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7日,澳大利亞珀斯郊外一處農(nóng)舍內(nèi),41歲的弗吉尼亞·朱弗雷被宣布死亡。這位杰弗里·愛潑斯坦性侵案的核心指控者,成為該案第三位離世的受害者。她的離世引發(fā)輿論海嘯——六年前她在社交媒體上“絕不自殺”的聲明被重新翻出,陰謀論的陰影再次籠罩這樁世紀丑聞。
“若我出事絕非自殺”的警示

2019年12月,朱弗雷在社交平臺X(原推特)發(fā)布聲明:“我在此公開聲明絕無自殺傾向。已向心理醫(yī)生和家庭醫(yī)生報備——若我遭遇不測,請為我的家人尋求真相?!边@段存在拼寫錯誤的文字,在2025年4月被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之子小唐納德·特朗普轉發(fā)給1500萬粉絲,配文“此事不簡單”,瞬間點燃輿論。英國社交名媛維多利亞·赫維等公眾人物以引號強調“自殺”表述,暗示案件存在隱情。

朱弗雷的指控曾震動全球權貴圈。她自稱17歲時被愛潑斯坦及其助手麥克斯韋當作“性奴隸”,被迫為包括英國安德魯王子在內(nèi)的多名權貴提供服務。2022年,安德魯王子以數(shù)百萬英鎊達成庭外和解,但始終否認指控。那張王子摟著少女時期朱弗雷腰部的合影,成為案件標志性證據(jù)。
連環(huán)死亡迷霧

朱弗雷的死亡延續(xù)了愛潑斯坦案受害者的悲劇軌跡。2023年5月,36歲的卡洛琳·阿德里亞諾被發(fā)現(xiàn)在酒店房間死亡,警方稱疑似意外用藥過量,但其母質疑“無人給出合理解釋”。2017年,29歲的莉·帕特里克因海洛因過量去世,其雙胞胎姐妹直言“她的墮落始于遇見愛潑斯坦”。

2025年3月,朱弗雷遭遇車禍后發(fā)布滿臉淤青的醫(yī)院照片,聲稱“只剩四天生命“。盡管西澳警方稱事故輕微,但特朗普支持者勞拉·盧默將其與死亡關聯(lián),稱“車禍后自殺太過巧合”。4月她指控分居丈夫家暴,稱“我能對抗愛潑斯坦,卻逃不出婚姻暴力”,其夫至今未回應。
權力迷局未解

朱弗雷家人聲明證實其死于自殺,強調“性虐待的創(chuàng)傷最終壓垮了她”。警方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嫌疑。這位三個孩子的母親2019年隨丈夫移居澳洲,生前多次表示要為孩子抗爭到底。

隨著麥克斯韋仍在服刑,愛潑斯坦2019年獄中“自殺”爭議未消,朱弗雷之死再添謎團。她的律師大衛(wèi)·博伊斯曾助其獲得安德魯王子賠償,如今案件關鍵證人接連離世。西澳警方表示重大犯罪科仍在調查,但強調“無可疑跡象”。
這起死亡事件不僅關乎個人悲劇,更折射出權貴性侵案背后盤根錯節(jié)的權力網(wǎng)絡。從佛羅里達到倫敦,從紐約到珀斯,朱弗雷用二十余年書寫的抗爭史,在社交媒體時代演變成全民參與的真相追尋。當陰謀論與司法程序交織,這個涉及多國政要的世紀大案,似乎正在證人接連消失中滑向更深的黑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