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聽說主席約我,我下了場立馬就趕了過來!”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氣喘吁吁地來到了毛主席的住所。

衛(wèi)士連忙接過侯寶林先生脫下的長褂,便去書房請毛主席過來。

不多時,只聽見主席爽朗的笑聲:“侯寶林先生,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示意侯寶林坐到沙發(fā)上,并迫不及待的問:“最近有啥新的大作???好久沒聽了!”

侯寶林謙虛的說:“大作不敢當,我看主席您經常寫詩,所以就學會了寫詩!”

毛主席:“寫詩?那咱倆就來個以詩會友嘛!”

見主席起了興致,侯寶林賣起了關子:

“我這首詩各大報刊編輯都看過,非要讓我發(fā)表,連茅盾、巴金、老舍都說我這是首好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好詩就該發(fā)表嘛,來來來,快念給我聽聽?!?/p>

侯寶林從沙發(fā)上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后便聲情并茂的將這首詩念了出來。

主席聽完后哈哈大笑,這一刻連身邊的衛(wèi)士都驚訝不已,從沒見過主席這么開心過。

笑了許久,主席開口說道:“侯寶林真不愧為語言大師,再來一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侯寶林:“主席請我喝碧螺春,那我也請主席高興一下嘛!”

這段故事其實是1992年央視專題晚會上,侯寶林之子侯耀文和古月表演的一出小品——《毛澤東和侯寶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這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小品,但根據侯寶林先生的女兒侯鑫描述,這件事是真實發(fā)生在中南海的。

那么這首詩到底是什么樣的?主席和侯寶林的友情是如何發(fā)展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毛主席觀看相聲

1949年的一天,一位工作人員急匆匆地闖進了北京東交民巷的一所住宅,他此番不為其他,正是通知這里的表演人員,毛主席與一眾中央領導人將要在今晚觀看他們的演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眾人在得知這一好消息后,表現得非常激動,紛紛商量起今晚的表演內容。

節(jié)目名單很快出爐,有京劇、評劇、清唱等內容,最后還安排了壓軸大戲相聲,表演人員是在北京城里聲名鵲起的相聲演員侯寶林,和他的搭檔郭啟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眾人的興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侯寶林此刻卻表現地極為緊張,盡管他的表演經驗十分豐富,但卻沒有在大領導面前表演的經歷。因此變得手冒冷汗,在原地不停地打轉。

侯寶林有這樣的表現不足為奇,畢竟無論是誰給毛主席表演節(jié)目,身上都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緊張情緒。

不一會兒,其他表演人員已經在臺上排練起了節(jié)目,而侯寶林仍在原地思考要表演什么內容。他將自己以前的表演內容在腦海中過了一遍,但每一個都稱不上是完美。

很快,搭檔郭啟儒注意到了侯寶林身上的異樣,得知了他的擔憂后,郭啟儒稍作沉思,就想好了今晚要表演的節(jié)目,即相聲《婚姻與迷信》。

其大致內容為,批判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欺壓和侮辱,號召廣大女性要進行思想解放,敢于對包辦婚姻說不。

侯寶林不禁產生遲疑,這個節(jié)目真的可以嗎?

郭啟儒安慰他,一定可以的!毛主席所做的事情便是解放全中國的勞苦大眾,其中也自然包括眾多女性同志。

確定了節(jié)目內容,侯寶林二人開始在一旁排練起來,隨著進入表演狀態(tài),他身上的緊張情緒也開始在慢慢消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轉眼就到了表演的時間,侯寶林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最好的狀態(tài)呈現給毛主席。

而他也確實沒有讓毛主席失望,以靈活多變的方式,完美演繹出了作品中人物應有的模樣,同時也完美把握住了臺下觀眾的心態(tài)變化,逗得他們大笑連連。

毛主席不禁感嘆:“侯寶林同志真是個不可多得的語言學家?!?/strong>

要知道毛主席從不吝嗇對他人的贊美,相反這也能從側面說明,侯寶林今晚的相聲表演是多么地精彩出眾。

得到了毛主席的夸贊,此刻在北京相聲界饒有盛名的侯寶林也是激動連連,他當即就決定,今后一定要將更好的相聲作品呈現給觀眾。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侯寶林在相聲界取得如此成就,以及能和毛主席成為朋友,都離不開他幼年時期的辛勤努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天生的相聲演員

