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蘇培盛說:“玉福晉她隨便王爺去了?!?br/>槿汐大驚。
而甄嬛,木然片刻,立馬扯斷了手中的佛珠,隨之,珠子四處散落。
從前,看這一段的時候,只以為甄嬛是在為浣碧難過。
現(xiàn)在再看,這其實是甄嬛從那一刻起,就決定了與皇帝不死不休。
01
很多人認為浣碧撞棺而死,是深愛果郡王殉情。
浣碧愛果郡王,我是相信的。
但,她并沒有愛果郡王愛到不懂得愛自己。
要知道,她當(dāng)初是可以為了成全長姐和果郡王而祝福的。
也就是說,她不是個戀愛腦。
元澈哭的時候,蘇培盛慌忙阻止,說皇上有旨不能有哭聲。
浣碧很不敬地說:“皇上行不義不悌之事,自然不許人出聲議論。”
聽見蘇培盛說她這樣的言論是大不敬,浣碧一臉無所謂:
“大不敬,我這樣的人還怕什么!”
為什么浣碧會說這句話?
因為,以她的視角來看,她的處境,甄家的處境,都陷入了生死邊緣。
之前,她幾番打探都得不到果郡王半點消息,結(jié)果,最后聽到了夫君暴斃,還被皇上下旨秘不發(fā)喪。
浣碧是不如甄嬛聰慧,但跟在長姐身上這么多年,這點政 治敏銳她還是有的。
她知道,果郡王早已經(jīng)被皇上疑心與長姐有情。
可她不知道宮里具體的情況,不知道甄嬛是否安好。
只知道,如今,果郡王被秘密處死,甄嬛被關(guān)在永壽宮出不來。
若連甄嬛都擺平不了的事,她更處理不了。
早晚,甄家的每一個人也逃不掉。
所以,她說“我這樣的人還怕什么”,是因為從她僅有的視角來看,她已經(jīng)一無所有了。
02
明白了浣碧是怎么想的,就容易理解甄嬛聽到她死訊后的反應(yīng)了。
當(dāng)初,浣碧出嫁,寧嬪在甄嬛身邊低聲說:“我情愿是你,起碼他(果郡王)會真的高興?!?br/>甄嬛望著浣碧的身影,說:“玉隱比我有福氣?!?br/>以前,我以為她是在傷感。
其實,她更多是把自己未能實現(xiàn)的幸福交給了浣碧。
那是她對浣碧的祝福,也是甄嬛給了自己對幸福另一種寄望:她身邊的人能幸福,就是她的幸福。
沒想到,最終,還是什么都守不住。
無法與果郡王相守,護不住妹妹,也留不住那點可憐的幸福。
念經(jīng)禮佛,是甄嬛回宮后才有的習(xí)慣。
佛珠,是她與過去切割,扮演“熹貴妃”的工具。
浣碧的死,直接撕開了甄嬛內(nèi)心最深的傷口。
對皇帝,她的恨意已經(jīng)到達了極點,無法再生出慈悲。
扯斷佛珠,也是甄嬛對皇權(quán)操控人生的反抗。
更是對“因果報應(yīng)”信仰的否定——她隱忍禮佛,卻仍失去至親至愛。
浣碧的死,讓甄嬛意識到,自己位同副后,卻仍不具備“保護身邊人”的能力。
皇權(quán),早已碾碎了她珍視的一切。
她,和她所珍愛的人,都成了皇權(quán)的犧牲品。
扯斷佛珠,是甄嬛壓抑多年的情感、信仰崩塌與人性掙扎的集中爆發(fā)。
這,也是甄嬛從“心存善念的宮妃”,到“無悲無喜的太后”的轉(zhuǎn)變節(jié)點。
從此,她不再是禮佛的熹貴妃,而是執(zhí)掌生殺予奪的深宮羅剎。
那一刻,她徹底清醒:唯有屠龍,才能終結(jié)這些悲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