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Sir在北京電影節(jié),作為天壇獎的場刊媒體,看滿了15場主競賽片。
負責任地說,這是北影節(jié)最有含金量的一屆。
國際影片選片標準再度提高,國片也有驚喜出現(xiàn)。
其中五一檔馬上要上的《大風殺》,肯定要卷起一場票房風暴;馬麗首部監(jiān)制并主演的《好好的》,絕對是今年的潛在爆款。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入圍的15部電影,女性視角為主的電影超過半數(shù)。
看來不論國內(nèi)國外,這個趨勢,沒有停下腳步。
今天Sir就帶來本屆北京電影節(jié)的觀影復(fù)盤。
只選私心喜歡的,這幾部你可以特別留意:
《愛的暫停鍵》

同時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dǎo)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四項大獎。
實至名歸。
在Sir看來,這部電影最差的就是片名。
因為它不只是在講一段7年之癢的愛情,而是親密關(guān)系里的個體——
用婚姻關(guān)系、母女關(guān)系,以及親子關(guān)系之間的矛盾和裂痕,去拆解那個因缺乏安全感,而逐漸走向精神崩潰的自己。
夫妻結(jié)婚7年。
妻子瑪利亞(赫爾加·古蓮 飾)為了照顧4個孩子,放棄了很多工作機會。
在每天做不完的家務(wù)、解決不完的教育問題中,她變得憤怒、狂躁、歇斯底里。
并把一切責任甩在總在出差的丈夫身上。
而丈夫西格蒙德(奧德蓋爾·圖內(nèi) 飾)始終表現(xiàn)得情緒穩(wěn)定的樣子,對瑪利亞的抓狂和怨懟,多以沉默或回避應(yīng)對。
就連離婚的打算,都要等對方來戳破——
你該不會是想離婚吧?
你想離婚嗎?


除了婚姻,瑪利亞和母親之間的關(guān)系也很微妙。
她因為離婚崩潰,想去找媽媽訴苦,尋求安慰。
結(jié)果對方對她的到來,以及她送的禮物,都表現(xiàn)得冷冷淡淡,甚至還不自覺地強調(diào)自己幾十年來的付出。
這一刻,瑪利亞發(fā)現(xiàn)自己總是對丈夫的苛責和抱怨,都是想讓他感到內(nèi)疚、虧欠,以此來“綁架”他的愛。
沒錯,一切關(guān)系病態(tài)化的崩壞,都源于她的——
不配得感。


有人說這部電影是挪威版的《墜落的審判》或《婚姻故事》。
但其實與之內(nèi)核更相似的,是離婚綜藝《再見愛人》。
在瑪利亞身上,Sir多多少少看到了第二季嘉賓張婉婷的影子:日積月累的敏感、脆弱、自卑,最后“發(fā)瘋”。
而電影中的丈夫,也有點像宋寧峰。
回避型人格,遇事不解決,面對妻子的聲討與發(fā)瘋,只會說:我不知道。
故事最后的走向,是瑪利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自我和解。
而女主赫爾加的出色表演,讓這一片狼藉、傷痕累累的現(xiàn)實成為了藝術(shù)。

雖然是北歐電影,但它所講述的女性困境,卻很東亞。
期待它有一天,能被搬上國內(nèi)院線的大銀幕。
《納維》

評委會特別榮譽。
卻是Sir在今年北影節(jié)的第一哭,私以為,它值得更高的肯定。
這部電影講的是看似離我們很遙遠的角落里,全球6.4億被迫“童婚”女孩們的悲情宿命。
改編自非洲的真實事件。
納維(米歇爾·勒穆亞·伊凱尼 飾)來自肯尼亞的貧困鄉(xiāng)村,卻有著走出非洲,去往更開闊世界的夢想。
她從小天資聰穎,是全縣的中考狀元。
但放榜當天,13歲的她被父親賣給了一個老男人當媳婦。
為了一筆“豐厚”的彩禮——
60只綿羊、8匹駱駝、100只山羊。
納維苦苦哀求,換來的是一句:
這是你作為女兒的責任
沒錯,責任。
童婚、割禮、燙乳、一夫多妻......這些落后殘忍的陋俗,在非洲等貧困地區(qū)被視為傳統(tǒng)和責任。
女孩是和牲畜一樣被交易的商品,而男孩則會在所謂的成人禮后,成為和父輩一樣繼續(xù)剝削女性的掌權(quán)者。
就比如納維的哥哥喬爾(喬爾·利萬 飾)。
哪怕他也心疼妹妹,認為陋俗殘忍。


