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晨七點半,教學樓寂靜無聲。

張老師裹緊外套推開辦公室的門,值班表上孤零零寫著自己的名字。手機里,班級群跳出孩子們在游樂場嬉笑的視頻,丈夫發(fā)來一家三口出游的訂票鏈接。她默默把值班通知截圖發(fā)進教師群,立刻收獲二十三個"同病相憐"的擁抱表情——這是

一紙值班表背后,藏著多少被折疊的人生

當全社會都在討論調休利弊時,教師群體的假期卻早已被切割成碎片。從除夕到國慶,從清明到端午,每個節(jié)日都在值班表上化作一個個待填的方格。走廊盡頭的監(jiān)控屏幕前,有人錯過了孩子的第一次春游;空蕩的實驗室里,有人把父母的體檢預約改了三次;保安亭旁的值班室,有人聽著遠方海灘的潮聲翻完了整本教案。

當形式主義撞上教育溫度

某區(qū)教育局文件顯示,去年五一期間全區(qū)學校累計處理突發(fā)事件3起,均為野貓闖入校園。當"確保校園安全"的初衷異化為"必須有人在場"的執(zhí)念,值班制度正在淪為現代版"守夜人"。更荒誕的是,某些學校要求值班教師每小時拍照打卡,九宮格定位照填滿領導的工作群,卻填不滿教育者被透支的熱情。

被切割的假期里,教育的尊嚴在流浪

一位教師在朋友圈寫道:"

教育的春天,不該困在值班室里

在智慧校園覆蓋率達97%的今天,電子圍欄報警系統(tǒng)早已能精準識別異常情況;在雙職工家庭占比超六成的社會現實下,彈性值班機制或許比刻板排班更顯人性。當我們呼吁給學生減負時,是否也該為教師留一扇透氣的窗?畢竟,只有被陽光溫暖過的教育者,才能傳遞真正的教育溫度。

這個五一,愿每間空蕩的值班室里,都能少一個疲憊的身影,多一份對教育者應有的尊重。轉發(fā)這條推送,讓更多人聽見三尺講臺后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