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日看點

實用農機亮相下埠集稻田!三大新機具破解南方水稻種植難題

池溪鎮(zhèn) :最是風雨見初心,黨員干部沖在前

鐘陵鎮(zhèn):堤壩加固修繕 守護千畝良田

白圩鄉(xiāng)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主題活動

---實用農機亮相下埠集稻田!三大新機具破解南方水稻種植難題

近日,下埠集鎮(zhèn)三邦農業(yè)基地的稻田里機器轟鳴,丘陵山區(qū)水稻種植機械觀摩會在此舉行。江西農業(yè)大學研發(fā)的三款針對南方水稻種植痛點設計的新型農機集中現場作業(yè)展示,吸引了全省40余位農業(yè)專家和種植戶現場觀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示范田里,一臺紅白相間的水稻缽體苗有序拋秧機正以每小時6畝的速度作業(yè)。這臺由江西農大工學院研發(fā)的設備采用了獨特的取苗技術,江西農大研究人員在田邊觀摩時介紹道:“我們研發(fā)的這臺新機器采用了獨特的取苗結構,大大降低了取苗損傷,提高了取苗的成功率,秧苗輸送不易堵塞,提升了拋秧作業(yè)的可靠性?!睓C器的關鍵部件經過精密設計,取苗動作又快又穩(wěn),行距和株距可根據種植需求靈活調節(ji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另一塊稻田里,同樣由江西農大團隊攻關的南方水稻機械種植同步深施肥機正在進行作業(yè)。江西南特豐收農業(yè)裝備有限公司的呂飛平指著機器說:“南方潮濕天氣里肥料容易吸濕結塊,以前的施肥機每干1畝地就得停機清理3次,農大研發(fā)的這臺施肥機增加了自動清堵功能,能及時清除排肥口的結塊,還能把肥料精準施到8-10厘米深的土壤里,既減少了化肥浪費,又提升了肥料利用率,還能避免雨水沖刷造成的污染?!?/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旁邊的坡地梯田,創(chuàng)新集成了視覺導航和北斗導航系統(tǒng)的自動駕駛高速乘坐式插秧機正沿著田埂自動行駛作業(yè)。江西農大研究人員介紹道:“我們研發(fā)的視覺導航+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tǒng)可自動識別田壟,保證插秧機沿田壟邊緣自動作業(yè),尤其適用于丘陵山區(qū)不規(guī)則小田塊的自動駕駛作業(yè)?!?/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看著田間忙碌的農機,下埠集鎮(zhèn)農業(yè)負責人湯愛民激動地表示:“這些年咱們鎮(zhèn)種糧戶最頭疼的就是‘機器不好用、效率提不上來’,尤其是丘陵地塊零散,全靠人工費時費力。現在農大的新設備在咱們三邦基地實驗,光看這拋秧機和插秧機的作業(yè)效果,就能想到以后老百姓能省多少力。像以前拋秧傷苗多,補苗全靠人工彎腰一棵棵栽,現在傷苗少了,老人婦女都能輕松跟著機器干活。鎮(zhèn)上今年預備建設8800畝高標準農田,就等這些技術成熟了,就帶著鄉(xiāng)親們一起用上‘科技種田’。”

江西農業(yè)大學副校長、項目負責人劉木華教授表示:“這三款農機是我們針對南方稻區(qū)特點,結合實際生產痛點研發(fā)的‘田埂上的科技成果’。從減少秧苗損傷的拋秧機,到具備自動清堵功能的施肥機,再到實現智能導航的插秧機,我們始終聚焦‘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業(yè)生產從依賴經驗轉向依靠科技。這些技術目前還處于實驗階段,但已經展現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未來將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南方水稻種植向更高效、更智能的現代化方向邁進?!保ü└澹合虏杭?zhèn) 魏淑敏)

---池溪鎮(zhèn) :最是風雨見初心,黨員干部沖在前

近日,一場強對流天氣席卷池溪大地,狂風裹挾著暴雨傾盆而下,天空瞬間被烏云籠罩,電閃雷鳴間,樹木被連根拔起。道路被倒伏的枝干阻塞,部分村莊電路受損,群眾生產生活面臨嚴峻挑戰(zhàn)。在這場與自然的較量中,池溪鎮(zhèn)黨員干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聞“雨”而動、逆風而行,以責任落實詮釋入黨初心,用擔當作為筑起安全防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預警在前,未雨綢繆顯擔當

