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濟南戰(zhàn)役。

豫東戰(zhàn)役勝利拿下后,粟裕顧不上休息,立馬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開始思考起來下一步的計劃,濟南,就是下一步。

接下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粟裕

打濟南,是勢在必行!

計劃幾天后,粟裕已經有了打濟南的計劃,部署了三種戰(zhàn)術。接著,粟裕將這三種戰(zhàn)術向毛主席進行匯報。

第一種戰(zhàn)術:圍城打援。

將濟南圍起來,吸引徐州的新5軍來增援,然后將主要目標放在進攻新5軍身上,圍攻濟南則是次要。

第二種戰(zhàn)術:攻城隔援。

進攻濟南,將其當作主要目標,至于來援敵兵,主要進行阻止拖延時間,將重心放在拿下濟南上。

第三種戰(zhàn)術:攻城打援同時進行。

這一點需要大量兵力,進攻濟南與半路攔截攻打增援同時進行,先打濟南機場,隔斷空軍增援,接著以全力打援,清除來援后回攻濟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粟裕

對于這三種部署計劃,在毛主席與粟裕的商議下,決定進行第三種戰(zhàn)術,攻城打援同時進行。

在中央的部署下,分為攻城兵團和阻援兵團:

攻城兵團由許世友率領14萬人進攻濟南城;
阻援兵團由粟裕親自率領18萬人在兗州一帶部署,切斷津浦線,攔截來援;

9月16日,華野對濟南發(fā)起總攻。

濟南戰(zhàn)役中,粟裕是共產黨這一邊的主將,而王耀武是國民黨這一邊的主將,兩人不陌生,也算是老對手了,這一次在濟南較量,也算是兩人的第一次正面斗法。

從外面看,濟南工事堅固,易守難攻,再加上王耀武麾下的濟南守衛(wèi)有足足10萬,可謂是堅不可摧,牢不可破。

但其實,只有王耀武自己心里清楚,濟南很難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蔣介石、王耀武

工事堅固這一點,不用王耀武太操心,這也是王耀武對于濟南戰(zhàn)役的一份自信心,憑借著濟南城的堅固防御工事,總能抵抗住解放軍的。

但是對于兵力,王耀武實在沒什么信心,說是有10萬,但其實能戰(zhàn)斗的根本沒有這么多,好多都是地方武裝和民兵,說的難聽點,只是肉盾罷了。

所以王耀武未開打之前,就向蔣介石強調了增援的重要性,除了在戰(zhàn)斗過程中的增援,在開打之前,也要為他派來強悍的援兵。

蔣介石答應了王耀武,說好的要給派2個整編師的兵力,但其實最后,就派來了7個連再加一個不完整的旅的兵力,根本算不上什么增援。

王耀武,只能寄希望于濟南的堅固工事了。

而這堅固工事,也很快在戰(zhàn)斗中被許世友率領的攻城兵團摧毀了。許世友在攻城戰(zhàn)斗中,有一個巧思,改變“主攻”和“助攻”之部隊,打了王耀武一個措手不及,直接8天就攻克了濟南的堅固工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許世友

另一邊,杜聿明的增援也一直在半路上,被粟裕死死的卡住動彈不得,面對粟裕的攔截,杜聿明也不敢魚死網(wǎng)破。

濟南戰(zhàn)役,我人民解放軍拿下勝利!

如今看來,國民黨濟南戰(zhàn)役戰(zhàn)敗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第一、許世友在攻城時戰(zhàn)術的改變,直接加快了攻城的進度,雖然不合規(guī)矩,但是打的王耀武措手不及;
第二、粟裕在半路上死死攔住杜聿明,讓王耀武直接毫無得到增援之希望;
第三、蔣介石一開始不派重兵增援濟南,若是答應的2個整編師能做到,或許能撐到杜聿明增援;
第四、王耀武還是有點盲目自信,希望通過濟南堅固工事守住濟南,考慮不到我軍的豐富進攻戰(zhàn)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耀武

當然,失敗的原因不止這些!

戰(zhàn)場上,任何一點的計劃與想法,都有可能導致最后的戰(zhàn)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