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媽,我在非洲掙了錢,這十年往家里寄了一百萬!"
張小川拉著媽媽的手,很著急地問。
"我寄的錢你拿到了嗎?"
老人一臉迷茫地搖頭:
"什么錢?我一分都沒收到過。"
銀行的人調(diào)出了錄像后,臉色突然變得很難看。
盡管不是很清楚,但陳明濤還是認出來了,他指著屏幕,聲音顫抖著說。"是她!怎么會是她?"

01
貴州的山,黃昏時總是那么快地涂上一層墨色,好像天地間只剩下濃重的一筆。
張小川站在土坯房前,望著父親新填的墳塋,臉上沒有表情。
父親的咳嗽聲仿佛還在耳邊回響,可人已經(jīng)不在了,癆病帶走了他,也帶走了這個家僅有的頂梁柱。
"小川,吃點東西吧。"母親陳老太端著一碗稀粥走出來,聲音里有著掩不住的疲憊。
張小川接過碗,一口氣喝完。
粥里連一粒米都找不到,只有些野菜的苦味,但這已經(jīng)是家里能拿出的最好食物了。
"娘,我決定去非洲。"
夜色里,這句話顯得格外突兀。
"非洲?那不是很遠嗎?"陳老太的聲音顫抖了。
"村里的王二狗去年去了,說那邊工程多,工資高。一個月能掙八九千,比省城工地強多了。"
張小川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決心,"我去幾內(nèi)亞,那邊中資企業(yè)正招工人。我去干幾年,把家里的債還了,給您買套縣城的房子。"
陳老太沉默了片刻,問:"要去多久?"
"三五年吧,最多不超過十年。"
沒想到,這一走真的就是十年。
第二天清早,張小川去了鎮(zhèn)上的農(nóng)業(yè)銀行,給母親開設了一個賬戶。
"娘,這是您的存折。我每個月會往里面打錢,您拿著存折去銀行就能取。"他耐心地教母親如何使用,"密碼是我的生日,六個數(shù)字,您記住了嗎?"
老人點點頭又搖搖頭:"我記性不好,怕記不住。"
"沒事,我寫在紙上,您藏好"
陳老太臉上露出笑容:"好,我知道了,你放心吧川兒"
張小川點點頭:"那就好"
臨行前一晚,母子倆圍坐在煤油燈旁。燈光昏黃,映在母親布滿皺紋的臉上,像是一張褪了色的老照片。
"小川,真的非去不可嗎?"
"娘,我不去,咱家的債怎么還?您的心臟病怎么治?再說,咱們還欠著王家五萬塊錢呢。"

陳老太的心臟不好,常年吃藥,但沒錢看大醫(yī)院,只能靠鎮(zhèn)衛(wèi)生所開的便宜藥維持。自從丈夫病重,家里借遍了親戚朋友,最后連村里的高利貸都借了。
"你放心走吧,娘這身子骨還能撐許多年。"
第二天拂曉,張小川背起行囊,站在村口。
母親硬塞給他一個紅布包袱:"這是我攢的一點錢,你拿著路上花。"
張小川打開一看,是兩百多塊零錢,都是一毛兩毛的硬幣,想必是母親平日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
他的眼眶濕潤了:"娘,您留著用吧,我身上還有錢。"
"拿著,娘的心意。"
他將母親的錢鄭重地收好,又從包里拿出五千元:"這是我做工攢的,您先拿著用。等我到了非洲,掙了錢就寄回來。"
母親把錢小心翼翼地放進衣襟內(nèi)袋:"你放心去吧,我等你回來。"
那天,陽光明亮得刺眼,照在山路上,也照在張小川遠去的背影上。
他回頭望了一眼,母親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那么單薄,漸漸融入了山村的輪廓中。
如果有人告訴他,這一走就是十年,他一定會覺得那人在說笑。
02
幾內(nèi)亞的陽光比貴州的刺眼得多,像一把火,從天空中直射下來,毫不留情地炙烤著大地。
張小川站在工地上,汗水浸透了襯衫,順著臉頰不斷滴落。
經(jīng)過幾個月的暴曬,他的皮膚已經(jīng)被曬得黝黑,像穿了一層黑色的外衣。
來幾內(nèi)亞已經(jīng)四個月了,張小川才剛剛開始適應這里的生活。
最初的日子比他想象的艱難得多:語言不通,生活條件簡陋,工作強度大,還要忍受蚊蟲叮咬和時不時的腹瀉。
他住在公司安排的集體宿舍里,四個中國人擠在一間不到二十平米的房間內(nèi)。
晚上悶熱得讓人難以入睡,蚊帳里又悶又熱,像是一個微型蒸籠。
"小張,愣著干嘛?過來幫忙看看那邊的測量數(shù)據(jù)!"工頭的吼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來了,馬上來!"張小川應了一聲,擦了把汗,大步走向工地另一端。

這個工程是幾內(nèi)亞政府的重點項目,一條貫穿首都科納克里和內(nèi)陸地區(qū)的高速公路。
中鐵集團承包了其中的一段,張小川作為技術人員,負責測量和質(zhì)量監(jiān)控工作。
工資確實比國內(nèi)高,第一個月就拿到了八千元,扣除生活費,還能剩下六千多。
張小川省吃儉用,把大部分錢都存了起來,準備攢夠一筆再寄回家。
晚上回到宿舍,他拿出一本阿拉伯語自學教材,借著昏暗的燈光開始學習。
他知道,要在這里站穩(wěn)腳跟,首先得把語言關過了。
同宿舍的老王看他這樣,搖搖頭:"小張,你何必這么拼?咱們出來就是為了掙錢,學那么多干啥?"
