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一天,毛主席去北戴河休養(yǎng),路過北戴河的時候,毛主席突然想要游泳。
眾人急忙準備好,讓毛主席在北戴河游了個痛快。等到毛主席游完泳上岸后,就看到一個年輕人興沖沖地朝他走過來,還和他打了個招呼。
毛主席并不認識這個年輕人,所以也只是笑著回應了一聲。

但跟著毛主席的王稼祥,卻一眼看出了這個年輕人的身份。他悄聲告訴毛主席:“這是古柏和曾碧漪的兒子,剛從瑞金找回來的?!?/p>
聽了王稼祥的話,毛主席才明白,這個年輕人原來是故人之子。聽說曾碧漪也在附近,毛主席趕緊找了過去:“阿曾,你怎么不聽我的話呢……”

參加革命
曾碧漪是廣州南雄人,出身于富貴家庭,父母都非常開明。當時雖然已經(jīng)是民國了,但還是有很多父母保持封建思想,不讓女兒在外面拋頭露面。
但曾碧漪卻不是這樣,她的父母非常尊重她的想法。她從小就喜歡看書,所以等她長大后,父母就將她送到了學校。

她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在學校的時候勤勉好學。當時肯送女孩子讀書的人家非常少,但每一個肯送女孩子讀書的家庭,都是接受過新思想的。
在和同學們的相處中,她的思想逐漸開闊,內心也越來越不滿足。她需要更多的新思想,來滋養(yǎng)精神的世界。

她第一次了解馬克思主義,是在一次學校的演講中。那時學校來了兩名老師,都是留法歸國的,他們正好被分配到曾碧漪的班級。
這兩名老師上課的第一天,就給學生們講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共產主義,這讓她受到了很大的感染。

這兩名老師,就是曾經(jīng)赴法留學的李富春和蔡暢。兩人回國之后,就進入廣州甲種工業(yè)學校任職,并在學校組織了共青團和團支部。
曾碧漪就是第一批加入共青團的學生,在這里,她深入了解了馬克思主義。原本,她對自己的人生并沒有什么規(guī)劃。

但了解了馬克思主義之后,她決心投身婦女解放運動。她看了太多婦女被壓迫的例子,也為自己出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深感慶幸。
但還有更多的婦女,她們深受封建禮教的壓迫。她想解放這些婦女,想讓她們也享受到民主和自由。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之后,她經(jīng)常去學校旁聽,期間也認識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人。
在1925年的時候,她遇見了自己的愛情。
那時她正在參加五卅運動,遇見了19歲的古柏。古柏懷揣革命理想,兩人志同道合,對彼此的了解也越來越深。

夫妻都是主席秘書
然而因為敵人的壓迫,所以他們不得不分開。一直到1928年,曾碧漪與哥哥曾昭秀和黨組織失聯(lián),曾昭秀得知尋烏有我黨在活動,于是前往尋烏找黨組織。
曾昭秀找到的,就是古柏所在的黨組織。得知曾碧漪還在鄉(xiāng)下躲著,古柏趕緊派人將她接到尋烏。

就這樣,在分別多年之后,兩人再次見面。而這次見面,也讓兩人徹底墜入愛河。在哥哥曾昭秀的支持下,曾碧漪決定和古柏結為連理。
毛主席得知此事之后非常高興,當時敵人正在外面造謠,說古柏強娶曾碧漪,還扣押了曾昭秀。

毛主席建議他們大辦婚禮,昭告各界,表示我黨自由戀愛和一夫一妻堅定的支持者。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兩人順利辦了一個盛大的婚禮。成婚之后,兩人一起攜手渡過重重難關,是非常模范的夫妻搭檔。
1930年的時候,毛主席來到了尋烏。

古柏作為尋烏的負責人,自然就成了毛主席的得力助手,幫助毛主席進行社會調研。
在古柏的幫助下,毛主席對這里有了深入的了解。后來,毛主席撰寫了《尋烏調查》,在序言中專門感謝了古柏。
因為這次交集,毛主席覺得古柏是個可造之材。

