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龜背”修型的還不錯,看印度“殲敵者”級戰(zhàn)略核潛艇S-4“阿里達曼號”,水下排水量約7000噸,較前兩艘有顯著的提高和放大,但相對于大國核潛艇,還是小個兒,據(jù)說能裝填8-12枚射程為3500公里的K-4潛射彈道導彈。

關于其核潛艇和導彈,滿滿的故事。前兩艘印度戰(zhàn)略核潛艇排水量約為6000噸,水面最大航速可達12-15節(jié),水下最大航速可達24節(jié),配備4個垂直發(fā)射管,可以攜帶12枚射程750公里的K-15潛射彈道導彈或4枚射程3500公里的K-4潛射彈道導彈。

而后的2艘,排水量有明顯增加,為裝載更多彈藥、更復雜的降噪設備,以及聲吶、傳感器等提供了基本條件。雖然印度一貫地自信滿滿,認為他們的核潛艇已經(jīng)躋身世界一流,第一梯隊,但普遍認為印度在潛艇工業(yè)方面的積累還是不夠。

當然,就他們目前所擁有的技術也是源自蘇聯(lián),他們曾經(jīng)租借蘇聯(lián)核潛艇很多年,正是因為可以租借獲得,這也使得印度更加依賴蘇聯(lián)和主要繼任者俄羅斯,關于攻擊核潛艇,他們依舊是一直在租用俄羅斯的攻擊型核潛艇。但印度早晚得把自研攻擊型核潛艇提上議事日程。

同樣號稱大殺器的印度K4潛射彈道導彈,也是讓人啼笑皆非,導彈由印度國防研究和發(fā)展組織(DRDO)研制,主要用于取代射程750公里的K-15潛射導彈,其射程增加至3500公里,改進型號K-4 MarkII,最大射程更是增加到5000公里,可進一步提升印度海基核力量的威懾力。主要裝備的就是“殲敵者”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2020年K-4潛射彈道導彈,首次從安得拉邦沿岸的水下平臺發(fā)射,印度國防研究與發(fā)展組織的專家和科研人員在試射成功后發(fā)表評論,強調K-4潛射彈道導彈的圓概率誤差不到100米。但是印度方面雖然公開向外界確認這次彈道導彈試驗成功,但是并沒有透露試驗的具體細節(jié)。

去年也是,發(fā)射后,誰也不知道發(fā)射到哪了?可能奔向外太空了吧? 此前,印度的潛射導彈還發(fā)生過布朗運動,給周圍的人嚇得夠嗆。說實話,印度海軍這種挺嚇人的。好比說,印度瞄準對手發(fā)射一枚導彈,很可能一個布朗運動就飛到在印度洋巡弋的美艦身上去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