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全軍戰(zhàn)士歡呼慶祝,軍團長蕭克卻高興不起來。

當年,為了大部隊順利轉(zhuǎn)移,他派出了18師52團斷后掩護。明明他們已經(jīng)成功完成了任務,卻沒有回到大部隊,反而如人間蒸發(fā)一般離奇失蹤了。

從此,尋找紅52團就成為蕭克心中一樁放不下的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記得長征初期,紅六軍團率先從中央蘇區(qū)向陜甘蘇區(qū)轉(zhuǎn)移,半路就遇到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本可以借助云貴地形和當?shù)匕傩胀粐鋈ィ獾搅斯鹣弟婇y散布謠言,使老百姓對我軍誤會頗深,一發(fā)現(xiàn)便去報告,各個關卡又布置了重兵,一時半會兒,突圍成了“天方夜譚”。

即便如此,也不能坐以待斃。紅六軍團9700多人艱難行至貴州石阡縣。軍團長蕭克立即下令改變作戰(zhàn)方針,經(jīng)會議決定,由18師52團斷后掩護,助大部隊順利突圍。

18師師長龍云,52團團長田海青,都是軍中猛將,曾多次打得敵人聞風喪膽。

蕭克的選擇絕對沒有錯,在龍云、田海青的帶領下,紅52團力壓敵軍,不到一天時間就讓大部隊順利撤離了石阡縣。然而,就在蕭克通知龍云盡快擺脫敵軍,與大部隊會合后,紅52團卻遲遲未歸,直到兩年后長征勝利結束,他們也沒有回來,800多人就如人間蒸發(fā)一樣,離奇失蹤了。

雖然長征勝利了,但剛剛脫離包圍圈的我軍又立馬投入了激烈的戰(zhàn)爭時期,尋找紅52團的事便被擱置了下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中國成立后,尋找紅52團第一個被列為重要工作??墒牵?0多年過去了,有限的記錄和資料都已經(jīng)不全了,尋找難度可想而知。

但中央下令,無論如何都要找到這支部隊。

為此,還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

大家憑借有限的記錄和資料開始了走訪調(diào)查,哪怕是聽到一些流言或傳說,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核實。然而當年紅軍長征,走散和犧牲了太多同志,以至于沿路各地都會留下關于紅軍的傳言和故事,幾十年下來,尋找工作組換了一批又一批人,依然沒有紅52團的下落。

轉(zhuǎn)眼就到了2001年,可謂時過境遷,沒想到從一位名叫楊又鑄的黨史工作者那里傳來了喜訊。他在石阡縣的一些舊資料中找到了當年紅軍兩度進出該縣的記錄,還找到了當年激烈戰(zhàn)斗的記錄。

工作組的同志立馬沿著楊又鑄提供的線索,摸排走訪,最終驚喜地發(fā)現(xiàn)位于貴州深山中的“困牛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困牛山下有個小村莊,人口甚少,幾乎與世隔絕。與舊時地圖對比,工作組同志可以肯定,當年紅52團成功掩護主力部隊轉(zhuǎn)移后,這里是他們的唯一突圍口。

于是,工作組在楊又鑄的陪同下來到了困牛山村走訪,沒想到尋找工作卻在這里又陷入了僵局。

這個村子人煙稀少,平時人們很少與外界交流,來了外人,便都警惕得很。工作組走訪了一圈,都沒什么人愿意同他們講話。

這怎么辦?大家討論后一致通過,先在村支書家駐扎下來,和村民搞好關系,然后再與他們交流尋找紅52團一事。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工作組的同事和楊又鑄每天起床就去村子里轉(zhuǎn)悠,主動和村民們閑聊,絕口不提紅52團的事。久而久之,他們和村民越來越熟悉,大家也愿意和他們說話了。

這時,楊又鑄等人見時機成熟,便向村民打聽起紅52團的事。但是,所問之人不是說不知道,就是低頭不語,轉(zhuǎn)移了話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楊又鑄和工作組的同志都覺得村民們此舉很奇怪,正當他們不知道如何開展下一步工作時,一位94歲名叫蔡應舉的老人拄著拐杖走來,對他們說:“當年的那些紅軍,我知道他們在哪兒?”