侯寶林,1917年誕生在天津市一戶貧苦的家庭中,受生活所迫,年僅五歲就被養(yǎng)母張氏的兄弟過戶給北平一戶侯姓人家。

可即便如此,他的生活也沒有太大的改善,12歲時仍食不果腹。

好在上天并未斷絕他活下去的希望,侯姓父母四處托人,給他找了一個學戲的機會。

彼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yī)不扣門。”這意味著侯寶林想要學戲,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而這個代價便是“字據”,類似于古代的賣身契。

其內容大致如下:投河溺井,死走逃亡,與師傅無干;如中途不學,要賠償損失。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學戲期間侯寶林幾乎是在挨打中度過,身體每日傷痕累累。

據他后來回憶這段時期的經歷:我那時候沒錢吃飯,為了生存下去,只得每日叮囑自己,一定要忍受下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好在侯寶林自身足夠努力,跟隨師傅學會了在街頭賣藝求生的本領。

1932年,師傅因瑣事離開北平,侯寶林被迫將賣藝地點改在鐘鼓樓。

鐘鼓樓地處北平鬧市,車水馬龍,來往行人絡繹不絕,常有民間藝人來此謀生,觀看其他藝人的演出,幾乎成為侯寶林表演后的唯一的精神慰藉。

尤愛觀看相聲表演,有時興趣來了,還會學習相聲藝人說上幾句。

一次機緣巧合下,侯寶林收場后看到,相聲藝人的場子只有一人在忙前忙后,看客數量也因此少了許多,本著出門在外互幫互助的原則,就想上前幫忙。

得到對方的同意后,侯寶林說起了人生中的第一場相聲

因為是第一次說相聲,外加大多看客知道他是唱戲的,雖然表演過程十分順利,但看客大多都不買賬,得到的賞錢并不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對相聲的熱愛,反而愈發(fā)喜歡,在他人的指點下,竟獨自在鐘鼓樓說了一年多的相聲。

在說相聲之初,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但侯寶林卻是個非常上進的人,敢于對人生發(fā)起挑戰(zhàn)更是他的為人宗旨。

在他的努力下,不僅將大量的陳年相聲進行改編,同時還對相聲內容進行二次創(chuàng)新,摒棄了相聲中的糟糠成分。

最終將相聲以一種健康、詼諧幽默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逐漸成為天津最“賣座”的相聲演員。

天津歷來是北方文藝圈的“集散中心”,素有“北京是‘出處’,天津是‘聚處’”的說法。

1940年春,侯寶林受人相邀來到天津燕樂戲院說相聲,因為不熟悉這里的“行情”,侯寶林結合自身實力對這里的行情進行了大量的調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據天津看客的喜好特點,侯寶林和搭檔將內容進行改編,不出所料,當天表演大獲成功。

據侯寶林后來介紹:說相聲要能準確把握住看客的心理,如在臺上要表演“唱功”時,要適當多唱幾句,要給看客留有一定的準備時間,再加以動作輔助,就往往能大獲成功。

就這樣,侯寶林一步一個腳印,歷時五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從“新秀”到“大軸”的蛻變,成為天津五檔相聲之一,與張壽臣、戴少甫等人并列為中國相聲界的頂級大師。

張壽臣曾這樣說道:“侯寶林對相聲有功?!敝傅氖撬_創(chuàng)了相聲“攢底”的先例。

1947年,曾有人舉辦相聲首席、次席的活動,結果侯寶林位列首席。

當時就有報道稱:侯寶林在相聲界最能叫座,其進步之快古今罕見,每當有新詩句加入逗笑之中,總能引得滿堂喝彩,看完他的表演總會覺得精神力氣,亦甚充沛。

隨著知名度的不斷傳播,侯寶林這個名字甚至都傳到了毛主席的耳中。

3、毛主席與侯寶林的友情

早在“進京趕考”之初,毛主席就在民間聽聞了侯寶林的事跡,也逐漸有了聽他說相聲的想法。結果不出所料,侯寶林將毛主席逗得哈哈大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楊尚昆曾這樣說過:“哪一個人能使我們的主席這樣高興?只有侯寶林,侯寶林是我們的國寶!”

一次文藝演出,毛主席觀看完梅蘭芳大師的戲曲演出正要起身返回,忽然看到一位工作人員搬著桌子上臺,內心嘀咕:“演出都結束了,怎么還要往臺上搬個桌子?”

