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柏含

公元1874年4月27號日本侵略臺灣。注意,這事是發(fā)生在《甲午戰(zhàn)爭》之前。
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列強侵略矛頭直指中國,造成我國邊疆危機四伏。臺灣本身戰(zhàn)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成為美國、法國等等列強武力侵犯的一個重點目標了。
后來就是日本“明治維新”。日本在對外政策上就要開疆拓土,搞了一個總方針。琉球和臺灣就是他們對外擴張的首選。然后就找機會這機會總是有的。
1871年12月份,60來個琉球人坐船遭遇臺風,結(jié)果漂流到臺灣,在臺灣南部他們就登陸了。其中54個人被臺灣土著居民給殺了,雙方爆發(fā)了沖突。其他幾個人被清政府送回國。
然后,日本就站出來以琉球漂流民眾在臺灣被殺作為借口。當時在廈門1866年任美國駐廈門領(lǐng)事,因處理羅發(fā)號事件成為臺灣通,在他的幫助之下向清政府發(fā)難想趁機侵略臺灣。

日本官方“聯(lián)華派”兩大代表是外務省與軍方的參謀本部,前去努力接觸清廷決策層與康梁、嚴復等維新派。就向當時大清國總理衙門,相當于外交部,實際上這都算計好了的。
大約要表達什么意思呢?就是臺灣那地兒你們自己施治,大概是這個島的一半,其他的地方是所謂吐蕃之地你們也沒有行使政權(quán)的權(quán)力。
他們基本上是一個獨立狀態(tài),那我們的人就說琉球人,我們的人到那兒讓你們?nèi)私o殺了,所以我國政府要遣責問罪。
1874 年 2 月 6 日,日本政府通過《臺灣番地處分要略》,4 月組成所謂的 “臺灣生番探險隊” 3000 人,由陸軍中將西鄉(xiāng)從道率艦隊侵略臺灣,并在瑯嶠登陸。5 月 10 日,日軍于射寮登陸。5 月 18 日到 21 日,日軍與臺灣抗日派少數(shù)民族有小規(guī)模接觸互有傷亡。5 月 22 日,日軍抵達石門村,遭遇原住民強烈抵抗發(fā)生激戰(zhàn),臺灣原住民牡丹社頭目阿碌父子戰(zhàn)死。
6 月 1 日,日軍分三路攻打牡丹社、高士佛社和女奶社,沿途只有小規(guī)模抵抗,占領(lǐng)后焚燒村屋并撤回射寮營地。
清政府得知日軍侵犯臺灣消息后,立即向日本政府提出質(zhì)問,并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率軍直赴臺灣。由淮軍唐定奎率領(lǐng)裝備精良的主力十三營 6500 人赴臺,與日本大久保利通交涉。后在美英等國的 “調(diào)停” 下,中日簽訂了《北京專約》。
清政府付給 “日本國從前被害難民之家” 撫恤白銀 10 萬兩和日軍在臺 “修道建房等” 40 萬兩。12 月 20 日,日軍從臺灣全部撤走。

仗打到7月,日本派軍警占領(lǐng)尚泰的住所,4 月將琉球改名為沖繩縣。清政府知道日本入侵臺灣,馬上向日本方面提出質(zhì)問,沈葆楨到達臺灣之后,一邊和日軍交涉一面?zhèn)鋺?zhàn)。
日軍當時也倒霉,不服臺灣的水土士兵病亡了很多,考慮到?jīng)]法立即軍事占領(lǐng)臺灣立不了足就用外交手段。
12月20號,日軍從臺灣全部撤走,這是日本人第一次對外侵略擴張選擇的就是中國臺灣,給清政府敲響了警鐘,1879年日本武力吞并琉球設沖繩縣,臺灣的安全更加受到威脅。
1885年10月,清政府就下詔在臺灣建成,這是中國當時的20個行政省政。
所以,這一切的舉措和之前就是我們剛才講的1874年的4月27號,日本借口琉球船民被殺案,出兵臺灣和這事兒是直接相關(guān)的。
(作者:劇柏含 系國家二級作家 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