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藍新聞報道,近日,作為對日前印控克什米爾恐怖襲擊事件的回應,印度宣布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戰(zhàn)略反制措施。此外,印度總理莫迪晚間主持召開內(nèi)閣安全委員會會議,審查印度的安全局勢,并指示所有印度軍隊保持高度警惕。會后,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在特別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印度將采取一系列強烈報復措施。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的帕哈爾加姆山谷,原本是游客流連的避暑勝地,卻在幾聲槍響后陷入死寂,一伙武裝分子向人群掃射,27名游客倒在血泊中,其中24人是印度公民。極端組織“克什米爾抵抗”迅速宣稱對襲擊負責,并發(fā)布了一段模糊的視頻,聲稱這是對印度政府“殖民政策”的報復。印度總理莫迪在襲擊發(fā)生后的電視講話中面色陰沉,直接將矛頭指向巴基斯坦,指責其“縱容恐怖分子越境作案”。

莫迪(資料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莫迪(資料圖)

印度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包括暫?!队《群雍铀畻l約》,關閉唯一陸路口岸,驅逐巴外交人員及限制簽證等。印度方面表示,斷水等同于戰(zhàn)爭行為,對巴基斯坦來說無疑是一場重大的經(jīng)濟和民生威脅。面對印度的報復性措施,巴基斯坦方面迅速作出回應。他們關閉了領空、暫停貿(mào)易、驅逐了巴外交人員,并警告將訴諸國際平臺。巴方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包括關閉可能增加軍事沖突風險的戰(zhàn)備狀態(tài),同時啟動核陰影籠罩局勢。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印巴之間的緊張關系。

1960年簽署的《印度河河水條約》,曾被看做是印巴雙方唯一成功的合作案例,但近年來印度多次威脅撕毀條約,像2019年印控克什米爾地位變更后。這次印度如果暫停條約,將直接打擊巴基斯坦的命脈。而克什米爾也一直都是雙方的老問題,自1947年分治以來,克什米爾問題已引發(fā)三次印巴戰(zhàn)爭。此次恐襲的發(fā)生地帕哈爾加姆鎮(zhèn),就在印控克什米爾的核心旅游區(qū),而選擇在旅游旺季襲擊外來游客,意圖也很明顯,應該就是要激化印度對巴基斯坦的仇恨。

莫迪(資料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莫迪(資料圖)

巴基斯坦多地民眾舉行示威活動,抗議印度對巴基斯坦暫停《印度河河水條約》,并譴責新德里在毫無根據(jù)的情況下指控巴基斯坦參與了印控克什米爾的襲擊。這些抗議者手舉克什米爾旗幟和寫有“反對停止水資源共享條約”的標語橫幅,高呼譴責印度和莫迪政府的口號,并稱新德里中止印度河水條約等措施,無異于對巴基斯坦宣戰(zhàn),呼吁巴基斯坦政府對印度采取更加嚴厲的反制措施。

這場 “水戰(zhàn)爭” 背后隱藏著三重極為嚴重的危機。其一為核戰(zhàn)陰影,印巴兩國均為核武器擁有國,一旦沖突失去控制,其后果不堪設想。例如在 2019 年雙方空戰(zhàn)就險些釀成大禍,當前印度海軍 “維克蘭特” 號航母已開往阿拉伯海。其二是難民潮風險,若巴基斯坦爆發(fā)糧荒,極有可能引發(fā)向阿富汗、伊朗的千萬級難民潮,這將對中亞地區(qū)的穩(wěn)定造成巨大沖擊。其三是中巴經(jīng)濟走廊可能受挫,中國投資的迪阿莫 - 巴沙水電站正處于沖突前線,這個價值 4500 兆瓦的能源項目存在失敗的風險。

莫迪(資料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莫迪(資料圖)

目前局勢呈現(xiàn)“邊緣博弈”特征:印度需借外部沖突凝聚民意,巴基斯坦則退無可退。但雙方均清楚戰(zhàn)爭代價——2019年空戰(zhàn)已導致兩國千億美元級損失,全面戰(zhàn)爭更將引發(fā)人道主義災難與經(jīng)濟崩潰。國際社會緊急斡旋之際,巴方釋放“希望談判”信號,印方也未完全關閉溝通渠道。從克什米爾山地到阿拉伯海海域,印巴對抗正從“低強度沖突”滑向全面戰(zhàn)爭深淵。兩國命運與全球安全緊密關聯(lián),此刻克制遠比對抗需要智慧。畢竟,在核武器陰影下,沒有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