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這句話,再次得到了具象化的體現(xiàn),中方就是不給美國打電話,特朗普坐不住了,釋放了上任以來明確的對華示好信號,然而,美國已經錯失了機會,三架專機抵達中國,中方反攻已經開始,此刻想休戰(zhàn),中方不答應了。
當?shù)貢r間22日,白宮對華整體聲調降低了,美財長貝森特被曝出向投資者承認,眼下中美關稅對峙僵局“難以為繼”,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必須想辦法緩和局勢,美總統(tǒng)特朗普接著也表示,將在貿易談判期間對中國“非常友好”,甚至“大幅降低”對華關稅,并與中國達成一項協(xié)議。

4月2日起,特朗普向全球揮舞關稅大棒,他躊躇滿志,以為能讓各國乖乖就范,敞開大門吸收美國更多的商品以平衡貿易差,還能與各國實現(xiàn)雙向零關稅,更能借機打擊中國經濟。不料形勢已經和四年前他的第一任期時完全不一樣了,一方面在全球化分工的浪潮下, 美國保留的是服務業(yè)、金融業(yè)這樣看似體面而又高級的職業(yè),特朗普想促進制造業(yè)回流,美國卻沒有堅實的實業(yè)根基承接這一切。
另一方面,全球化進程經過40年的積累,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以中國為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正在崛起,并實現(xiàn)產業(yè)升級和轉型,即將坐在高端制造的牌桌上,有能力與美國一較高下,相對實力差距的縮小,導致美國的威懾力已經大不如前,所以這次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全世界都顯得很硬氣。

最重要的是,這次美國連昔日的盟友伙伴的支持都失去了,特朗普無差別加稅以及對烏克蘭的冷漠本就令他們心生不悅,后續(xù)談判的失敗更是讓他們對美國產生了信任危機,因此歐盟、日本等方面都已明確拒絕美國的拉攏,表示不會孤立中國。
然而,特朗普對華示弱的時機還是晚了,美國眼看著大勢已去,22日,三架專機同時抵京,阿塞拜疆總統(tǒng)阿利耶夫、肯尼亞總統(tǒng)魯托、日本執(zhí)政聯(lián)盟領袖齊藤鐵夫訪華,不約而同地表示愿意強化對華關系,增加對華貿易。值得注意的是,肯尼亞過去的立場偏向親西方,這個國家也常常被視作西方擴大在非洲影響力的“橋頭堡”。如今中美博弈的緊要關頭,肯尼亞總統(tǒng)卻選擇訪華,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現(xiàn)在,主動權已經完完全全來到的中方的手上,反攻才剛剛開始,最近,外媒接連注意到中國在特朗普之前已經有了布局,自今年1月中旬起,中國凍結了美國大豆和玉米的采購訂單,并減少了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同時增加了從巴西,阿根廷等國的采購,以確保農產品供應穩(wěn)定。除此之外,中國在數(shù)月前就已經停止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轉向中東賣家。
美國想休戰(zhàn)固然是好消息,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不能美國說打就打,說停就停,特朗普說軟話的同時,還威脅中國“必須同美達成協(xié)議,否則無法同美國繼續(xù)做生意,若不同美達成協(xié)議,就按美方說的辦,美才是定規(guī)矩的一方”,這分明就不是談判該有的態(tài)度,所以中方拒絕與美休戰(zhàn)。

23日,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的態(tài)度很明確:我們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美國一邊說要同中方達成協(xié)議,一邊不斷搞極限施壓,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如今時間并不站在美國那邊,美股債匯已上演罕見“三殺”,全球資本正逃離美國,越往后特朗普手上的籌碼只會越打折扣,趁著中方還沒有下重手,美國還是及早擺正自己的位置才好。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