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龍蝦,別稱克氏原螯蝦、紅螯蝦、淡水小龍蝦,是螯蝦科原螯蝦屬動物。小龍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且肉質松軟,易消化,再搭配各種配菜調味料烹飪后,深受大眾喜愛。蝦肉內(nèi)還富含鎂、鋅、碘、硒等,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能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于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

當下,小龍蝦已逐漸上市,為了讓消費者在閑暇之余安全食用小龍蝦。貴州省市場監(jiān)管局提示如下:

科學選購

消費者應到具備合法經(jīng)營資質的農(nóng)貿(mào)市場、超市、海鮮市場等正規(guī)場所購買小龍蝦,并索取票證。消費者挑選小龍蝦時,可采用以下方式鑒別小龍蝦是否新鮮:

1.:生長于良好水域的小龍蝦,帶有自然水腥味,無腐敗等異味。如果小龍蝦有刺鼻氣味,可能已經(jīng)變質,不建議購買;

2.新鮮的小龍蝦鮮亮飽滿,外殼干凈、色澤均勻,蝦頭蝦尾緊密連接,尾部彎曲有力;

3.:鮮活小龍蝦四肢完整、活動敏捷,可用細長物體靠近小龍蝦正面,觀察其活動力,螯足會張牙舞爪,說明其活力很強。

安全食用

清水養(yǎng)殖:購買后將小龍蝦放于清水中暫養(yǎng)幾個小時,讓小龍蝦將鰓和腸胃中的污物吐凈。

外殼清洗:用小刷子仔細刷洗其頭部、腹部和尾部等處的泥沙或污垢。

去除不可食用部位:蝦頭含有腦、心臟、肝臟等主要器官,是吸收和處理毒素以及重金屬富集的地方,不宜食用;蝦線是蝦的消化道,會殘留蝦的排泄物和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存在健康風險,不建議食用。

燒熟煮透:小龍蝦耐高溫,40℃以上也可存活且外殼較堅硬,食用時要高溫煮熟煮透,以消殺其體內(nèi)的細菌和寄生蟲。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小龍蝦,從而導致食物中毒。

合理儲存

隔天食用的小龍蝦可用尼龍網(wǎng)袋將其緊緊捆扎住,噴灑一層水保持濕潤,再放置在冰箱冷藏室存放。但儲存時間不宜過長,為保證存活和避免細菌滋生,建議1-2天內(nèi)將小龍蝦加工后食用。

如熟制小龍蝦當天無法一次食用完,可撈出瀝干水分后用保鮮袋密封,放冰箱儲存,再次食用前需徹底加熱。如發(fā)現(xiàn)小龍蝦色澤和氣味等感官性狀發(fā)生變化,則不要再食用。

注意事項

1.小龍蝦屬寒性、高蛋白食物,腸胃不好的人應盡量避免,正常人一次性食用小龍蝦也應適量,同時應增加食物多樣性;

2.小龍蝦不宜與大量啤酒同食,啤酒中含有維生素B1,可分解小龍蝦中的嘌呤核苷酸,使其在體內(nèi)代謝成尿酸,引發(fā)痛風;

3.海鮮過敏體質人群不宜食用小龍蝦;

4.小龍蝦沒有洗刷干凈或沒有煮熟,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以及寄生蟲感染,不建議孕婦、老人、較小的兒童以及體弱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食用。

來源/貴州市場監(jiān)管

編輯/鄒婷鈺 責編/謝茜 審核/王營 終審/謝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