結果又看到上臺的表演人員是侯寶林后,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毛主席有多愛看侯寶林的相聲表演?據他介紹,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聽自己說相聲最多的人還要當屬毛主席。

連新帶舊,自己共為毛主席說過約一百五十段相聲,其中毛主席尤愛《關公戰(zhàn)秦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段相聲具體說的是,山東主席韓復榘為了給父親祝壽,強行在臺下點戲,要讓關羽和秦瓊在臺上一決高低,演員們從未有過此種經歷,只能即興發(fā)揮,最終落得個笑話的故事。

之所以如此,不僅僅是其內容出彩、笑料眾多,更關鍵的是還告訴了世人,舊社會統治階層的愚昧與無知,罔顧事實,憑借興趣來發(fā)號施令,具有非同一般的警醒意義。

為了能讓毛主席聽到各種不同的相聲,侯寶林開始埋頭苦干,不斷創(chuàng)新。

毛主席學識淵博,其見識、眼光更是古今罕見,這就意味著他必須要閱讀大量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

終于,侯寶林絞盡腦汁編寫出了一段調侃詩人的相聲,專門譏諷那些沒有真才實學,又要賣弄學識的俗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首東平西湊的歪詩“膽大包天不可欺,張飛喝斷當陽橋。雖然不是好買賣,一日夫妻百日恩。”當場就逗得毛主席捧腹大笑。

稍后,毛主席領會了他的目的,或許是又戳中了笑點,再次大笑起來。

見狀,侯寶林又即興發(fā)揮,再度念出了驢嘴不對馬尾的詩句,再度逗得毛主席哈哈大笑起來,不僅多次喊道:“再來一個!”

此次相聲表演,不僅是毛主席觀看最開心的一次,也是侯寶林最記憶猶新的一次表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流逝,毛主席的身體每況愈下,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侯寶林再未給毛主席表演過相聲,但毛主席卻從未忘記過他。

1975年,全國四屆人大召開在即,周總理將此屆人大代表的名單交給毛主席審閱。

誰知毛主席說道:“我想起兩個人,一個是錢學森,一個是侯寶林,你查查有他們的名字沒,沒有就加上?!?/p>

當侯寶林得知此事后,頓時變得欣喜若狂。

這時,他還接到了一項緊急任務,要求他在最短的時間內為病中的毛主席錄集一些相聲。

盡管侯寶林已年近六旬,身體早已不復往昔,可當他得知是為毛主席錄集相聲,仍不顧困難,竭盡全力錄集了10大段,2小段相聲。

是誰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又是誰規(guī)定了相聲中的內容?毛主席是否觀看了錄集的相聲?

這些我們如今已經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誰都難以抹去毛主席與侯寶林這段珍貴的友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縱觀侯寶林的一生,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是他拯救了曾經瀕臨絕境的相聲藝術,也是他將相聲藝術帶向了新的巔峰。

不同于梅蘭芳這般經受梨園世家熏陶,受到系統教育,從而攀登戲曲界的巔峰。

侯寶林的成長歷程可謂是一路的拼搏,無論是從戲曲轉戰(zhàn)到相聲界,還是從社會底層成長至相聲界的頂級大師,其背后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酸。

一個人難得可貴的不是源自于他的幸運,而是對自覺的堅守以及對事業(yè)的熱愛。

侯寶林曾赴美國進行訪問,美國當時不乏對中國文化抱有偏見的人。

于是就有人問他:“里根昔日是個演員,如今成為了總統。侯先生也是個演員,你在未來可以當總統嗎?”

侯寶林聽后毫不示弱,自信地說道:“我知道里根總統,我與他不一樣,在我看來他是一個二流演員,而我則是一流演員?!?/p>

侯寶林與其他藝術家合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侯寶林與其他藝術家合影

字里行間無不體現著他對相聲藝術的熱愛與自信。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藝術在當代社會面臨的困境與挑戰(zhàn)愈發(fā)增多,表現出青黃不接的現狀。

可不論如何,傳統藝術都是經過上千年的發(fā)展與沉淀,成為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向侯寶林學習,將我們的傳統藝術發(fā)揚光大。

參考資料:

在江湖中提升相聲藝術的侯寶林 劉紅慶 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史博覽. 2013(11) 相聲說進中南?!獞浳业母赣H侯寶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島新聞網 侯寶林不僅逗樂毛主席還逗樂了逗他的造反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關心科技"三錢":"專門家對于我們的事業(yè)是很寶貴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