所以在不久之后,他就被提拔為紅四軍前委秘書長,毛主席當時是前委書記。他跟在毛主席身邊,對毛主席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認識。
而他的妻子曾碧漪,也開始擔任毛主席的機要秘書。曾碧漪經(jīng)常和毛主席打交道,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毛主席對他們非常愛護,平時有什么問題,都會盡可能幫助他們。
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密信,但卻沒有紙可以抄錄。曾碧漪都急哭了,但她還是一個人躲起來偷偷哭,不敢讓毛主席看見。
因為毛主席很忙,她不想讓毛主席操心。

但毛主席見她遲遲不來,所以親自出去找她,就看到了躲在墻根哭的曾碧漪。得知她是在為什么哭的時候,毛主席忍不住笑了。
毛主席將基本自己看過的書交給她,告訴她可以將書拆了,將里面的空白頁用來抄錄。有了解決辦法,她才破涕為笑。

主席的惦記
長征開始之前,曾碧漪收到古柏的信,讓她將三個孩子送到老鄉(xiāng)家寄養(yǎng),還一定要隱瞞孩子的身份信息,以防不測。
當時曾碧漪心里咯噔一下,如果不是革命遇到了巨大的危機,古柏是不會這樣做的。

曾碧漪按照古柏的吩咐,將自己的三個孩子寄養(yǎng)到了老鄉(xiāng)家里。之后她才知道,原來大部隊要進行長征了,革命確實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
她和古柏奉命留守蘇區(qū),然而在1935年的時候,曾碧漪不慎在掩護戰(zhàn)友的時候落單,被敵人給抓住了。她的丈夫,也在這一年犧牲。

一直到國共第二次合作之后,她才在周總理的幫助下獲釋。之后的很多年里,她一直都留在地方醫(yī)院工作,尋找自己曾經(jīng)送走的孩子。
新中國成立之后,她找到了自己的次子。然而母子相逢之后不久,次子就因為一場車禍離開了。

她本人也身受重傷,不得不住院休養(yǎng)。毛主席從蘇聯(lián)回來之后,聽說了這件事,趕緊讓人將她接到了中南海。
毛主席非常關心她,一個勁兒寬慰她。在革命的這么多年中,毛主席也失去了太多的親人,很能理解她的心情。在毛主席的寬慰下,曾碧漪終于好受了一些。

就像毛主席說的,她還有兩個兒子沒有找到,她不應該對生活失去希望。
天色將晚,她不想打擾毛主席休息,于是主動辭別。臨別前,毛主席叮囑她:“不要難過,未來會更好的,記得常來看看我。”
就這樣,她離開了中南海。

在中南海的時候,毛主席說已經(jīng)委托人幫她找孩子了。她以為毛主席只是在寬慰她,沒想到毛主席真的安排了人幫忙找孩子。
在組織的幫助下,她的小兒子谷憶民終于回到了她的身邊。
1960年,她帶著小兒子到北戴河休養(yǎng),谷憶民在散步的時候就遇見了毛主席。

毛主席聽說他是曾碧漪的兒子,急切地問:“你母親也來了,她在哪里?”
谷憶民不敢耽擱,帶著毛主席找到了曾碧漪??吹皆啼糁螅飨荛_心,先是恭喜了她找到了孩子,但又略顯失落地說:“阿曾,為什么不聽我的話,從來不來看望我呢?”

聽到毛主席這樣問,曾碧漪搖了搖頭。她說自己知道毛主席工作忙,所以不愿意打擾對方。
但主席說,即便自己工作再忙,還是有時間和她說說心里話的。
曾碧漪點了點頭,之后,她每逢空閑的時候就去探望毛主席,這樣的習慣一直維持到1976年。
參考資料
解密:毛澤東秘書古柏犧牲真相,陳其明,2013年03月08日,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黨新聞網(wǎng)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