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聞悅
“就憑你,想建港口,簡直是癡人說夢?!?/p>
村民們都嘲笑他是“傻子”。
然而,倔強的他,顧不上理會這些閑言碎語。
孤身一人,牽一頭老牛,帶一把鐵杵和一副紗手套,在廣西北海潿洲島的驚濤海浪中,與海進行著搏斗。

這一干,就是30年。
期間,他搬運了200萬多塊巨石,累死了20多頭牛。
然而,他卻說:
“牙齒掉了我都不怨?!?br/>
只因他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一座長達300米、寬40米的避風(fēng)港。
他就是陳光權(quán),一位真實書寫現(xiàn)實版“愚公移山”傳奇的老人。

“傻子”的決定
1986年,陳光權(quán)還是一個普通的潿洲島漁民。
然而,就在那年盛夏,潿洲島的天空被烏云壓得喘不過氣。
一場突如其來的臺風(fēng),裹挾著滔天巨浪呼嘯而至,陳光權(quán)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最后一艘漁船被海水吞噬。
木船的殘骸還在臺風(fēng)的漩渦中翻滾,漁民們的呼救聲此起彼伏,最終淹沒在雷鳴中。

這場災(zāi)難掀翻了東面作業(yè)的100多艘漁船,帶走了30多條漁民生命,也撕裂了陳光權(quán)的心。
“尸體漂得到處都是……”
村里人小聲議論著:
“要是能有個近一點的避風(fēng)港……”
“我要來修這個港口!”
這個念頭突然闖進了他的腦海,把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此時的陳光權(quán),33歲,皮膚黝黑,脊背挺直,一雙布滿繭子的手緊攥成拳,目光如炬。
“你瘋了?”
當(dāng)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時。
父親氣得直跺腳:
“就憑你一個人?
你以為你是神仙?。俊?br/>

村里人聽說后,更是笑掉了大牙。
“傻子”“瘋子”的外號很快就傳開了。
集市上,人們指著他竊竊私語,眼神里滿是譏諷。
但只有陳光權(quán)知道,有些事必須要做,哪怕被人罵“傻子”。

“傻子”的工具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陳光權(quán)就扛著鐵鍬出門了。
然而,他的“工程隊”卻簡陋得可憐:
一頭老黃牛,一輛自制的木輪牛車,一把鐵鍬,一根鐵棒,一副紗手套。

“這就是我的千軍萬馬?!?/strong>
他對著好奇來圍觀的村民孩子們講。
經(jīng)過多次勘探和琢磨,陳光權(quán)將選址定在東面一處天然的小溝岔。
這里三面環(huán)礁,是個天然的港灣雛形。
“就從這里開始!”他獨自一人,雙手握住鐵杵,青筋暴起,雙臂猛然發(fā)力,一塊百斤重的玄武巖被撬動。
汗水順著他的脊梁滾落,浸透了粗布短衫,汗水在烈日暴曬下凝結(jié)成了鹽巴。
手掌不小心被鋒利的貝殼劃出了一道血口子。

牛車吱呀作響,老牛喘著粗氣,艱難地將第一車巨石運到預(yù)定的地點。
潮水退去時,他跳進齊脖長的海溝清理泥沙,又咸又澀的海水時不時灌進鼻腔。
指甲縫里更是嵌滿了沙礫等;
漲潮時,他又開始跟時間賽跑。
其中,最困難的是運輸環(huán)節(jié)。
“駕!”
老黃牛喘著粗氣,拉著裝滿石塊的木車在沙灘上艱難前行。
“啪!”
一聲脆響,車輪陷進了沙里,石塊滾落一地。
“沒事,我們再來!”
他拍拍老伙計的頭,聲音里透著疲憊卻堅定。

“一天最多能搬30塊石頭?!?/p>
晚上回到家,他的衣服已經(jīng)被汗水和海水浸透了一遍又一遍,手掌上的血泡破了又長。
妻子看著他被海水浸泡得發(fā)白的腳掌。
眼淚砸在搪瓷碗里:
“家里快揭不開鍋了……”

“傻子”的挫折
1989年的夏天,顯得格外漫長。
經(jīng)過3年的努力,一段50米長的堤壩已初現(xiàn)雛形。
陳光權(quán)撫摸著粗糙的石頭,仿佛在觸摸著孩子的臉龐,小心翼翼,如數(shù)家珍。
“再有一年就能完工了!”
他對妻子說,眼睛里閃著希望的光。
然而,老天爺似乎是要考驗這個固執(zhí)的漁夫。

