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到底有沒有賣國?近些年來為李鴻章翻案的聲音甚囂塵上,就比如在電視劇《走向共和》里面,他在劇中被塑造成是忍辱負重的典范、改革開放的先鋒。李鴻章從他年輕的時候高中科舉,然后靠打太平天國平步青云,打捻軍再次立功,然后主持洋務運動,辦北洋海軍,他的人生一直都在走上坡路。但是甲午戰(zhàn)爭把他之前所有的功績都打沒了,他的北洋海軍沒有了,淮軍也沒有了,直隸總督也被革職了。他因為簽了《馬關條約》被罵成是賣國賊。

一.李鴻章與《馬關密約》
按道理來說李鴻章并不具備簽署《馬關條約》的資格。作為甲午戰(zhàn)爭時期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相當于地方大員。像《馬關條約》這種涉及國家主權的外交談判,應當由中央級別的重臣出面。比如總理衙門大臣恭親王和軍機大臣翁同龢等人才是理想的人選,但這兩個人就是不去。恭親王說自己的總理衙門大臣職位是剛剛被恢復的,讓他臨危受命去談判并不合適。翁同龢推辭說他沒辦過洋務,是個生手。最后無論是慈禧還是光緒,都認為能勝任的只有李鴻章。

其實在1894年11月份日本陸軍在旅順進行大屠殺期間,清廷派出在天津海關稅務司任職的德國人德璀琳去日本和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認為德璀琳名不正,言不順,拒絕和談。到了1895年1月,日本軍隊在山東威海榮成灣登陸的時候,清廷又派出戶部侍郎張蔭恒和湖南巡撫邵友濂去日本和談,清朝的戶部侍郎是正二品官職,行政級別相當于現在的副國級。張蔭恒做過駐美國公使,也做過駐日本公使,邵友濂曾經出使過俄國,也在總理衙門任職過一段時間,兩人都屬于比較專業(yè)的外交人才。但在談判之前中日雙方互相驗明的身份時候,張蔭恒和邵友濂拿出光緒皇帝給他們的國書,國書里面寫的是任命他們去跟日本談判。伊藤博文認為國書是清朝內部的文件,不能證明張蔭恒和邵友濂獲得了清朝皇帝的全權授權,也就不能體現出他們能夠作為全權代表,所以伊藤博文依然拒絕談判。

就在張蔭桓和邵友濂被日本政府拒絕的當天,伊藤博文與使團隨員伍廷芳進行了一次談話。伊藤博文問伍廷芳恭親王為什么不來談判,伍廷芳答道:“恭親王位高權重,無法走開?!?,伊藤博文又問:“那么李鴻章中堂大人可以主持議和,貴國怎么不派他來?” 這次談話非常意味深長,伊藤博文明顯是點名要和李鴻章談判。我們知道,李鴻章和伊藤博文也算是老相識了,他們之前在天津就在一起吃過飯,喝過酒。1895年3月24日,中日第三次談判結束后,滿懷心事的李鴻章從春帆樓乘轎返回驛館途中遭到行刺,他左頰中彈,血染官服,當場昏厥過去。幸好子彈沒有擊中要害,在隨行醫(yī)生的急救下蘇醒過來。行刺談判公使在國際上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如果李鴻章就勢回國,再慫恿列強進行干涉,也許《馬關條約》的內容就不會是后來那個樣子。

甲午戰(zhàn)爭對于中日兩國來說都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戰(zhàn)爭,有人認為如果李鴻章等人有膽有識,不向日方求和,拒絕簽訂《馬關條約》,而將首都遷至西安與日本打持久戰(zhàn),以當時日本的國力是無法與中國打持久戰(zhàn)的,西方列強也不會坐視日本深入并獨占中國腹地。當時的清朝雖然被公認為廷堂腐敗、國力衰弱,但我們必須要對比一下,即便在那樣的時代,左宗棠可以力挽狂瀾、平定陜甘回亂,并收復新疆,李鴻章就不行,他的條件哪里比左宗棠差。

二.李鴻章與《中俄密約》
我們再來說《中俄密約》。甲午戰(zhàn)敗后,清廷內外交困,在慈禧太后委任李鴻章到圣彼得堡慶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時,俄國人忽悠李鴻章簽訂了《中俄密約》。他們說簽這個協(xié)議的目的是為了要保護大清國,以后日本如果再侵略清朝,俄國就可以出兵協(xié)助。作為條件,清廷需要允許俄國正在修的西伯利亞鐵路貫穿中國的東北地區(qū),一直到俄國的遠東地區(qū)海參崴。俄國人說一切都是為了清朝考慮,要跟清朝合作。實際上,俄國修建西伯利亞鐵路如果不從中國東北穿過,從俄國境內走的話,就需要在北方繞一個很大的彎,在經濟上就要多花很多的經費,而且在這時候俄國已經有了要進一步侵占中國東北地區(qū)的預謀了。李鴻章當時沒同意,說東北境內修鐵路可以,但要中國人自己修,然后再跟俄國鐵路接軌。聽到李鴻章這么說,俄國就開始威脅李鴻章,以后日本人要是再次來犯,他們就不幫助清朝抗日。清廷也擔心日本吞并了朝鮮,下一個目標就是東北,于是朝廷也同意了李鴻章簽訂協(xié)約。

有非常多的人指控李鴻章在簽約過程中收到了俄國人300萬盧布的賄賂,如果這件事成立,那他賣國賊的罵名就實錘了?!吨卸砻芗s》不但沒有起到保護清朝的作用,反而讓清朝陷入深淵,還帶給近代中國巨大的災難。天下沒有不漏風的墻,雖然是密約,但還是被日本人知道了,他們非常生氣。日本也覬覦中國東北很久了,這樣以來就放大了日俄之間的矛盾,最終在1904年在中國的土地上爆發(fā)了日俄戰(zhàn)爭。當然《中俄密約》的危害還不止這些,民國時期著名的《二十一條》的簽訂也和《中俄密約》有關聯(lián)。日本在1931年發(fā)動918事變,認為他們的東北權益受到威脅,開始大規(guī)模侵華,這與《中俄密約》也有脫不了干系的責任。

三.結尾
李鴻章有沒有賣國?這個問題是不言而喻的。就像刀郎的歌詞一樣:不管你怎樣洗,那也是個臟東西。當然也有人正面評價李鴻章,比如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寫道:“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钡还茉鯓樱耖g“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楊三已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的罵名注定不會消失在歷史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