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每一雙長滿繭的雙手,

背后都有值得歌頌的故事。

為夢想步履不停,雖緩慢但依然堅定。

因為時間從不辜負每一顆向上生長的種子,

在平凡的生活中,

愿你以夢想為犁,

樂此不疲的耕耘自己、安頓自己!

五一假日綿陽市博物館將推出“以夢為犁 樂此不疲!——2025年綿博五一社教活動”,約您一起來耕耘~~

活動一

太陽能舂米水車

水碓是一種古老的水利機械,是利用水力舂米的工具。遠在漢代以前,我國就發(fā)明了水碓。清康熙年間編纂的《太平御覽》一書,引漢代思想家桓譚《新論·離車第十一》說:“伏義之制杵臼之利,萬民以濟。及后世加巧,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又復設機用驢騾、牛馬及投水而舂,其利百倍?!边@里講的“投水而舂”,就是水碓。它由水輪、軸、傳動桿、碓頭和碓臼等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是水流沖擊水輪轉動,水輪帶動軸和傳動桿運動,從而使碓頭一起一落,舂擊放置在碓臼里的谷物,達到去殼或破碎的目的。水碓在古代廣泛應用于糧食加工等領域,體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活動時間

5月1日、5月5日

10:00——11:30

活動地點

綿陽市博物館禮儀大廳

活動對象

8——16歲青少年,活動每場限20人,名額有限,請識別下方二維碼提前預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活動二

五彩草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草帽是以麥草(水草、麥秸、竹篾或棕繩等)編成七股辮,用手工打螺形底,打底后再用草帽機釘成草織或草編的帽子,也是農民夏天在農田勞作遮陽避雨離不開的必備物件。

活動時間

5月2日、5月4日

10:00——11:30

活動地點

綿陽市博物館禮儀大廳

活動對象

8——16歲青少年,活動每場限20人,名額有限,請識別下方二維碼提前預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活動三

手工竹編團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竹編起源于中國古代農耕文明,并因竹子堅韌、耐用的特性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竹編技藝在清朝達到了盛行時期,竹篾編織中采用“壓二挑一”、“壓二挑二”等諸多制作形式來完成編制,竹編作為非遺手工類傳承項目,不僅傳承著竹的風骨與美學還凝聚著民族的歷史記憶和經驗智慧,竹編扇就是其中一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活動時間

5月3日

10:00——11:30

活動地點

綿陽市博物館禮儀大廳

活動對象

8——16歲青少年,活動每場限20人,名額有限,請識別下方二維碼提前預約!

活動四

集贊蓋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活動每日前30名進館參加集贊成功(朋友圈分享當天博物館活動照片集6贊)的游客均可領取綿博精美蓋章紙一份。

活動時間

5月1日——5月5日

活動地點

綿陽市博物館禮儀大廳

活動對象

每日前30名進館參加集贊蓋章活動成功的游客!

(來源:綿陽市博物館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