張小川頭也不抬:"老王,我想多學點東西,爭取能做管理崗,掙得更多。"
"你呀,心太大。非洲這地方,踏實做事,安安穩(wěn)穩(wěn)掙錢就不錯了,別想太多。"
張小川沒有理會,繼續(xù)埋頭學習。
他心里有個計劃:
三年內(nèi)攢夠二十萬,解決家里的債務;五年內(nèi)攢夠五十萬,在縣城買套房子;十年內(nèi)攢夠一百萬,回國創(chuàng)業(yè)。這些,都是為了給母親一個安穩(wěn)的晚年。
第一年過去,張小川已經(jīng)能用簡單的阿拉伯語和當?shù)厝私涣髁恕?/p>
工作上也得心應手,從普通技術員升為小組長,負責一個十人的測量小組。年底結(jié)算,除去生活費,他攢下了近六萬元。
第二年,他的工作更加穩(wěn)定,阿拉伯語也說得流利了。
他搬出了集體宿舍,和一個湖南同事合租了一套小房子。房子雖簡陋,但比宿舍強多了,至少有了私人空間。
每個月,他都會按時往母親的賬戶上匯款,金額從最初的五千逐漸增加到七千、八千,有時還能破萬。
第三年的一天,張小川在工地檢查施工質(zhì)量時,不慎從腳手架上摔了下來,左腿骨折,被送進了科納克里的一家醫(yī)院。
躺在病床上,他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孤獨和無助。
異國他鄉(xiāng),身邊沒有一個親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護士們說著他聽不太懂的方言,醫(yī)生來去匆匆,像是沒時間理會他這個外國病人。
"您好,我叫盧娜,是這里的護士。"一個清脆的聲音打破了寂靜。
張小川抬頭,看到一個皮膚黝黑但面容姣好的年輕女護士站在病床前,用流利的阿拉伯語打招呼。
"你好,我叫張小川,是中鐵集團的工程師。"張小川用阿拉伯語回答。
"我知道您是中國人,"盧娜微笑著說,"我的表哥在中國留學,我對中國很感興趣。"
就這樣,盧娜成了張小川在醫(yī)院里唯一的朋友。
她每天都會來病房,不僅認真地為他換藥、測體溫,還會在下班后帶些當?shù)氐奶厣澄锝o他嘗嘗,跟他聊聊幾內(nèi)亞的風土人情。
"張,你為什么要離開中國,來我們這里工作?"有一天,盧娜問他。
張小川想了想,說:"為了錢。在中國,我掙的錢不夠家里用。我父親去世了,留下了債務,我需要照顧我母親。"
盧娜點點頭:"我明白了。你是個好兒子。"
這句簡單的夸獎,讓張小川心里很溫暖。
出院后,張小川和盧娜保持著聯(lián)系。
周末時,她會帶他去科納克里的市場、博物館,讓他看到了不一樣的幾內(nèi)亞,不再只是貧窮和落后,還有熱情、樂觀和堅韌。

第四年,幾內(nèi)亞發(fā)生了政治動蕩。
反政府武裝在某些地區(qū)活動頻繁,外國人成為襲擊目標。
公司緊急加強了安保措施,限制員工外出。張小川所在的工地也被迫暫停了工作。
03
那段日子,槍聲和爆炸聲時常在遠處響起,軍隊在街頭巡邏,氣氛緊張得令人窒息。
盧娜給他發(fā)信息:"張,你還好嗎?最近很危險,外國人最好不要外出。"
張小川回復:"我很安全,公司有保安。你呢?"
