瑞典著名畫家比麗塔·穆爾表示,中國之行讓她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生機與深邃?!氨本⑸虾:蜔o錫的藝術展覽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文化的韻味與歷史沉淀,這些經歷為我的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靈感?!?/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漢語水平考試(HSK)斯德哥爾摩考試中心經理陳曦介紹“漢語水平考試”情況。人民網(wǎng)記者 殷淼攝

漢語水平考試(HSK)斯德哥爾摩考試中心經理陳曦指出,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瑞典中文學習者數(shù)量逐年增長?!拔覀兤诖嗳送ㄟ^中文這把鑰匙,解鎖理解中國文化的密碼。”

瑞典皇家理工大學學生阿萊克斯將于9月赴清華大學進行為期5個月的交流學習,他表示:“中國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處于世界前沿,期待去中國學習的這段經歷將拓寬我的視野,豐富人生維度?!?/p>

活動期間,與會嘉賓還參加了水墨畫、書法、版畫、茶藝等中國文化體驗工作坊等豐富多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