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的鑼鼓聲還沒散盡,農資市場突然啞了火。

河南老農蹲在倉庫門口,捏著降價單的手直發(fā)抖。 這哪是降價?分明是往種地人的心窩里捅刀子!

復合肥價格像坐過山車,從3200元/噸猛跌到2800元。 王大哥年前囤的貨還沒用完,每噸凈虧400元。 經銷商老李的庫房里,積壓的化肥袋摞得比人還高。

國際肥企正把廉價化肥像倒垃圾一樣往中國傾銷。 氯化鉀進口價暴跌1000元,比國產成本價還低三成。 山東化肥廠的白班工人突然多了起來——機器只開半天。

“現在生產越多虧越狠。”車間主任把煙頭碾得粉碎。 政策儲備庫開閘放糧,市場瞬間被沖得七零八落。

河北合作社去年貪便宜買的低價肥,讓玉米倒伏絕收。 43%含量的復合肥冒充45%,一畝地少打200斤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農資店老板老周撕掉促銷海報:“再降價要喝西北風!” 廣西農戶舉著進口肥袋子問:“還有更便宜的嗎?

” 緩釋肥研發(fā)項目被緊急叫停,實驗室落滿灰塵。 “先活過今年再說吧。

”技術員把圖紙鎖進抽屜最底層。 安徽張大娘看著院里十噸化肥發(fā)愁:秋播用不完咋整? 供銷社主任挨家敲門:“國家補貼肥后天到貨!

” 云南山區(qū)的梯田上,老農把有機肥和化肥摻著用。 價格戰(zhàn)打到第五個月,三家小化肥廠悄悄關了門。

暴雨沖垮了湖南的追肥計劃,鎮(zhèn)上卻買不到高鉀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是沒貨,是不敢進貨。

”經銷商老吳咬著牙簽嘆氣。 秋老虎發(fā)威那天,東北糧王老趙帶著檢測儀去買肥。

他掏出小本本算賬:貴50塊的肥反而省了80塊成本。 江蘇的稻田里,無人機撒著政府招標的水溶肥。 夕陽照在包裝袋的國徽標志上,泛著金紅色的光。

價格暴跌像場高燒,燒退了才能看見誰在裸泳。

偷工減料的、盲目擴張的、投機倒把的都在現原形。 好肥料終究會像好莊稼一樣,經得起風吹日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