"我家在郊區(qū),那里比較平靜。別擔心我。"
動蕩持續(xù)了三個星期后終于平息。工地重新開工,生活回歸正常。
這次經(jīng)歷讓張小川更加珍惜平靜的日子,也讓他對母親的思念更加強烈。他暗自決定,再干幾年,攢夠錢就回國,陪伴母親安度晚年。
第五年到第七年,張小川的工作越來越順利。他從小組長升為項目主管,負責整個工地的質(zhì)量控制工作。工資也從一萬多漲到了近兩萬,每個月能寄回家一萬五左右。
盧娜辭去了醫(yī)院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
周末時,她常常帶著學生來張小川的工地參觀,讓孩子們了解建筑工程。
張小川則會耐心地給孩子們講解,偶爾還會送些小禮物給他們。
第八年,張小川負責的一個大型政府項目獲得了當?shù)亟ㄖ?,他作為項目負責人受到了表彰。公司給了他一筆可觀的獎金,還提供了一次回國探親的機會。
八年沒回家,張小川激動得幾晚沒睡好覺。但就在臨行前,他接到了村長打來的電話,說母親突發(fā)心臟病,被送進了縣醫(yī)院。
電話那頭,醫(yī)生告訴他,母親的情況已經(jīng)穩(wěn)定,但需要長期服藥調(diào)理。
張小川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立刻飛回國內(nèi)。
但冷靜下來后,他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在幾內(nèi)亞再干兩年,攢夠一百萬,然后回國定居,永遠不再出國。
回到幾內(nèi)亞后,張小川更加拼命地工作。
他接下了公司最艱巨的項目——一座大型水電站的建設。這個項目位于幾內(nèi)亞的山區(qū),條件艱苦,但回報豐厚。
他每天天不亮就出發(fā),摸黑回來,連續(xù)工作十幾個小時也是常事。盧娜擔心他的健康,常常準備些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送到工地上。看著她關切的眼神,張小川總是笑著說:"別擔心,我習慣了。"
第九年,水電站項目進入了關鍵階段。一次意外的山洪沖毀了部分已完工的設施,造成了巨大損失。
作為項目負責人,張小川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公司高層對他提出了質(zhì)疑,當?shù)卣彩┘恿藟毫Α?/p>
張小川沒有退縮。他重新制定計劃,加強防洪措施,動員所有工人加班加點。三個月后,項目重新回到了正軌。
這次危機讓張小川的頭發(fā)迅速變白,但也讓他在公司內(nèi)部贏得了更高的聲譽。年底,公司提議與他續(xù)簽合同,希望他能繼續(xù)留在幾內(nèi)亞。
張小川婉拒了:"謝謝公司的信任,但十年了,我需要回家陪伴我的母親。"
第十年,是張小川在幾內(nèi)亞的最后一年。他開始有計劃地交接工作,培養(yǎng)接班人??臻e時,他會去幾內(nèi)亞的各個角落旅行,記錄這個曾經(jīng)給他帶來機遇的國家。
離別前,盧娜組織了一個小型的告別會。她的學生們?yōu)閺埿〈ū硌萘烁栉?,還送了一些自制的小禮物。

盧娜送給他一個木雕的幾內(nèi)亞地圖:"這樣你就不會忘記我們了。"
張小川接過禮物,心中百感交集:"謝謝你,盧娜。這十年,沒有你的友誼,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下來。"
盧娜微笑著說:"無論何時,如果你想回來,幾內(nèi)亞永遠歡迎你。"
04
貴州的山,在傍晚時分披上了一層薄霧,朦朦朧朧的,像是一幅水墨畫。
張小川站在村口,呼吸著熟悉的空氣,一股久違的親切感涌上心頭。
村口的老榕樹依舊蒼翠,樹下的石桌還是那么斑駁。幾個老人圍坐在那里,有說有笑。
"這不是小川嗎?回來了??!"一個老人抬頭,認出了他。
張小川快步上前:"王大爺,好久不見。"
"十年不見了吧?聽說你在非洲掙大錢呢!"王大爺笑呵呵地說,眼中帶著羨慕。
"掙了點,都寄回來了。"張小川笑道,"我娘還好吧?"
