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中外家庭戲劇大賽復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進入復賽的104組家庭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外籍選手。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國度,卻用流利的中文在靜安的舞臺上講述著精彩故事。走,跟著靜寶探班去。
一推開靜安區(qū)文化館3樓排練廳,就聽到一陣熱烈的討論聲——七八位外籍小朋友正用一口流利的中文爭論著臺詞,而站在一旁時而點頭,時而輕聲指導的正是《孩子劇團》《李爾王》《我們都是上海人》三部劇的導演之一俞華。

乍一聽名字,很多人會以為他是地道的中國人,其實他是一位中非混血兒。媽媽是上海人,自幼在中國長大的他,不僅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對中華文化有著準確的理解和表達。
很多外國孩子剛開始不理解臺詞背后的意思和潛臺詞,俞華笑著說:“我的任務(wù)就是帶他們一遍遍體會,最后讓小朋友理解后再背誦臺詞?!?/p>
“我的母語是普通話”
令人驚訝的是,這群外籍小朋友不僅在劇中用普通話對答如流,甚至還能輕松切換上海話!

問到秘訣,11歲的張鑫吟小朋友告訴記者:“我從小是外公外婆帶大的,他們天天和我說普通話和上海話,英語反而要另外學習呢!”
她興奮地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參賽,以前只在電視里看別人表演,現(xiàn)在自己站在舞臺上,感覺特別新鮮!”
導演俞華的“靜安記憶”
俞華談起與靜安的不解之緣時,眼中閃爍著溫暖的光芒:“我的故事要從父母那場跨越洲際的相遇說起,”他回憶道,“父親是來自非洲的留學生,母親是地道的上海姑娘。他們在大學校園相識相愛,畢業(yè)后曾一起遠赴非洲生活。”

2歲那年,父母帶著俞華回到了上海?!霸谕B飞系?strong>小熒星藝術(shù)團,是我藝術(shù)啟蒙的地方。”俞華的聲音里充滿懷念,“每個周末,我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排練廳,跟著老師學習表演、歌舞。那里不僅教會了我藝術(shù)技能,更讓我懂得了堅持和熱愛。”
如今,這位中非混血導演依然記得藝術(shù)團老師們的諄諄教誨。“上戲本科畢業(yè)后,我回到了小熒星任教,”他真誠地說,“我把學到的一切,傳遞給更多懷揣藝術(shù)夢想的孩子,就像當年老師們無私地栽培我一樣。”

年度頒獎典禮將于5月11日在靜安區(qū)文化館靜劇場舉行,靜安區(qū)文化館視頻號也將在線直播?,F(xiàn)場將揭曉“十佳美好戲劇之家”“十佳表演戲劇之家”等獎項。戲劇不分國界,在這場中外文化交融的藝術(shù)盛宴上,選手們將在舞臺上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記者:雷蕾
圖片:袁文君、雷蕾
視頻:雷蕾、袁文君
編輯:袁文君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