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中,薛寶釵稱王熙鳳為“鳳丫頭”,這一稱呼看似親切隨意,卻常令人感到一絲異樣。表面上,它像是姐妹間的昵稱,但細加品味,又似乎暗藏玄機。在這部作品中,稱呼從來不是小事,它往往折射出人物關(guān)系的親疏與高低。
一、“鳳丫頭”為何令人感到別扭?
乍聞“鳳丫頭”,直覺上總覺有些不適。這種感覺從何而來?在《紅樓夢》中,稱呼的使用極為講究,蘊含身份與關(guān)系的深意。薛寶釵是賈母的外孫女輩,與黛玉年齡大小不差,王熙鳳則是賈母的孫媳婦,二人在輩分上相近,但身份與處境各異?!把绢^”一詞在書中多指下人,如晴雯、襲人皆為丫鬟身份。以此稱呼鳳姐,初聽似有居高臨下之嫌。然而,寶釵語氣自然,鳳姐也未顯露不悅,這便引人深思:此稱呼是親昵的表達,還是別有意味?
二、兩處用例的言外之意
寶釵使用“鳳丫頭”的場景雖不多,卻每次都耐人尋味。以下通過兩段原文,說說背后的深意。
1. 第三十五回:借賈母暗壓一籌
在怡紅院閑談時,賈母與眾人氣氛融洽。寶釵笑道:“我來了這么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她怎么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此言表面贊揚賈母的智慧,實則順帶貶抑鳳姐——無論你多精明,終究不及老太太。書中批注指出:“寶釵以‘老太太’壓之,機鋒暗藏?!彼^“機鋒”,即言辭中暗藏鋒芒,綿里藏針。這里的“鳳丫頭”并非隨意昵稱,而是借賈母的權(quán)威,微妙地壓制鳳姐,透出一絲“沒大沒小”的意味。
2. 第四十二回:笑里藏刀的批評
在討論惜春作畫時,黛玉戲稱劉姥姥為“母蝗蟲”,引得眾人歡笑。寶釵接言:“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里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贝嗽捒此戚p描淡寫,實則尖銳——暗諷鳳姐無知、淺薄且俗氣。批注直言:“寶釵‘市俗取笑’四字,罵盡鳳姐一生。”寶釵以“鳳丫頭”稱之,語氣親和,言辭卻毫不留情,將鳳姐貶得體無完膚。相比之下,鳳姐對寶釵的稱呼如“寶姑娘”或“寶妹妹”則恭敬有禮,二者對比,更顯“鳳丫頭”暗含高下之分。
三、稱呼背后的深層含義
寶釵的“鳳丫頭”究竟是親昵,還是微妙的“沒大沒小”?
1. 親昵表象下的微妙高下
在《紅樓夢》中,稱呼往往是人物關(guān)系的鏡像。賈母稱鳳姐“鳳哥兒”,滿含慈愛;黛玉直呼寶玉之名,透出親密無間。而寶釵的“鳳丫頭”則別具一格?!把绢^”一詞多用于下人或長輩對晚輩的戲稱,寶釵與鳳姐平輩,卻以此稱之,暗中將鳳姐降了一級。表面上是親熱的昵稱,實則隱含“高人一等”的意味,微露“沒大沒小”的痕跡,卻又不失分寸,令人難以指摘。
2. 血緣與地位的較量
寶釵敢于如此稱呼,源于其身份的優(yōu)勢。她是賈母的外孫女輩,薛姨媽與王夫人姐妹相稱,血緣上更貼近賈府核心,而鳳姐雖為管家能手,但作為外姓孫媳婦,其地位多仰賴個人努力,薛寶釵認為根基不及三春穩(wěn)固,寶釵聰慧圓滑,深得賈母寵愛,又受眾姐妹敬重,因而在言語上占得先機。鳳姐縱然潑辣,也不敢輕易反擊,只得隱忍。這“鳳丫頭”一稱,正是身份高低的無聲博弈。
3. 寶釵的“慢刀子”:笑里藏刀
寶釵從不似黛玉般尖銳直白,卻擅長以柔克剛,笑里藏刀。她稱“鳳丫頭”時,語氣和緩,面帶微笑,言辭卻總能不動聲色地壓制鳳姐——無論你多巧,終不及老太太;你再能言,不過市井俗談。這種含蓄的批評,比明面沖突更具殺傷力,因其殺人于無形。這“鳳丫頭”一稱,既顯露寶釵的機敏,又讓鳳姐難以招架。
四、微妙的“沒大沒小”
薛寶釵喊王熙鳳“鳳丫頭”這個細節(jié),是她有意為之。因為薛寶釵本就是一個注重細節(jié)的人,在賈府那種講究尊卑秩序的環(huán)境里,這么叫有點“沒大沒小”,她豈會不知道?
寶釵可不是冒失的人,她心思通透著呢。這么喊,恰恰顯示出她骨子里的自信,不動聲色就給王熙鳳來了個微妙壓制。每次她笑著喊“鳳丫頭”,看似熱絡(luò),實則話里有話,兩人的關(guān)系在這一來一往間,充滿了張力。
不得不說,曹雪芹太厲害了。就“鳳丫頭”這一個稱呼,既把兩人關(guān)系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又從側(cè)面反映出賈府內(nèi)部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讀起來真的超有意思 ,越品越有滋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