那晚的風(fēng)聲像鬼哭狼嚎,海浪像發(fā)怒的巨人一次次地撞擊著堤壩。
“轟!”
一聲巨響過后,陳光權(quán)3年的心血化為烏有。
“全完了……”
他跪在暴雨中,望著一片廢墟,淚水混著雨水流進嘴里,咸得發(fā)苦。
那一夜,他對著咆哮的大海嘶吼,聲音嘶啞如同困獸。
村里人又開始議論紛紛:
“早說過是白費力氣……”“看吧,傻子就是傻子……”
但誰也沒想到,3天后,“傻子”又出現(xiàn)在了海邊。

“駕!”
熟悉的吆喝聲再次響起,老黃牛拉著空車,一步步走向那片狼藉。

“傻子”的幫手
1996年的春天似乎來得特別早。
10年過去了,“傻子”的外號漸漸沒人叫了。
“三叔,今天要搬哪里的石頭?”
年輕的漁家小伙主動過來幫忙。
“這塊大的要兩個人抬……”
他開始指揮起來。
原來嘲笑他的老漁民們也加入了。
“老哥,你這手套都破了,用我的吧!”
有人遞來嶄新的手套。

“輕霜打死單根草,狂風(fēng)難毀萬木林……”
老人們念叨著祖輩傳下來的諺語。
最讓陳光權(quán)感動的是妻子的支持。
“我給你送飯來了!”
每天中午,妻子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工地,有時還會挽起袖子幫忙搬幾塊小石頭。
“慢點吃……”
看著他狼吞虎咽的樣子,妻子心疼地擦去他額頭的汗珠。

“傻子”的代價
2006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20年過去,“馬拉港”(人們這么稱呼它)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但他的身體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長期咬緊牙關(guān)搬重物讓他的牙齒松動脫落,現(xiàn)在只剩幾顆搖搖欲墜的黃牙。
“沒事……牙齒掉了我都不怨……”
面對關(guān)心,他總是這樣笑著說。
更讓他心痛的是那些累死的老伙計們。
“這是第7頭了……”
撫摸著剛剛倒下的老黃牛,他的手顫抖得厲害。
“辛苦你了……”
淚水滴在牛漸漸冰冷的身體上。
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也是捉襟見肘,孩子們的衣服都是補丁摞補丁。

“爹,我想買本新字典……”
面對女兒的請求,他只能愧疚地低下頭。
“等港口修好了……”
這句話,他說了無數(shù)遍。

“傻子”的長城
2016年的秋天格外晴朗。
30年過去,“傻子”已經(jīng)變成了白發(fā)蒼蒼的“三叔”,而那條蜿蜒300多米的海堤終于建成。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海面上,“馬拉港”迎來了第一批進港避風(fēng)的漁船。
“三叔,我們回來了!”
漁民的歡呼聲在海面上回蕩。
“好!好!”
他站在岸邊揮手,缺牙的笑容像個孩子一樣燦爛。

據(jù)統(tǒng)計,這條完全由人力建造的海堤總共用了200多萬塊石頭,前后累死了20多頭牛和馬。
而最大的回報是:從此再也沒有一艘漁船因來不及躲避風(fēng)暴而遇難!

“傻子”的心愿
如今的“馬拉港”,浪花溫柔地拍打著石堤。
73歲的陳光權(quán)依然每天清晨來到港口巡視。
曾有開發(fā)商出價百萬想要收購港口,卻被他搖頭拒絕:
“這是給漁民的命,不能賣。”
慢慢地,兒子接過了陳光權(quán)巡港的擔(dān)子,孫子在作文里這樣寫到:
“我的爺爺是海邊的愚公?!?br/>
2019年,在“中國好人”頒獎禮上,陳光權(quán)攥著獎杯局促不安:
“我就做了該做的事而已。”

臺下掌聲如潮,人們看到的不僅是榮譽,更是一個普通人用30年光陰刻寫的生命史詩。
“看!這就是我爺爺修的‘長城’!”
陳光權(quán)被小孫子的喊聲從回憶中拉了回來。
“值了……”
他在心里默默地說:
“都值了……”
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一直延伸到那片蔚藍的海面上……
作者:小透明。來源:小透明讀紅樓(ID:tuilidiantang)。有書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