是的。
當女性題材的鏡頭對準非洲貧困農(nóng)村時,就不僅僅是女性悲慘敘事那么簡單了。
電影由四位導(dǎo)演合拍(兩位德國男導(dǎo)演和兩位肯尼亞女導(dǎo)演),節(jié)奏、氛圍,都恰到好處。
視聽、剪輯和表演極具感染力,把故事呈現(xiàn)得沉痛卻有力量。
這讓Sir想起了另一部講非洲女性割禮的電影《沙漠之花》。
女主原型是國際超模華莉絲·迪里,她通過講述自己悲痛的過去,揭開了女性割禮本質(zhì)的丑陋,并推動了廢除割禮的運動。

相信《納維》的出現(xiàn),也有同樣的力量。
因為它也給現(xiàn)實非洲女性覺醒、改變處境的推動,帶來了微小卻珍貴的希望。
《大風殺》

本屆北影節(jié)場刊最高分,也是Sir看得最爽的一場。
最后喜提最佳劇本,耿樂收獲最佳男配。
這么說吧,中國電影界多了一個“姜文”,你覺得算不算TMD驚喜?。?/p>
導(dǎo)演張琪,之前是《一步之遙》《邪不壓正》《揚名立萬》的剪輯指導(dǎo),從姜文那順來了不少寶貝。
叮叮咣咣的槍炮聲效。
兇狠凌厲的攝影剪輯。
還有舞臺戲劇式的,充滿嚼勁的臺詞文本。
其中一段匪首辛柏青與警察白客當面對峙的戲,戲劇能量絕不亞于《讓子彈飛》里的鴻門宴。
- 你攔不住我
- 攔不住你來,還是攔不住你走
- 攔不住我要在這辦的事

在這個絕對失序的法外之地,3名公安1把手槍,要對抗44個帶著重武器的法外狂徒。
太狂了。
匪首對公安放話,大大方方地把槍拍在桌上。
“我先辦我的事,你管好你的人。”
警方送去請增員的人,被端端正正地送回了派出所。
不過眼睛開一窟窿,很安詳。

但比里面悍匪還囂張的,是主創(chuàng)們的藝高人膽大。
將90年大時代的震蕩,具象在這幫被遺棄之人身上,共同構(gòu)成了一部講述中國故事的純血西部片。
上一個這么純的,還是《雙旗鎮(zhèn)刀客》。
不只這屆北影節(jié),它是中國影迷的年度驚喜。
5月1號上映。
建議你買票,過兩天咱細聊。
《好好的》

開心麻花出品,馬麗監(jiān)制,是入圍影片中觀眾現(xiàn)場反響最好的一部。
好哭。
故事有點像《我們倆》:
遭家暴折磨的白麗萍(馬麗 飾)逃到大城市謀生,成了孤僻老太唐淑寅(趙淑珍 飾)的保姆。
兩人互相拯救。
老太太教她保護自己:勒令白麗萍讀書,讀《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讀《刑法》中的正當防衛(wèi),教會她要保護自己。
這是生存之爭。

而白麗萍教會她愛。
這是生命之舞。

電影加分且可貴的地方,在于它展示了一個在上一輩人中普遍存在,但在電影中又很稀缺的女性形象:
一個在因為人生遭遇與社會污名,變得焦慮抑郁的獨身婦女。
老太太唐淑寅,知識分子,早年離婚,性格孤僻嚴厲。電影中,她一心想要培養(yǎng)成才的孫子,為反抗她無理粗暴的干涉,最終走向了犯罪道路。
說簡單點,不會愛。
不會愛別人,也不會愛自己。
而《好好的》像一句來得太晚的“沒關(guān)系”。

故事橋段稍顯俗套,但馬麗真摯細膩的表演十分打動人心。
沒想到,從喜劇演員到演員,馬麗居然快了沈騰一步。
眼前《水餃皇后》,未來還有姜文的《英雄出少年》,演員馬麗的未來居然還是那么令人期待。
《貝林格:宏圖大志》

天壇獎最佳音樂獎。
人群、紅旗、革命者,還有紅旗上的錘子與鐮刀。
還不直觀?
那再品品。
這現(xiàn)代銀幕上難得一見的,根正苗紅的蘇聯(lián)美學。

當電影中唱響《國際歌》的那一刻,Sir和周圍的同志們都坐直了身子。
《宏圖大志》卻有一個與名字形成反諷的故事。
影片講述上世紀70年代,意大利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人恩里科·貝林格(Enrico Berlinguer),為了打破彼時冷戰(zhàn)格局下意大利左右翼的極端分化,貝林格主動與右翼政黨合作,推行了他“歷史的妥協(xié)”的政治戰(zhàn)略。
這是一場“左”顧“右”盼的行軍。
代替革命熱血的,是更為珍貴的理性主義。


