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正欲死戰(zhàn),陛下何故先降”。
劉禪投降后,姜維被迫投降了曹魏,但他不忍心蜀漢亡國,所以以身入局,定下了人生最后一計。
這一計,未能讓蜀漢幽而復明,卻一計害三賢,害死了三大名將。
263年,曹魏派兵攻打蜀漢。
姜維率領蜀漢將士,將鐘會率領的曹魏主力擋在了劍閣。

姜維和鐘會在劍閣對峙之際。曹魏的另外一位名將鄧艾率領3萬大軍偷渡陰平,進入了蜀漢腹地。
慌亂之際,劉禪讓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8萬大軍迎戰(zhàn)鄧艾。
諸葛瞻指揮失誤,沒有搶占險要關卡以守待援,等待蜀漢各地兵馬勤王,而是放任鄧艾長驅直入,進入平原地區(qū)。雙方在綿竹展開了決戰(zhàn)。鄧艾是一位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諸葛瞻是諸葛亮之子,但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沒有諸葛亮之才,最終慘敗于鄧艾,手下8萬大軍折損殆盡。
諸葛瞻戰(zhàn)死后,鄧艾兵臨成都城下,以屠城相要挾,逼迫劉禪投降。劉禪無計可施,只能投降。
劉禪投降后,就下令讓蜀漢各地將士也投降曹魏。
前線浴血奮戰(zhàn)的將士收到此消息后,悲痛地說:“臣等正欲死戰(zhàn),陛下何故先降”,只能投降曹魏。

諸葛亮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姜維同樣是一個為蜀漢愿意奉獻一切,包括生命的將士。
蜀漢的滅亡讓姜維內(nèi)心無比悲痛,他不愿意看到蜀漢滅亡,國君劉禪淪為階下囚。姜維給劉禪寫了一封密信:“愿陛下忍數(shù)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绷攘葦?shù)語,將姜維對蜀漢和劉禪的忠誠體現(xiàn)地淋漓盡致。姜維決定用自己的生命做賭注,為蜀漢做最后一搏。
曹魏的兩大名將:鐘會和鄧艾一直存在矛盾。
鄧艾滅掉蜀漢后,立下了不朽之功,一世風頭無雙,名氣蓋過了鐘會,這也讓鐘會更加痛恨鄧艾。

姜維利用鄧艾和鐘會之間的矛盾,挑撥離間,讓兩人的關系更加緊張。為了除掉鄧艾,鐘會在姜維的建議下,給司馬昭上書,說鄧艾滅掉蜀漢后,自恃功高,妄圖占據(jù)成都謀反。司馬昭擔心鄧艾擁兵自重,在蜀漢自立為王,成為自己的心腹之患,下令抓捕鄧艾,將他押送京師受審。
除掉鄧艾后,曹魏20多萬大軍悉數(shù)落入鐘會之手。
這時,沒有人能制衡鐘會了。姜維開始勸說鐘會在蜀地自立為王。有了可以自己做皇帝的機會,鐘會自然不愿居人之下,做曹魏臣子了。鐘會心動了,決定聯(lián)手姜維背叛司馬昭,自立為王。
鐘會將成都城內(nèi)的曹魏將領們召集在一起,要求他們跟隨自己造反。將士們的家人都在曹魏,如果他們跟隨鐘會造反,司馬昭必會報復,殺掉他們的家人,所以大多數(shù)將領不愿跟隨鐘會造反。
鐘會一怒之下,將不愿跟隨他造反的將領們軟禁了起來。

天下沒有密不透風的墻。
鐘會準備密謀造反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曹軍軍營。
曹魏將士都不愿跟隨鐘會造反,留在蜀地,城外的軍隊將成都圍困了起來。城中、城外的軍隊都不愿跟隨鐘會造反,這讓鐘會陷入了慌亂之中。為了防止軍隊生變,鐘會讓監(jiān)軍衛(wèi)瓘出城,替他安撫軍隊。出城后,衛(wèi)瓘立馬變臉,告訴將士鐘會謀反的消息,開始指揮軍隊攻打鐘會。
城中、城外陷入混亂之中后,有人趁亂放出了被鐘會軟禁的曹魏將領,他們也開始率領自己的軍隊攻打鄧艾。姜維率領蜀漢軍隊殊死反抗,但由于寡不敵眾,最終自己和鐘會都被魏軍殺害。

姜維、鐘會被殺后,監(jiān)軍衛(wèi)瓘擔心自己聯(lián)手鐘會誣陷鄧艾的事情敗露,派人追上鄧艾并殺害了他。
至此,姜維一計害三賢,害死了自己、鐘會和鄧艾三大名將。
事后,司馬昭為懲罰姜維、鐘會,將其夷三族。同時,鐘會還處死了劉禪的太子劉璿,敲打劉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