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恒祥
我喜歡走路,但不要太遠,最好是二三里,走累了,就在路邊吃點飯,來回加起來,也就是四五里路,身上有暖氣了,心里有活力了。人生短暫,何不珍惜。
一去二三里,走起路來樂此不疲。一去二三里,于我,是輕松與愜意,是美食帶來的快慰。邊走,邊看,邊想,人流車流,穿梭不息,各自奔向自己的遠方。每天早晨,走上這二三里,走走,看看,聽聽,想想,覺得生活有意思、有味道。

單位一位同事,三高、痛風,熟悉的醫(yī)生開的藥方是走路。于是,他每天繞著湖,日行二十里,多少天過去了,效果大好,三高不見了,但是膝蓋走壞了。怎么辦,總不能躺著呀,于是他聽從安排,甩大鞭,開頭幾天不錯,后來稍有不慎,把腰扭了。鍛煉不要過度。健身不需要幾十公里那樣的大運動,鍛煉恰似摘蘋果,跳一跳,就能摘到,這是最佳距離。走上二三里,是一種小鍛煉、小快活。
想起兒時上學的小學校,在二三里之外。那時,沒有家長接送這一說。吃過飯,背著母親做的手工書包,出了門,就會遇上一二三四五個小伙伴,一路走,一路玩,一路有一搭無一搭地說話。路邊是陪伴著我們的小河,發(fā)出嘩啦嘩啦的流水聲。過了一座小石橋,就到了我們的小學校?,F(xiàn)在想來,多近??!那時候還羨慕長大的中學生,在鄉(xiāng)里中學走讀。二三里路,下雨天也不怕,天黑下來了,大雨點落下來,一路小跑,氣喘吁吁就到了家門口。小黑狗迎上來,雨簾才從身后嘩一下漫了上來。衣服還沒濕呢。
姐姐嫁在二三里外的馬村。小時候,我喜歡到姐姐家去。那時候沒有車騎,要走半小時,正好要累不累的。到姐姐家,能夠吃上一頓飽飯好飯,自然是巴不得想去的。父母晚年身體不好,姐姐常常回來照顧父母。為母親洗頭、剪指甲。母親走后,姐姐依然常?;貋?,為父親送來可口的溫熱飯菜。幸好是二三里,不是遠嫁。嫁人的最佳距離,有人說是一碗湯的距離,我倒是認為,應該是二三里吧。
很羨慕,那些小伙伴的姥姥家在二三里路的地方。他們可以想去就去,想回就回,只需一支煙的時間就到了。我的姥姥走得早,還有舅舅一家。我很喜歡去,舅舅家的表弟表妹四五個,最讓我歡心的是,他家種了一大片瓜園,西瓜、香瓜、甜瓜、白玉瓜,覆蓋著綠葉,坐在瓜地中間的瓜棚里,吹著風啃著瓜,那是多美的童年??上?,太遠了,二三十里,只能暑假去住幾天。
師范畢業(yè)后,我和阿張分到了一個鄉(xiāng)鎮(zhèn)。我們工作的學校相距二三里吧。沒事的時候,我會騎車去他那里玩;他也會騎車來我這里玩。我們做幾個小菜,喝上幾杯,大醉而歸。有一次,我去他那里,他不在,談戀愛了,去找對象了,我只好怏怏而歸。太陽落山,月亮升起,夜風徐徐吹來,踩著落葉,沙沙地響,好寂寞。好在路不遠,在鄉(xiāng)間小路上,一路走,一路想著年輕的心事。二三里路,讓我們的友情更深更厚實。
看《魯迅日記》知道,在北京工作的魯迅,也喜歡去好友那里。一個人抄古碑、寫作,也有累的時候、乏的時候,于是,就去拜訪不遠處的朋友,一起去飯店喝幾杯,放松一下心情。當然,除了“打車”,就是步行。他去見好朋友,大多是二三里的地方。
朋友之間最好的距離,是二三里。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友情是一種暖心的安慰,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朋友還是要近一點。蘇軾在黃州,那一天,夜半月出,不想獨享,便去承天寺邀張懷民一起觀賞?!皯衙褚辔磳嫞嗯c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倍嗝戳钊说玫轿拷宓臄y手夜游呀!如果不是二三里路的距離,他們或許就會失去那一場著名的夜游。

人到中老年,會覺得,落葉歸根才是完美的人生。是的,那二三里的地方,是我永遠難以忘記卻又難以接近的故鄉(xiāng);二三里之處,是說也說不清楚的家鄉(xiāng)情結,是無以言盡近鄉(xiāng)情更怯的情懷。它讓我想起了那些被遺忘的美好小時光,那些與家人朋友一起在鄉(xiāng)間漫步的小日子,那些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
宋朝的邵雍有多少傳世之作呢?大概只有這一首《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痹娙税岩坏绞硎緮?shù)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shù)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一去二三里,仿佛是人生旅程的一個縮影,其實又是一種隨性簡單。那么近,就能看到熟悉的人,喜歡的人,還有歡喜的事,能看到美好的景色,一點也不復雜,何其好也。簡單明白,不高深,不奧妙。
如今,蝸居在一個城市的一隅,好懷念那些一去二三里的日子。
一去二三里,是滋生無限鄉(xiāng)愁的桃花源,是我揮之不去的深深淺淺的記憶,是無以言表的情愫,也是我漂浮如云卻又深沉如水的思念。
(本文作者為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