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zhàn)進行到這個階段,已經到了“比拼定力”的關鍵點。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雖然表面上對華示好,做出要“減稅”的架勢,但實際上正在醞釀第二次“幕后行動”。
財長貝森特和日本官員的一通會面,是否已經拉開中美第二次博弈的前奏?關鍵時刻中國外長出使中亞,我方又有什么破局之策?

25日當天,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對華強硬放話,要求中國必須先讓步,否則美國不可能考慮減稅。
這已經是他半個月內數不清第幾次變卦了,因為就在3天前,特朗普還在對外宣布“準備對中國大幅度降低稅款”,結果很快換了一套說辭。
中方對于特朗普變來變去的言論根本不予理會,我國商務部和駐美大使館兩次強調:美國想談就解除全部加征的關稅,改變這種脅迫的手段平等來談判。
這里美媒注意到我方用了“全部”一詞,也就是對特朗普任何所謂的“部分減稅”都不會關注和退讓。
新加坡《聯合日報》和美國CNBC等媒體早些時候稱,美國在9日對中國使用的第一個“盤外招”效果有限,看起來實在難以算是成功。

當時特朗普表示只對中國加稅之后,美國財長貝森特通知所有國家,如果誰想“減稅”和美國談判就要來報名。
條件之一是他們要同意對中國的供應鏈進行大幅度脫鉤,審查中企投資、轉移出口行動,也就是中美市場必須“二選一”。
很明顯到現在美國玩的還是這套“贏家通吃”的規(guī)則,他們的格局中就不存在中美共贏的理念。
對此中國外交部也不客氣地通告所有國家,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方絕不接受并將堅決對等地采取反制措施。
面對中美雙方條件已經擺明的情況下,英國、歐盟、日本等多方也明確一個選擇:不會因為和美國關稅談判損害第三方的利益,對中國的政策和對美國的談判是兩碼事。

日本還特別申明“不會加入美國組建的“反華經濟同盟”,因為他們在中國有特殊的利益,所以在一些問題上不會和美國保持高度一致。
除了這些立場鮮明“不準備加入美國團伙”的國家之外,還有以東南亞、拉美為主的一些國家,選擇不“招惹”任何一方,但對美國發(fā)出的邀請遲遲沒有回應。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本月中旬點名了幾個國家,讓他們來“達成第一批協(xié)議”,結果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沒來。
這背后的原因不難看清楚:其他國家能清楚知道美國征收的關稅就是破壞規(guī)則、沒有任何成本的籌碼,得罪中國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反制。
中國的供應鏈又遍及全球,離開中國的出口,他們未來受到的損失未必會比會比得罪美國的損失更大。

然而這一輪交鋒還沒有分出勝負,美國的下一個計策又來了。美財長貝森特在25日被曝出會見亞開行行長神田真人,商討要求向中國“停貸”。
這一招就更加陰險了。
因為美方給出的理由是中國現在根本不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也不應該獲得發(fā)展中國家的地位,不需要國際上“額外融資”,所以貸款也要斷了。
可想而知美方找到的不只是亞開行,這一計策將會用到IMF、世界銀行等所有跨國金融機構上,以打擊中國的海外資金來源。
美國的如意算盤打得很響亮,因為中國現在在很多資金來源上還依賴海外貸款。

比如中西部地區(qū)的生態(tài)修復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環(huán)境保護等項目,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亞行的貸款在其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美國以所謂“中國已畢業(yè)”為由施壓亞行斷貸,完全是將亞行作為實現其政治目的的工具,這與亞行的宗旨背道而馳。
但有一些擔憂認為,美國憑借他們的經濟施壓和威脅條件,真的能湊齊其他國家對華動手,切斷中國國際資金供應鏈。
這兩日,中國外長王毅到訪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和中亞各國外長進行會晤。
中方提出五個條件:一是堅持講信修睦,二是堅持互利合作,三是堅持機制建設,四是堅持公平正義,五是堅持世代友好。

同時中方強調一個原則:
美國率先對全球加征關稅,中國站出來進行必要反制,既是為了維護自身正當權益,也是為了維護國際規(guī)則秩序和國際公平正義。
所以各方應該承擔責任,加強對話合作來應對這波沖擊潮。
中國的言論擲地有聲,其中強調的兩點很有意義:政治互信是中國-中亞合作的基石。
會議上,各方一致強調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尊重各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以及自主選擇的發(fā)展道路。

這種基于平等、尊重的政治共識和美國所搞得“小圈子主義”有顯著區(qū)別,中亞各國不會因為一些看得見摸不著的利益,選擇和中國相悖而行。
此外中國還承諾未來不管什么情況之下,都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鄰國共謀發(fā)展,同世界共享機遇,這種“共享”和美國的“自私”有明顯區(qū)別。
值得注意的還有,未來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要求全球對中國“停貸”預計也不會順利。
這一行為不僅違反國際金融規(guī)則和亞行宗旨,損害亞行自身利益,也不符合中美經濟關系的現實需求,更難以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與配合。

所以特朗普應該很清楚,
美國只要抱著這種單邊主義和霸權思維,不尊重國際金融秩序和各國的發(fā)展權利,到哪里都用政治霸權威懾別人的話,他們的這些陰謀會一直失敗。
王毅外長的出行已經給出了“破局之策”:只要中國和周邊堅守原則,講誠信、共同發(fā)展、利益共享,這會比美國搞單邊主義更得人心。
#發(fā)優(yōu)質內容享分成#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客戶端《王毅就深化中國—中亞合作提出中方5點建議》
參考消息《中國-中亞外長會晤具有特殊意義》
環(huán)球時報《“對等關稅將重擊亞太國家,把它們推向中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