"挺好的,就是年紀大了,行動不太方便。"王大爺指了指村子深處,"還住在老地方呢。"
與幾位老人寒暄后,張小川急匆匆地往村里走去。
路過熟悉的房屋,不時有人探出頭來,對他這個"海歸"投以好奇的目光。
終于,他走到了自家門前。那是一棟低矮的土磚房,青瓦上長滿了青苔,墻壁的粉刷已經(jīng)斑駁不堪。
屋前的小院里雜草叢生,幾株蔬菜無精打采地站立著,顯然很久沒人精心打理了。
張小川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這情形,與他想象中完全不同。
他本以為回家會看到一座新房子,院子里種滿花草,母親坐在陽光下,安享晚年??裳矍暗木跋螅c十年前他離開時一模一樣,甚至還要破敗。
"娘!我回來了!"他站在院子里喊道,聲音因為激動而發(fā)顫。
屋內(nèi)靜了片刻,隨后傳來了慢吞吞的腳步聲。門簾被掀開,一個佝僂著背的老人出現(xiàn)在門口。
"誰?。?老人瞇著眼睛問道。
"娘,是我,小川?。?
老人愣了一下,隨即眼睛亮了起來:"小川?我的兒啊,真是你嗎?"
"是我,娘,我回來了。"張小川上前一把抱住母親。
母親的身體瘦得可憐,仿佛一陣風就能吹走。
她顫抖著伸出布滿老繭的手,撫摸著兒子的臉龐:"我的兒啊,你終于回來了!娘天天盼著你回來哩!"
張小川抱著母親,能清晰地感覺到她的脊骨,像是一排竹簽,硌得他心疼。
十年不見,母親的頭發(fā)全白了,臉上的皺紋也深了許多,佝僂的背脊讓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十歲。

"娘,咱們進屋說話。"
屋內(nèi)陳設簡陋,除了一張舊木床,一個破柜子,還有幾把老舊的椅子,其他幾乎一無所有。灶臺上的鍋里,煮著稀稀拉拉的粥,飄出幾絲青菜的香味。
張小川的心像被刀割了一樣疼。
十年了,他勤勤懇懇地工作,省吃儉用,把大部分錢都寄回家,就是為了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可眼前的一切告訴他,這一切都沒有發(fā)生。
"娘,這些年,您過得好嗎?"他強作鎮(zhèn)定地問道。
"好著呢,有啥不好的?"母親笑著回答,眼角的皺紋擠成一團,"就是想你,天天盼著你回來。"
"我在非洲挺好的,娘。那邊工資高,這些年攢了不少錢,都寄回來給您了。"張小川試探性地說。
"寄錢?"母親疑惑地看著兒子,"啥錢?我一毛都沒收到啊。"
張小川如遭雷擊,呆立在原地:"娘,您說啥?我這十年每個月都往您的存折里打錢,一共有一百萬哩。您沒收到?"
"沒有,真沒有。"母親搖頭,"你寄錢的事,我一點都不知道。"
張小川只覺得眼前一黑,差暈過去。他扶著墻壁坐下,腦海中一片混亂。
十年辛苦勞作,十年省吃儉用,十年的期望和計劃,就這樣化為泡影?那一百萬,他本想拿來給母親在縣城買套房子,雇個保姆照顧她,讓她享享清福的錢,怎么會一毛不剩?
"娘,存折呢?您的銀行存折還在嗎?"

