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28日電 中國氣象局28日舉行5月新聞發(fā)布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了4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
肖潺表示,4月(截至4月26日),我國氣候呈暖干特征,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月內(nèi)氣溫波動明顯,全國型寒潮影響我國大部地區(qū),華南、長江中下游以及華北等地氣象干旱階段性發(fā)展。主要特點如下:
一是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全國平均氣溫12.7℃,較常年同期偏高1.7℃,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4℃,其中河南南部、湖北中部、湖南北部等地偏高4℃以上。陜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湖北、湖南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全國有93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4月極值,其中四川鄰水日最高氣溫(36.8℃)突破春季極值。
二是降水總體偏少,華南前汛期較常年偏晚。全國平均降水量32.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13.3%,其中華北南部、華東北部、華中中部和北部、華南南部、西南地區(qū)東北部和南部、西北地區(qū)大部及新疆南部、西藏中部等地偏少2成至1倍。陜西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江蘇、上海為第三少。吉林、遼寧、湖南、云南等地有24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4月極值,其中江西廬山(145.3毫米)、湖北沙洋(114.1毫米)、吉林江源(40.7毫米)突破春季極值。4月24日華南前汛期開啟,較常年(4月9日)偏晚15天。
三是華南、長江中下游以及華北等地氣象干旱階段性發(fā)展。3月下旬以來,華南、長江中下游以及華北等地氣象干旱快速發(fā)展,4月18日氣象干旱面積達階段性最大。4月19日以來,華北、黃淮、江南、華南等地先后出現(xiàn)降水過程,氣象干旱有所緩和。目前華南西部、西南地區(qū)東南部、西北地區(qū)東南部、華中西北部、華東中部、華北西南部等地存在中度及以上等級氣象干旱,廣西中南部、江蘇南部、陜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等地有重到特旱。
四是全國型寒潮影響我國大部地區(qū),引發(fā)罕見大風、沙塵、雨雪及強對流天氣。4月10-14日,全國23個省份出現(xiàn)12級以上陣風,北京門頭溝、天津薊州等多地達14級,河南安陽林州局地15級(46.8米/秒);受大風影響,中東部地區(qū)出現(xiàn)今年以來最大范圍沙塵天氣;內(nèi)蒙古東部和東北地區(qū)南部出現(xiàn)強雨雪。11-12日,黃淮南部、江淮、江漢、西南地區(qū)東部、江南、華南等地自北向南出現(xiàn)了大范圍強對流天氣過程,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和冰雹齊發(fā)。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