面對極端天氣預警,池溪鎮(zhèn)黨委政府提前部署,通過鎮(zhèn)村微信群、應急廣播等渠道,及時發(fā)布天氣預警信息和安全提示,提醒群眾做好防范準備。同時,啟動應急預案,明確責任分工,確保人員、物資、設備全部到位,為應對突發(fā)情況贏得寶貴時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逆風而行,搶險救援保民生

風雨交加中,池溪鎮(zhèn)鎮(zhèn)村兩級干部聯(lián)合鎮(zhèn)派出所、供電所及應急半專業(yè)隊迅速集結,第一時間奔赴受災現場,安全轉移6戶10人。在狂風肆虐的道路上,他們手持油鋸、操作吊車,爭分奪秒清理倒伏的樹木和雜物,打通“生命通道”;在受損的電路旁,他們頂風冒雨搶修線路,盡快恢復供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求。汗水與雨水交織,泥濘與疲憊相伴,但他們始終堅守崗位,用堅韌和毅力書寫著對人民的忠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災后統(tǒng)計,精準施策促恢復

風雨過后,池溪鎮(zhèn)迅速組織力量開展災情統(tǒng)計工作。經初步統(tǒng)計,此次強對流天氣共造成88戶260人受災,水稻、玉米、油菜等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49畝。面對災情,各相關部門迅速行動,做好受災群眾安置、農作物補種、基礎設施修復等工作,確保群眾生產生活盡快恢復正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場與自然的較量中,池溪鎮(zhèn)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擔當精神。他們以擔當為筆、以行動為墨,在風雨中繪就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他們不僅是搶險救援的“主力軍”,更是群眾心中的“主心骨”。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使命,彰顯了新時代黨員干部的先鋒本色,為全鎮(zhèn)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供稿:池溪鎮(zhèn) 姜于歡)

---鐘陵鎮(zhèn):堤壩加固修繕 守護千畝良田

近日,鐘陵鎮(zhèn)康樂村窯下組村民文南華向村委會干部反映,受強降雨影響,康樂村涂家墩抗旱站附近小坪塘堤壩出現可能塌方跡象,溝渠堵塞,威脅到周邊農田的排澇抗旱、引水灌溉功能??禈反鍍晌叨戎匾?,迅速行動,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研究解決方案,并迅速組織人力物力,對堤壩進行加固修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了解,該堤壩不僅是交通要道,更是排澇抗旱的重要設施。堤壩上方有200多畝水田和130畝小坪塘,下方則是1000多畝水田,其安全直接關系到周邊農田的灌溉和排澇。強降雨導致堤壩出現塌方跡象,溝渠堵塞,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引發(fā)更大范圍的農田內澇,甚至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23日,鎮(zhèn)黨委書記李勇,鎮(zhèn)黨委委員、副鎮(zhèn)長黃新友也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督導堤壩加固修復工作,要求該工程施工采用加固技術和高強度材料,提升堤壩的抗洪能力和耐久性,確保堤壩的穩(wěn)固性和安全性。同時,要求康樂村持續(xù)加強堤壩的監(jiān)測與維護,確保其長期穩(wěn)定運行,為村莊安全提供堅實保障。經過精心規(guī)劃與嚴格施工,目前康樂村小坪塘堤壩加固工程已順利完成。

“真是太快了!從反映到修復加固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這座堤壩,不僅是一道防洪抗旱的屏障,更是干群心連心的橋梁,見證了基層干部的責任與擔當?!蔽哪先A感慨地說。(來源:鐘陵鎮(zhèn) 羅喻)

---白圩鄉(xiāng)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主題活動

為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近日,白圩鄉(xiāng)組織鄉(xiāng)機關干部前往廬山蘆林別墅毛主席故居,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主題活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活動當天,鄉(xiāng)機關干部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毛主席故居。在解說員的生動講解下,大家仔細參觀了毛澤東當年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屋內陳列著的原物仿佛將歷史的畫卷緩緩展開,讓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偉人當年的生活與工作場景。大家認真聆聽著毛主席在廬山期間的故事,深刻領會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歲月中為國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參觀結束后,干部們紛紛表示,此次活動讓自己深受觸動,今后將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把紅色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念,為白圩鄉(xiāng)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參觀廬山蘆林別墅毛主席故居的活動,是白圩鄉(xiāng)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實地參觀學習,鄉(xiāng)機關干部們不僅對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洗禮和升華,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供稿:白圩鄉(xiāng))

進賢縣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

jx5622461@163.com

來源:進賢縣融媒體中心綜合

編輯:萬明

初審:楊春華

復審:萬朝暉

終審:周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請下方點一個“在看”

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