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至順(1912—2015),河南沈丘人,全真龍門派二十一代傳人,幼時貧寒,一生修道濟世,功法影響深遠。

張至順道爺曾講述過一段奇事,那是他師兄親身經(jīng)歷的真人真事 ——《遺金》的故事。
1931 年,河南、安徽一帶發(fā)生災(zāi)荒,無數(shù)人家破人亡。安徽臨泉一農(nóng)婦痛失親人后,帶著十一二歲兒子逃荒,一路乞討輾轉(zhuǎn)來到上海。

在這個繁華的大都市,農(nóng)婦放下尊嚴(yán),為街上的人抹褲角、洗衣服,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小男孩則繼續(xù)在街頭巷尾乞討。
彼時,張至順的師兄在上海白云觀掛單修行。白云觀中,有一位負責(zé)接待賓客的知客,他不僅要熱情接待來訪的香客,更重要的是維護與達官貴人、政府機要的關(guān)系,白云觀的興衰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知客的能力。

一日,知客外出辦事,剛拐過街角,便被一個瘦弱的乞討男孩攔住討要錢財。知客駐足打量,見他衣衫襤褸,卻生得一雙明亮靈動的眼睛,舉手投足間透著超越年齡的沉穩(wěn)。
知客蹲下身子,溫和詢問。男孩毫無保留,將自己與母親從安徽逃荒至此的苦難經(jīng)歷娓娓道來。知客聞言,心中滿是憐惜,不禁問道:"孩子,愿不愿隨我到廟里?管你衣食,每月還有些銀錢。"小男孩眼中瞬間亮起希望的光芒,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yīng),
小男孩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后,渾濁的眼中泛起淚光,她深知,這比風(fēng)餐露宿要飯強太多了。于是,母親鄭重地將孩子送到了白云觀。
四五個月轉(zhuǎn)瞬即逝,春節(jié)越來越近。知客對小男孩說:“過年你先別回家看你媽,上海的大官、有錢人都會來拜廟。你給他們端水弄茶,他們一高興,能給你不少壓歲錢?!?小男孩聽后,欣然應(yīng)允,從此成為了知客的跟班,每天跟著知客在觀里忙碌,學(xué)習(xí)著接待香客的禮儀。
春節(jié)期間,白云觀內(nèi)熱鬧非凡,香客絡(luò)繹不絕。小男孩穿梭在人群中,認真地給香客們捧茶端水、遞飯送菜。香客們看著這個機靈的孩子,紛紛慷慨解囊,隨手給小男孩發(fā)壓歲錢。有的給幾塊銅錢,也有的將一百或兩百個銅錢包起、串成板施舍。小男孩小心收好這些壓歲錢,眼底盡是欣喜。

正月十五過完,小男孩清點自己的 “收獲”,將銅錢換成了兩塊銀元。再加上觀里發(fā)給他的兩塊銀元,一共湊成了四塊錢。
知客看著滿臉興奮的小男孩,笑著說:“明天十六,你就可以拿著這些錢回去看你媽了,在家多住幾天?!?/p>
小男孩高興極了,他找來一大塊毛巾布,將銀元一層又一層地仔細包好,然后用繩子緊緊纏住,小心翼翼地放進母親為他縫在衣服里面的大兜兜里。

懷揣著沉甸甸的 “財富”,小男孩踏上了回家的路,然而,意外就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生了。途中,小男孩感到內(nèi)急,便走進路邊的簡易廁所。他隨手拽起衣服往上一翻,只聽 “嗖” 的一聲,那個被纏得緊緊的錢包竟掉了下去。那時的城市旱廁是一個又小又深的洞,足有十多米深,幾年甚至十年才清理一次。小男孩趴在洞口,焦急地張望,可下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見。他伸手去夠,卻怎么也夠不著。一陣寒風(fēng)刮過臉頰,小男孩拖著沉重的腳步往家走去,心像被鈍刀反復(fù)剜割般疼痛。
回到家后,小男孩將其他東西放下,啥也沒說,當(dāng)天下午就返回了白云觀。知客見他這么快回來,十分疑惑,問道:“不是叫你多住幾天嗎,怎么現(xiàn)在就回來了?” 小男孩強裝鎮(zhèn)定,說道:“家里沒啥事,就回來了。”
實際上,小男孩的內(nèi)心痛苦極了。那丟失的四塊錢,對他和母親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足夠母子倆吃饃吃三年。
從那以后,小男孩整日沉浸在對丟失錢財?shù)男奶壑校璨凰硷埐幌?。一個月過去了,他依舊無法釋懷,話越來越少,飯量也越來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