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幕后到臺前,我們想講體育人的故事。
ECO氪體旗下的「體育研究所」賬號,始終以「挖掘體育行業(yè)真實聲音」為初心。從賽事解讀、運動科普,到如今聚焦「人物對話」,我們希望通過鏡頭與文字,帶大家走進那些在體育領域深耕的臺前幕后人物——他們或許是運動員、解說員、教練,或是普通卻執(zhí)著的從業(yè)者。他們的故事,藏著體育行業(yè)的溫度與力量。
▌十年堅守:當熱愛成為事業(yè)
最近,我們對話了「雞錕苗師傅」苗錕——一位從傳媒「打工人」轉型為創(chuàng)業(yè)者的體育內容創(chuàng)作者。

從幕后剪輯,到足球解說員,再到如今自立門戶創(chuàng)立「劇體」公司。在對話中,他坦言創(chuàng)業(yè)的壓力:「房租、團隊、內容方向……每一件小事都要自己扛?!沟鎸︾R頭,他依然笑得坦然:「壓力也是動力,它讓我更清楚自己為何出發(fā)?!?/p>
▌從場上到場下,我們想講講「退役體育人」的故事
作為中國足球留洋先鋒,1998年楊晨成為中國登陸歐洲五大聯(lián)賽第一人,單賽季斬獲8粒進球,成為五大聯(lián)賽進球數最多的中國球員。


退役后,楊晨從「破壁者」轉型為「引路人」,深耕青訓并擔任U16國少隊主帥。在對話中,他犀利指出金元足球退潮后的本土球員困境:「留洋不是鍍金旅游,如今年輕球員需要重新理解職業(yè)足球的本質——技術打磨只是基礎,意志力和對足球夢想的追求才是成功的關鍵?!?/p>
▌如果有機會,我愿意為中國男籃打球
從「球員」到「家人」,我們想講講「融入中國的體育人」故事。
曾拿到過單場63分21籃板的野獸數據,也愿意在賽后耐心為每一名球迷簽名合影。CBA天津隊外援大衛(wèi)·詹姆斯用場上場下的表現徹底撕掉了「外援雇傭兵」標簽。
在對話中,他表示:「從語言不通到逐漸融入,天津隊讓我找到了第二個家。如果歸化政策允許,我愿意身披中國國家隊戰(zhàn)袍征戰(zhàn)?!?/strong>
在體育研究所的「對話」欄目中,我們還將聚焦更多體育領域的「一號位」。
每一期節(jié)目,我們都堅持用「真實對話+深度紀實」的形式,呈現體育人更不為人知的一面。他們的迷茫、堅持與蛻變,或許能讓你看到體育行業(yè)的另一面。
我們相信,體育不僅是競技,更是人與人的聯(lián)結。
如果你也曾被體育點燃過熱血,或好奇那些幕后人物的真實人生,歡迎關注「體育研究所」。
也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告訴我們你想看到的體育人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