母親點點頭,起身從柜子深處拿出一個塑料袋,里面包著一本紅色的存折。"這個一直放在這里,我從來沒動過。"
張小川接過存折,手指微微發(fā)抖。
翻開一看,存折上最后一筆交易,正是十年前他離開前存的那五千塊錢。此后,再無任何記錄。
"娘,明天我們?nèi)ャy行查查,看看是怎么回事。"張小川盡量平靜地說道,不想讓母親擔心。
"行,你說了算。"母親點頭,轉(zhuǎn)身去看鍋里的粥,"先吃點東西吧,雖然簡單,但熱乎。"
晚飯后,張小川打開行李,拿出帶回來的禮物:保暖的羽絨服,各種營養(yǎng)品,還有一些小家電。母親看著這些東西,臉上樂開了花。
"這些都是給我的?太貴重了,用不著買這么多。"
"娘,這些都不算啥。"張小川強忍著心中的不安,故作輕松地說道,"明天咱們?nèi)ャy行查了存折,就去縣城逛逛,買些您喜歡的東西。"
母親笑著點頭,小心翼翼地撫摸著那件羽絨服,像是在摸一件稀世珍寶。
夜深了,張小川躺在自己從小睡到大的小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
05
第二天一早,張小川就帶著母親坐車去了鎮(zhèn)上。
十年過去,這個小鎮(zhèn)變化很大,街道更寬了,樓房更多了,只有那家農(nóng)業(yè)銀行,還是老樣子,只是門面粉刷得更干凈了。
剛進銀行大廳,母親就顯得局促不安,緊緊抓著兒子的胳膊。
"小川,這地方我十年沒來過了,"母親小聲說道,"自從你爸去世后,我就再沒踏進過銀行的門。"
"娘,別怕,有我在呢。"張小川拍拍母親的手,安慰道。
來到柜臺前,他拿出存折和母親的身份證:
"您好,我想查詢一下這個賬戶的交易記錄。"
柜臺后的年輕女職員接過存折和身份證,在電腦上操作起來。
不一會兒,她抬起頭,表情有些古怪:"這個賬戶有些特殊情況,請稍等,我叫我們徐主任過來。"
張小川心里一緊,直覺告訴他,事情沒那么簡單。
不一會兒,一位中年男子走了過來,自我介紹是銀行的主任徐明遠。
"張先生,您好。我查看了您母親賬戶的交易記錄,確實有些異常。過去十年,您每個月都往這個賬戶里匯入一筆錢,金額從五千到一萬五不等,但奇怪的是,這些錢基本上在第二天就被全部取走了。"
"什么?被取走了?"張小川震驚地看著徐主任,"誰取的?"
"這個我們需要調(diào)查。按照規(guī)定,取款需要本人帶存折和身份證,或者是銀行卡和密碼。如果您母親沒有取過這些錢,那就有可能是他人冒用了。"
"冒用?怎么可能?我娘的存折一直鎖在家里,密碼也沒告訴過別人。"張小川感到一陣眩暈,"這錢是我十年的心血啊!"
"別著急,張先生。"徐主任安撫道,"我們會幫您查清楚的。這樣吧,我們可以調(diào)取監(jiān)控錄像,看看是誰在取款。不過,銀行的監(jiān)控錄像只保存一年,更早的已經(jīng)沒有了。"
張小川深吸一口氣,"那就查吧,先看看最近這一年的情況。"
徐主任帶著他們進入了一個小會議室,啟動了電腦,調(diào)出了近一年來的監(jiān)控錄像。在篩選了幾次后,他們鎖定了最近一次取款的畫面。
監(jiān)控中,一個中年婦女走進銀行,在ATM機前操作,不一會兒就取走了錢。
錄像雖然有些模糊,但能看清那人戴著花頭巾,穿著深色外套,身形微胖,動作很熟練。
"娘,這人您認識嗎?"張小川問道,聲音有些發(fā)緊。

母親湊近屏幕,瞇著眼睛看了半天,搖搖頭,"看不太清楚,這人好像不是村里的。"
徐主任調(diào)整了攝像頭的角度,換了一個畫面。這次那人正面對著另一個攝像頭,雖然帽檐壓得很低,但能看清面容的輪廓。
張小川盯著屏幕,心跳突然加速,一種不好的預感涌上心頭。那個身影,那個動作,似乎在哪里見過,卻又想不起來。
"能放到其他時間的錄像嗎?"張小川問道,"看看是不是每次都是這個人取錢。"
徐主任點點頭,調(diào)出了幾個月前的另一段錄像。這次,畫面中的人穿著不同的衣服,但身形和動作特征幾乎一模一樣。
"看樣子,這十年來,可能一直是同一個人在取錢。"徐主任說道,"而且很有規(guī)律,每個月您匯款后的第二天,她就會來取錢。"
張小川感到一陣心悸,"主任,能不能找一段畫面清晰點的?最好能看清臉。"
徐主任在電腦上操作了一陣,找到了半年前的一段錄像。那天陽光明媚,取款人走進銀行時,頭巾被門口的風吹掀了一下,露出了大半張臉。
"停!就是這一幀!"張小川急忙說道,"能放大一點嗎?"
徐主任調(diào)整了畫面,放大了那個人的臉。
盡管很模糊,但張小川還是認出來了,他指著屏幕,聲音顫抖著說。"是她!怎么會是她?"
熱門跟貼