這樣的轉(zhuǎn)折,讓大家感到驚喜。

老人將工作組的同志帶到了一處懸崖底下,若有所思地對他們說:“當年的紅軍戰(zhàn)士們都在這里?!?/p>

大家一眼望去,這里除了亂石和雜草,還有一些祭奠過的痕跡,每個人的心里似乎都明白了,一時間陷入了沉默。

望著高高的崖壁,老人開始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因為當時老人已經(jīng)20多歲了,對整個事件記憶頗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年,紅六軍團的大部隊順利轉(zhuǎn)移后,斷后的紅52團已傷亡過半,僅剩下了400多人,被敵軍逼上了困牛山。

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自己上了當,圍困的并非是我軍大部隊,轉(zhuǎn)而調(diào)頭去追,龍云決定放棄游擊戰(zhàn),正面迎敵,將敵軍死死攔住。

這一招十分靠譜。

困牛山三面懸崖,下面又是湍急的河流,只有一條獨路進山。雖說敵軍人多勢眾,但在戰(zhàn)術上也別無選擇,只能正面進攻。

戰(zhàn)斗打響,我紅52團就借助困牛山的有利地形與敵軍幾度周旋,這支先鋒中的先鋒隊伍,將他們的力量發(fā)揮到了極致,硬是把敵軍拖得死死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眼見著勝利在望,可敵人卻用起了一貫的陰招,他們殘忍地將當?shù)卮迕袢口s上山,然后拿他們當做肉盾,排成列站在最前端。如果我軍要打,那么先倒下的必定是無辜村民,如果對峙,敵軍又可以從排列村民的縫隙間偷襲。

敵人這一招太過歹毒,而我們的戰(zhàn)士無論如何也不愿傷害百姓。于是,紅52團的戰(zhàn)士們只能一邊隱蔽一邊往后退。

這一退可就是絕路呀!

這時田海青對龍云說道:“師長,不能讓戰(zhàn)士們?nèi)墼谶@里,你趕快帶著200人攀崖壁下到河溝突圍,這里交給我!”

“不行,我得留下!”龍云堅定地說。

“你不走,52團就一個希望也沒有了,你帶走一個就有一個希望!快走!”田海青望著龍云幾乎喊出來,戰(zhàn)士們也紛紛勸道。

龍云明白了田海青的心意,他果斷地帶著200人走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時,敵軍開始喊話,要我軍繳械投降。

投降可不是我軍的作風,戰(zhàn)士們寧死不做俘虜,可他們更不愿意去傷害手無寸鐵的百姓,于是大家最終決定犧牲自己。

身后幾米就是懸崖了,田海青率先折斷了自己的槍,縱身跳了下去。緊接著,只聽見一連串槍折斷的聲音,戰(zhàn)士們一個接一個地全部都跳了下去。

這樣的場景讓距離不遠的百姓人墻和敵軍都看在了眼里,敵軍滿意了,百姓卻全都哭了。他們悔恨當初不應該聽信軍閥的話,不應該不相信紅軍,200多條鮮活的生命在他們眼前消逝,成為了他們一輩子的痛。

后來,村民們將紅52團戰(zhàn)士的遺體集中清理,都埋葬于此處,也有幾個幸存的,大家照顧他們養(yǎng)傷,留于村中生活,直到終老。

從此,困牛山村也有了慣例,每年到了紅52團跳崖的那天,村民們都會默契地聚到一起,到懸崖下祭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回憶完這段往事,蔡應舉老人早已淚流滿面。

再說龍云成功突圍后,帶著200戰(zhàn)士來到鎮(zhèn)遠縣冠壁山坳??粗鴳?zhàn)士們又累又餓,待偵察過后,便下令在此宿營,沒想到卻被一個上山偷藏布匹的商人看見。此商人覬覦和國民黨做生意,便下山告了密。

當晚,眾多敵軍悄悄爬上山,偷襲了龍云的營地。戰(zhàn)士們與敵軍展開了殊死戰(zhàn)斗,由于敵我懸殊巨大,200人傷的傷,亡的亡,最終只有負傷的龍云一人突出了包圍。

然而,一路走去,不是敵人關卡,就是敵人的暗哨。一保長看出了端倪,帶人抓住了龍云。

敵人如獲至寶,對龍云各種威逼利誘,但最終也未從他口中得到分毫。憤怒之下,龍云于1936年2月被敵人折磨致死,年僅33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紅52團失蹤之謎已然解開,戰(zhàn)士們的壯烈之舉蕩氣回腸。

來年,困牛山紅軍犧牲的崖壁下立起了一座紀念碑,以紀念百余戰(zhàn)士永垂不朽。

2016年,龍云被追授為烈士。

青山處處埋忠骨!

如今,山河無恙,國泰民安,讓我們感恩那些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紅色傳奇的紅軍戰(zhàn)士們......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即刪

內(nèi)容素材來自網(wǎng)絡,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