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孩子無意中說出口的話,就像一粒粒小小的種子,埋在心里,會慢慢長大。
尤其是,孩子若常常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家長一定要小心。
它們不是簡單的“童言無忌”,而是未來性格的一種暗示。
如果不及時引導(dǎo),孩子真的可能——越長大,越不懂感恩,越不把我們放在心上。
孩子愛說3句“口頭禪”,長大可能“不孝順”,希望你家一句不說。

一:第一句,“關(guān)你什么事!”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景:
你好心提醒孩子別玩太晚,怕他明天上課打瞌睡;
你溫柔地叮囑他出門多穿件衣服,別著涼感冒;
結(jié)果,他不耐煩地回一句:“關(guān)你什么事!”
那一瞬間,你是不是覺得心像被扎了一下?
明明是擔(dān)心他,結(jié)果卻換來冷冰冰的一句話。
明明是出于愛,結(jié)果卻被嫌棄、被推開。
很多媽媽安慰自己:“他還小,不懂事?!?/p>
但實際上,孩子每一次說出這樣的話,都是在練習(xí)一種態(tài)度——把親人的關(guān)心,當成一種打擾。
這種態(tài)度如果不及時糾正,等到他慢慢長大,習(xí)慣了冷眼看待父母的好意,習(xí)慣了把親情拒之門外,到那時候,再想拉近,就難了。
很多感情,不是一天冷的。
而是從一句句無所謂的話,一次次冷漠的態(tài)度里,一點一點消磨的。
所以,當孩子開始把“關(guān)你什么事”掛在嘴邊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能當玩笑聽。
這是一個信號,告訴我們:孩子心里對親情的連接,正在慢慢松動。

二:第二句“我偏要!”
有時候,孩子不是不知道對錯。
他知道,可他就是不聽。
你勸他說:“這樣做不好?!彼痤^,固執(zhí)又倔強地回一句:“我偏要!”
這三個字,說輕了,是孩子的一點小任性;
可說重了,是聽不進勸,走不通還硬拗的性子。
當然,如果2-3歲的孩子說“我就要”,這是他們發(fā)展自我的一種方式。
但如果,孩子從小到大就愛說這句口頭禪,那可能就是喜歡跟人對著干。
我朋友家女兒利利,從小到大就是這樣。
媽媽教她,出門打招呼要有禮貌,路上不要橫沖直撞,晚上要早點睡,跟小伙伴玩要有耐心點。
可小姑娘偏偏性子倔,什么事都愛頂嘴——
媽媽說東,她偏往西;媽媽勸一勸,她甩臉子:“我偏要!”
后來,利利長大工作時,和同事、上司處不好關(guān)系。
別人給點意見,她聽不進去,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一年換了四份工作,最后干脆待在家里,不上班了。
媽媽勸一句,她還能回嘴:“我就這樣,不改,愛咋咋地!”
媽媽跟我感慨:“小時候,她說‘我偏要’,我覺得孩子有主見挺好?,F(xiàn)在才知道,那不是主見,是聽不得勸,是太自我了。”
孩子小時候的小任性,如果不教他懂得聽勸、尊重,他長大以后,會變成一個眼里只有自己的人。
而眼里只有自己的人,心里很難真正裝得下父母的愛和辛苦。
所以,當孩子張口就說“我偏要”的時候,千萬不要只覺得可愛、個性。
那背后,其實藏著親情溝通的隱患。

三:第三句,“你真是煩死了!”
做父母的,總是擔(dān)心孩子冷、怕孩子餓,怕孩子走彎路,怕孩子吃苦。
所以,哪怕忙得一身汗,心里也總想著:“再叮囑他一句吧,再陪陪他一會兒吧?!?/p>
可有些孩子,只用輕輕的一句話,就把你的滿腔熱情潑了個透心涼。
比如,你說變天了,加件衣服,他不耐煩地撇撇嘴:“煩死了!”
你讓他收拾好自己的書桌,以免找不到東西,他冷冷地甩一句:“煩死了!”
這一句“煩死了”,像是一把小刀,劃在父母的心口上。
不是因為孩子的一句話有多重,而是因為——你所有的關(guān)心、牽掛、溫柔,都被輕飄飄地推開了。
我表姐家的小辰,從小就是這樣的脾氣。表姐多跟他說兩句,他就不耐煩:“煩死了,有完沒完???”
小辰長大后,電話難得打幾個回來,更別提人回來看看父母了。
表姐跟我說:“小時候他一句煩死了,我當笑話聽;現(xiàn)在,他是真的煩我了?!?/p>
如果孩子從小不懂得對愛心說“謝謝”,只知道對關(guān)心說“煩死了”。
那么將來,他面對父母的老去,也很可能只剩下敷衍,剩下逃避。

四:那孩子說了這些話,家長應(yīng)該怎么辦?
其實,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句兩句冒出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掉的。
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在關(guān)鍵的時候,踩住剎車,重新教他們,什么是愛,什么是尊重。
以下3步,或許有幫助:
①第一步:聽到“關(guān)你什么事”,教孩子尊重親情
孩子口無遮攔,并不是真的不愛我們,而是他不知道,親情是需要被珍惜和表達的。
每當孩子頂撞時,不要生氣罵回去,也不要沉默裝沒事。
我們要耐心告訴他:“你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真的很難受。我愛你,所以我才關(guān)心你。等你想說的時候,我會在這里”
慢慢地,孩子會明白,家人的關(guān)心,是愛,不是煩。
②第二步:聽到“我偏要”,要教孩子學(xué)會傾聽
孩子倔強、叛逆,不是壞事,只要方向引得好,這種堅持可以變成將來的責(zé)任感。
遇到孩子倔著要做錯事的時候,別急著強壓,我們可以冷靜問他:
“你為什么想這么做?如果結(jié)果不好,你愿意自己承擔(dān)嗎?”
讓他自己去想、去試、去承擔(dān)后果。
孩子一旦明白——聽勸,是為了保護自己,他就不會再一味地硬碰硬了。

③第三步:聽到“煩死了”,要教孩子管理情緒
孩子情緒一上來,嘴快過腦子,這時候最需要家長的冷靜示范。
我們可以告訴他:“你可以說‘我累了’、‘我有點煩’,但不是用傷人的話。
這樣,別人才能聽懂你的需要,也愿意支持你?!?/p>
教會孩子好好說話,就是在教他,如何溫柔地愛別人。
養(yǎng)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教他們學(xué)會感恩、學(xué)會尊重,更是一場需要耐心、智慧、和無數(shù)次堅持的長跑。
別怕孩子一時的叛逆、頂嘴、情緒。
只要我們還在用心陪著,他終究會學(xué)會用溫柔的話語,回應(yīng)你的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