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印度跟巴基斯坦形勢有些緊張,有網友擔心,雙方會打起來。

那么他們雙方大打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先來看一下整個過程: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發(fā)生恐怖襲擊,造成至少28人死亡、20多人受傷。一個自稱“克什米爾抵抗運動”的組織宣布對此次襲擊負責,但該組織此前從未出現過。

事件發(fā)生后,印度軍方迅速向印巴邊境大規(guī)模集結,多個步兵師和特種作戰(zhàn)單位推進到靠近巴基斯坦控制的邊界線,主力裝備進入戒備狀態(tài),印度空軍也開展高強度巡邏偵察行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基斯坦否認參與攻擊,其武裝部隊也做好應對準備。4月24日、26日,印巴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控制線沿線發(fā)生交火。

除了軍事方面的斗爭之外,外交方面,雙方也是劍拔弩張。

印度關閉主要邊境口岸、暫?!队《群佑盟畻l約》、驅逐外交官等;巴基斯坦關閉對印領空,暫停與印度所有貿易,廢除向印度公民發(fā)放的部分簽證等。

雖然目前的形勢挺緊張,但業(yè)內人士分析,他們之間大打的可能性非常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影響印巴走向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印度存在利用民族主義轉移國內治理壓力的情況,巴基斯坦則面臨經濟困境,難以支撐長期沖突。

同時,雙方均擁有核武器,核威懾的“恐怖平衡”使雙方都難以承受核報復的代價,更傾向于有限軍事行動。

歷史上,印巴之間發(fā)生了多次沖突,但最終都沒有打起大仗來。比如說:

第一次印巴戰(zhàn)爭(1947 - 1949年):因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引發(fā),印度軍隊進入克什米爾地區(qū),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裝激戰(zhàn),最終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qū)劃定停火線。

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1965 - 1966年):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鹁€附近交火,巴基斯坦正規(guī)部隊卷入,后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下停火,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

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1971年):印度支持東巴基斯坦獨立,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zhàn)場展開戰(zhàn)爭,最終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共和國,印巴簽署《西姆拉協(xié)定》。

這三次的戰(zhàn)爭之所以沒有打起大仗來,說到底還是因為無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都有所顧慮,都怕對方扔煤氣罐,這個東西可是個厲害東西。

看到這一點,我就想起了俄羅斯跟烏克蘭,烏克蘭實在是太可惜了,

如果當初沒有聽美國忽悠,把核武器給銷毀,那么今天俄烏戰(zhàn)爭絕對不會是這個樣子,甚至俄羅斯都不敢侵略烏克蘭。

雖然說,國家安全的核心在于自身“筋骨硬”,而非依賴某一終極武器。

維護和平的根本路徑,是構建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非陷入“以武止武”的惡性循環(huán)。

但在一些國家面前,你得有真正的震懾他的東西,他才不敢侵略你,輕易的侵犯你。

打狗還得有一根打狗棍呢,更何況是戰(zhàn)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烏克蘭的教訓真的是非常的深刻,以前的烏克蘭已經走了很大的彎路,

今天的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千萬不要再走彎路啊,

要堅持自己的方向,

堅定的走下去,

直到看到光明,

直到迎來晴空萬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