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電 題:20年,他們講述故宮故事歷久彌新

中新社記者 應妮

2004年底,《北京晚報》刊登了一個“豆腐塊”:故宮博物院面向社會招募志愿者。這條消息如同在寒冬埋下的種子:次年春天,首批志愿者帶著“新鮮”笑臉綻放在觀眾面前。這其中,就有蘇力。

“在珍寶館為觀眾游客服務的日子里,從開始對珍寶感興趣,到深深沉浸其中,每件文物都像是我的朋友”,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蘇力,自退休時加入故宮志愿者團隊,“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參觀博物館,講解中我經(jīng)常會對觀眾講一句話,‘關注歷史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彼龝恼鋵氿^所藏的青玉大禹治水圖山子、青金石松泉人物山子等文物引申“胸中山水寄天下”;也會在歷次新志愿者培訓時,做示范講解和心得分享。

作為一名“熱愛歷史的理工男”,故宮志愿者張甡因參加電視節(jié)目《國家寶藏》,以相聲貫口形式講解“各種釉彩大瓶”而一戰(zhàn)成名,他坦言“蘇力老師是自己做故宮志愿者的緣起和領路人”。“火出圈”的背后,是他專業(yè)又生動的講解,被譽為“陶瓷館問不倒”。

2013年加入故宮志愿者團隊的張甡認為,博物館的講解員是架設在專家和公眾之間的橋梁;在接受故宮對志愿者的培訓之余,日常仍需要不斷積累和學習。他甚至為講解陶瓷館總結(jié)了時間線、陶器線、青瓷線、器型線、紋飾線等十條脈絡,每個主題都能侃侃而談?!案鞣N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和彩于一身,素有“瓷母”美譽,是古代制瓷工藝的巔峰之作,卻曾被網(wǎng)友調(diào)侃為乾隆的“農(nóng)家樂”審美,他還因此專門撰文為乾隆的審美正名。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二十年來,志愿者代際傳承撒播種子、綻放馨香。2016年參加故宮志愿者面試的徐穎說起做志愿者的緣由,正是多年前聽到周婭在陶瓷館神采飛揚的精彩講解。在她的帶動下,丈夫和孩子也都成為文博志愿者。當這個“志愿者之家”奔忙在志愿之路上時,他們的“引路人”周婭奶奶已在養(yǎng)老院安享晚年,而徐穎熱情的身影,依然激勵著后輩們接續(xù)前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4月20日,“故宮志愿服務二十周年主題活動”現(xiàn)場,服務滿二十年的志愿者代表發(fā)表感言。(故宮博物院供圖)

日前故宮博物院舉行了“故宮志愿服務二十周年主題活動”,向蘇力等12位服務滿二十年的志愿者和36位榮譽志愿者致謝。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副主任高希在活動上透露了一組數(shù)據(jù):目前,故宮志愿者團隊擁有在冊志愿者198人,團隊平均年齡45歲。二十年來,故宮志愿者團隊總計664名志愿者以20萬小時服務惠及百萬觀眾;團隊屢獲殊榮,累計收獲國家級、省部級團體獎項18項,個人獎項50余項。近年來,團隊還加速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2020年推出《志愿講國寶》線上宣講項目,播放量突破3300萬次。

從線下展廳到云端平臺,從文物解讀到教育創(chuàng)新,六百多年紫禁城和一百年故宮博物院的故事在志愿者的講述中歷久彌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