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個好人還是壞人?

對于多數(shù)人而言,這壓根不構成一個問題,畢竟武松是“打虎英雄”,也是“梁山好漢”,既然是英雄好漢,又如何能是壞人?

不過問題不出在這里,而出在這個問題本身,如果你還在以“好”與“壞”來評價某個角色,那只能說你從來都沒有讀懂《水滸傳》,因為施耐庵并沒有歌頌或者貶低書中那些角色的意思,他只是客觀地陳述故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武松、潘金蓮、玉蘭劇照)

而他筆下的武松也一直都是個有多面的人,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既然如此,那他自然就會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比如他也殺了不該殺的人,也放了不該放的人。

一、武松出家

施耐庵在原著第四十五回中寫到過這么一首詩。

朝看楞伽經(jīng),暮念華嚴咒。

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

經(jīng)咒本慈悲,冤結如何救。

照見本來心,方便多竟究。

心地若無私,何用求天佑。

地獄與天堂,作者還自受。

總結起來其實就五個字——善惡終有報。

既然如此,武松若是純粹的英雄人物,那他就應該得到善終才是。

當然,書中也確實是這么寫的:“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終。

可對于武松而言,只是活得足夠久,就是“善終”嗎?

未必如此,武松是個狠人,是個心高氣傲的武者,斷了一臂對于他的打擊是巨大的,武松斷臂之后,書中不止一次提到“武松已成廢人”,所以武松的余生應該是無比痛苦的。

顯然,這樣毫無尊嚴的活著,對于武松而言更像是一種折磨。

不過后來的他還是成佛了,說是:“武松對敵有功,傷殘折臂,見于六和寺出家,封贈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或許直至那一刻,武松才明白自己為何會落得如此狼狽的結局。

二、不該殺的五位女子

武松作為書中戲份最多的好漢,也與不少女子擦出過火花,而其中就有不少女子不幸命喪他手。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他那嫂嫂潘金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武松、潘金蓮劇照)

順著原著讀下來,潘金蓮其實也是個苦命人,她拒絕那清河縣的張大戶之后,便被那大戶送給武大郎,純粹就是為了讓武大郎惡心她,她做出那些背叛武大郎的事,也好似只是為了求武大郎賜她一紙休書而已。

但無論曾經(jīng)的她有多苦,當她聽從王婆的唆使,做出謀害親夫之舉之后,她就成了一個罪人,她不值得被同情,武松殺她,不合法禮,卻也不禁讓人拍手稱快。

后來他“血濺鴛鴦樓”時,也殺了那未婚妻玉蘭,有人說玉蘭是無辜的,其實不然。

武松被陷害的那晚,正是玉蘭在屋外大喊抓賊,然而壓根就不存在這么一個“賊”,那玉蘭自然就是故意引武松出來,從這里不難看出,玉蘭也參與了張都監(jiān)那謀害武松的計劃,她并不無辜。

因此潘金蓮和玉蘭自然都不屬于“不該殺”的那五位女子之一。

而真正冤枉的,其實是張都監(jiān)府上的另外五位女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玉蘭劇照)

武松殺死玉蘭之后,書中提到這么一段:“只見燈明,前番那個唱曲兒的養(yǎng)娘玉蘭,引著兩個小的,把燈照見夫人被殺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聲:‘苦也!’武松握著樸刀,向玉蘭心窩里搠著。兩個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樸刀一個,結果了。走出中堂,把拴拴了前門。又入來尋著兩三個婦女,也都搠死了在房里。

玉蘭有罪,可玉蘭身邊的另外兩個使女何罪之有?后來聞訊趕來的另外三個婦女又何罪之有?

至少書中沒有任何細節(jié)能證明她們也參與了張都監(jiān)的計劃,事實上張都監(jiān)也不可能會把自己的計劃透露給每一個下人,畢竟那樣容易出岔子。

至于武松為何要把那五位女子也一并殺了,他自己只說了一句“我方才心滿意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玉蘭、潘金蓮劇照)

說白了,他就是覺得自己被張都監(jiān)耍了,所以要殺了張都監(jiān)一家泄憤,卻忽略了人家使女不過也是如他一般的底層窮苦人,她們當真是死得冤。

三、不該放的一位魔頭

除了殺了不該殺的五位女子之外,武松也放了一位不該放的女子。

當初武松因為殺嫂而落囚后,被押送去孟州的途中經(jīng)過了十字坡。

在這里,他遇上了開黑店的張青與孫二娘夫婦,不過最初與他打照面的,只有那“母夜叉”孫二娘

其實從孫二娘這外號就不難看出,這女子就是毒如蛇蝎之人,否則又如何會以“母夜叉”自居。

事實上她干的也確實是殺人越貨之事,此時她見武松人高馬大,便要殺了武松做包子餡,哪料武松早已看穿他的伎倆,連喝下?lián)搅嗣运幍木埔彩茄b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武松、孫二娘劇照)

就這樣,孫二娘被武松擒下,差點丟了小命。

但說是“差點”,其實武松也壓根沒動殺心,也不知為何,他在張青站出來替孫二娘求情之后,就饒恕了這對賊夫妻。

然而根據(jù)張青的自述來看,無論是他們攔路搶劫,還是在此地開黑店宰殺過路客,做的都是不義之事。

張青還一本正經(jīng)地說自己有“三不殺”,說是不殺風月女子,不殺僧人,不殺落囚之人。

所以呢?他想證明什么?武松還得夸他兩句嗎?合著其他普通人就該被他殺?當真是荒謬,武松若是真正的英雄好漢,聽了張青這番話之后,武松應該更堅定殺心才是,他若殺了孫二娘,那都算是為民除害了。

結果他反倒與那毒婦義結金蘭,當真是不該。

所以如此一來,再看武松的結局,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他有英雄的一面,卻也做過糊涂事,畢竟俗世中的我們都與他一樣,固然心懷正義,卻有時候也難免做一些連自己都覺得荒唐的錯事,還是那句話,施耐庵不是在歌頌,也不在貶低,而是客觀陳述,如此一來,反倒是讓武松顯得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