△ 上圖為恩里科·貝林格,下圖為劇照
Sir之所以想介紹它。
一是它填補了歐美銀幕上,非好萊塢臆想式的,共產(chǎn)黨人客觀形象的空白,用影像公正地補全了一段歷史。
二是因為,它不只是歷史。
一個人用理性對抗極端,失敗了。
這曲挽歌,唱給了情況未曾好轉(zhuǎn)且愈發(fā)分裂的當下。
最后。
附上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天壇獎的完整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愛的暫停鍵》
最佳導(dǎo)演:莉莉婭·英戈爾夫斯多蒂爾(《愛的暫停鍵》)
最佳編劇獎:孫悅、張琪(《大風殺》),莉莉婭·英戈爾夫斯多蒂爾(《愛的暫停鍵》)
最佳男主角:皮埃爾·巴斯丁、本杰明·蘭比羅特(《最美小鎮(zhèn)》)
最佳女主角:赫爾加·古蓮(《愛的暫停鍵》)
最佳男配角:海一天(《好好的》)、耿樂(《大風殺》)
最佳女配角:瑪拉·貝什泰利(《音訊》)
最佳攝影:《音訊》古斯塔沃·斯奇亞菲諾
最佳音樂:《貝林格:宏圖大志》伊恩松諾加內(nèi)
最佳藝術(shù)貢獻獎:《音訊》
評委會特別榮譽:《納維》
終身成就獎:田華
最后的最后,聊點感想,聊點不熱鬧的:
現(xiàn)在的電影市場。
今年北影節(jié),評委團主席姜文聊到了《哪吒2》。
主持人問他,“為了這點醋,才包的這頓餃子......”
他話頭一轉(zhuǎn):“我想起導(dǎo)演餃子……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兒,這不是最高點,這只是開始。餃子哪有上一個的,怎么也得上一盤,所以得一盤一盤往外端,我覺得將來有的是?!?/p>
說完臺下掌聲雷動。
姜主席把天聊偏了,但把事聊準了。
不過,現(xiàn)實很殘酷,這半年來國產(chǎn)電影別說“成盤的餃子”了,蒜都沒見著一瓣。
真實情況,就是青黃不接。
看眼2025的年度票房,還是春節(jié)檔那老幾位。

馬上5月了,沒有新的挑戰(zhàn)者,老伙計也啞火了。
清明節(jié)上映的馮小剛的《向陽·花》,直到昨天凌晨票房累計2.18億,且單日票房依舊被《哪吒2》壓一頭。

△ 4月26日單日票房排行
于是乎,4月22日《哪吒2》宣布秘鑰第三次延期,要上映到5月31日。
為什么還在延?
因為也沒有新的片能接補上來。
看看今年的五一檔吧。
截止4月27日,新片預(yù)售票房僅為2048萬。
2000萬究竟有多?。?/p>
堪稱國產(chǎn)票房下滑的2024年,早在4月25日,五一檔的預(yù)售數(shù)據(jù)就已經(jīng)達到了5000萬;
而在2023年,這個數(shù)據(jù)4月23日已突破一億。


情況不危險嗎?
至少,國家電影局又出手了。
疫情后的2023年,電影局開啟了“電影消費季”補貼。
而在4月18日,北京電影節(jié)開幕式上,電影局宣布“中國電影消費年”活動正式開啟,將推出一系列電影消費惠民活動,預(yù)計投入補貼不少于10億元觀影優(yōu)惠補貼。

就這幾天。
票務(wù)軟件上也陸續(xù)出現(xiàn)了“19.9特惠購票”宣傳。

但補貼,能把咱們補回電影院嗎?
歸根結(jié)底。
還是取決于,還有沒有好貨。
也取決于,我們識不識貨。
我們真的還愿意給電影花錢和時間嗎?
這是另一個問題,同樣迫在眉睫。
事實是,我們的文化注意力,正在被各種短平快的娛樂方式取代,其中短劇最有代表性。
2023年374億元、2024年500億元,國外媒體預(yù)測2025年中國短劇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80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在30%-40%之間。
這回北影節(jié),賈樟柯也在大師班上說:最近刷了很多短劇,刷完覺得必須要拍電影了。
是玩笑,也透著無奈。

相比滑滑手機就能刷追的短劇,特地跑去電影院看場電影,越來越“小眾”,越來越“作”了。
在金宇澄給陳沖新書作的序里,有這么一句:
我提到梧桐飛絮擾民的新聞。她(陳沖)答:“為啥不擾啊,漂亮的東西都要作的?!?br/>
這幾天,Sir也親身體驗。
四月中旬北京還在飄楊絮,但容易粘到煎餅上咽進肚子里,不過確實漂亮。
其實去看電影,也差不多,也挺作。
擠出幾個小時的自由,辛苦地穿過城市和庸常,去趕赴一個約定。
不過最后,檢票進場。
還是幸福的。
這一無比珍貴的夢幻瞬間,“會員點播”永遠替代不了。
你說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