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紋斗、蟬紋斗、龍紋銅斗、羽紋斗……谷雨前后,記者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寶雞周原博物院內,看見多件像大勺子一樣的長柄青銅器。博物院工作人員介紹,這種器物叫斗,為挹(yì)酒器,是古人用來舀酒的工具。
“器以藏禮”,斗雖小,但蘊藏著周人對禮的推崇。如今,隨著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天南海北的游客奔赴寶雞參觀青銅器,除過何尊、逨盤等國寶重器頗受關注,像斗這類小器物身上的吉金之美,也被越來越多人關注。
實用又美觀的(弓魚yu)國巧器
“維北有斗, 不可以挹酒漿?!边@是《詩經·小雅·大東》里的一句詩,大意是說天上的北斗星像斗,但不可以用來舀酒??梢?,古人早已將斗作為挹酒器,斗的形狀也似北斗星一般,有長柄和勺。

“大家請看,這件蟬紋斗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斗的手柄部分一曲兩折,伸進去就可以把卣里的酒舀得很干凈,并且斗口微收不易拋灑。它的這種曲折度與酒壺高低成正比……”4月20日,寶雞文理學院青銅器博物院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隊員任欣艷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廳里向游客介紹西周蟬紋斗,這是她兩年來開展的第400場志愿講解服務,蟬紋斗的模樣已清晰印刻在她腦海中。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工作人員鄭苗介紹,蟬紋斗1980年出土于寶雞市竹園溝(弓魚yu)國墓地,它通長21.1厘米、容積28毫升。細觀蟬紋斗,斗身較大,口微斂、腹微鼓、平底內凹。蟬紋斗為波浪狀曲柄,有兩節(jié)曲折,在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之間作圓柄,第一節(jié)柄上裝飾獸面紋,第二節(jié)彎折處裝飾牛首,柄末端呈圭首形,柄面裝飾陰線蟬紋。

“蟬紋的頭、翼、足纖毫畢現,好像一只活靈活現的蟬,真漂亮!蟬在古代象征蛻變和高潔,將蟬刻在斗上,除實用之外,還多了一份美觀?!睆母=▽3腾s來寶雞參觀青銅器的游客陳瑞澤說。
寶雞市渭濱區(qū)茹家莊國墓地也出土了一件西周時期的斗,鄭苗說:“這件斗叫龍紋銅斗,1974年出土,口徑2.75厘米、通長24厘米、容積28毫升。波浪狀扁柄有兩節(jié)曲折,斗上裝飾有兩個龍首紋,并有龍紋、鱗紋、云紋等紋飾,精巧又耐看?!?/p>
這些出土于寶雞的青銅斗紋飾精美、鑄造考究,讓人聯(lián)想到周人使用它們的場景:人們手握斗柄,從尊、卣、罍等器物中,緩緩舀出醇美的酒漿,傾倒入爵或觶等飲酒器中,用以祭祀或宴飲。美器美酒,配以講究的用酒禮儀,詮釋著周人“酒以禮成”“器以藏禮”的智慧。
周原遺址的挹酒美器
古人用斗的場景,古籍有多次記載,《詩經·大雅·行葦》中描述:“曾孫維主,酒醴維醹(rú),酌以大斗,以祈黃耇(gǒu)?!贝笠馐窃鴮O是酒筵主人,他的美酒甘甜香醇,用大斗斟酒,以祈求長壽。
周原是周人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周原遺址也曾出土多件青銅斗。寶雞周原博物院工作人員唐露說:“1976年,扶風莊白一號窖藏出土了4件青銅斗,分別為夔紋斗、羽紋斗、鏤空夔龍紋斗、獸面紋斗,出土時分別置于興壺(三年興壺、十三年興壺)內,半個世紀來,考古多有發(fā)現斗勺,而且多置于尊、卣等器內,顯示了斗與其他酒器的關系。這4件斗皆無銘文,但從紋飾來看應屬于西周早期?!?/p>
近期,寶雞周原博物院院藏文物夔紋斗正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出。唐露介紹,夔紋斗通長22.7厘米、口徑2.2厘米、重量0.15千克,夔紋斗的勺首呈圓杯狀,子母口微斂,柄體扁平曲折,末端呈雀尾狀。在柄與勺首的相接處,飾有小獸面紋,獸張口、凸鼻、圓目、雙角巨大。曲柄中部有一道凸棱,凸棱兩側飾四組對稱的類似“S”形紋,后段飾雙頭連體夔龍紋,紋飾頗為精美。
“獸面紋斗是現知西周銅斗中器形最大,也是造型最精美的一件?!薄逗笸良稹嚆~之鄉(xiāng)的國寶重器》一書中這樣介紹。獸面紋斗的杯呈圓柱體,柄作弓形,像北斗星的形狀。柄端裝飾雙鳳雙夔相蟠交紋,中飾鏤孔饕餮紋,斗柄相接處裝飾一獸面,頗具觀賞性。
唐露談到,西周挹酒器有斗、勺兩種,除過斗,周原遺址還曾出土青銅勺。1976年,扶風云塘窖藏出土了甲乙兩件伯公父勺,勺柄根部彎曲折處鑄銘文3行14字,甲乙兩勺銘文相連,銘文內容為:“白(伯)公父乍(作)金爵,用獻用酌,用亯(享)用孝?!币l(fā)人們對器物用途和主人的思考。

“器以藏禮”的禮儀之器
《左傳》里有個詞“器以藏禮”,認為器物不單是器物,在實用功能之外,還承載著禮制規(guī)范與秩序,通過器物傳遞著“禮”的精神內涵和道德準則。
一件件小巧精致的斗不僅是挹酒器,也是“器以藏禮”的訴說者和詮釋者之一。誠如唐露在接受采訪時所說:“西周時期的斗主要作為酒器組件,用于宴饗、祭祀等場合,體現其禮儀功能?!?/p>
任欣艷回憶,一次在接待外國參觀者時,其中一人提問什么是“器以藏禮”?任欣艷引用《論語》中的話來解釋:“這些器物承載的是‘郁郁乎文哉’的禮樂文明,是中國人‘器以載道’‘器以藏禮’的治理智慧……”并從鼎簋制度談到契約精神,從編鐘組合說到文化共生,兩個小時的對話,讓提問者對任欣艷豎起大拇指,并稱贊:“年輕人,你正在發(fā)現自己國家的文明?!?/p>
周人對酒的態(tài)度很有意思,將酒視為可祭祀、可宴飲的佳釀,鑄造出諸多精美酒器,用以藏酒、盛酒、品酒;亦將酒視為需控制、需管理的特殊之物,借助青銅酒器禁、《酒誥》等,告誡人們不能隨意飲酒、不能酗酒濫飲。這種看似相互矛盾,實則節(jié)制有度的酒文化,正是周人“以禮治國”的縮影。

采訪結束時,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開展研學活動的青少年正在參觀青銅器,一位來自西安的學生盯著青銅斗贊嘆:“這個舀酒勺好精致啊?!鄙砼缘睦蠋熝普T:“它是青銅斗,不僅是舀酒的器物,也是周禮的載體之一,強調秩序和禮儀。我們來看青銅器,不僅要看它的形狀樣子,也要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和語言?!?/p>
寶雞融媒張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